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懂了嘉庆一朝,就读懂了中国传统社会分崩离析的宿命。

内容简介

嘉庆是一个存在感相当低的皇帝,人们提到他时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那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嘉庆从自己那个好大喜功、喜好排场、晚年沉迷享乐的父亲乾隆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的天下,以及一个腐败成风、糜烂不堪的官僚体系。作为一个平庸的中衰之主,他既无能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无魄力改变官僚们的尸位素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势无可挽救地倾颓下去。

本书以“乾隆与嘉庆的权力交接”“清算和珅”“陈德行刺案”“淮安奇案”“癸酉之变”“铜钱通胀”“英国使团访华”“兵部行印失窃案”等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嘉庆的个人性格、统治风格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嘉庆时代的中国社会,揭示了清王朝各种弊病的积重难返,并深刻反思了世界坐标下近世中国陷入愚昧落后状态无法自拔的种种原因。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序言
  • 第一章 权力的交接
  •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 立长与立贤
  • 秘密立储
  • 金从善上书
  • 递刀子
  • 尴尬的传位大典
  • 第二章 真·儿皇帝
  • “嗣皇帝”不如“儿皇帝”
  • 千叟宴:面子工程害死人
  • 杀鸡儆猴
  • 韬光养晦
  • 老君臣VS新君臣
  •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 第三章 新手大礼包
  • 挣面子,不寒碜
  • 皇权大于法
  • 皇家也没余钱啊
  • 浮生若梦
  • 玉石纲
  • 官逼民反
  • 养兵千日,无兵可用
  • 多管齐下
  • 地方亏空滚雪球
  • 填坑!填坑!
  • 第四章 尴尬的遇刺
  • 小刀向皇帝的头上砍去
  • 大内高手齐吃瓜
  • 拉皇帝陪葬的小民
  • 紫禁城菜市场欢迎您
  • 嘉庆:谁敢比我更委屈
  • 集体性腐烂
  • 第五章 帝国的蚁穴
  • 跗骨之蛆
  • 皇帝都怕老油条
  • 贪腐之固
  • 大清官场潜规则
  • 借刀杀人
  • 疑雾重重
  • 名侦探嘉庆
  • 迟到的审判
  • 细思极恐
  • 第六章 嘉庆十八年:癸酉之变
  • 极度压抑中的寄托
  •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神棍
  • 两大忽悠的强强联合
  • 君主专制的顶峰
  • 尸位素餐才是最佳选择
  • 屠龙闹剧
  • 癸酉之变
  • 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 第七章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 接话的艺术
  • 铁帽子王一点也不铁
  • 历史的通病
  • 无耻的裁定
  • 帝国的麻醉剂
  • 领导让你多提意见
  • 第八章 坎坷的货币
  • 金属货币:交易不能承受之重
  • 疯狂的纸币
  • 灾难性的铜钱通胀
  • 铸钱工匠大罢工
  • 第九章 最后的机会(上)
  • 天平的倾斜
  • 遍地贫困的天朝上国
  • 失之交臂
  • 海关杂费猛于虎
  • 三跪九叩高于一切
  • 坐—站—跪
  • 一个文明古国的没落
  • 第十章 最后的机会(下)
  • 鸡同鸭讲
  • 最后一次机会
  • 一个王朝的执念
  • 世俗理性
  • 第十一章 消失的行印
  • 万两赎官印
  • 兵部行印不见了
  • 东打听,西审问
  • 名侦探嘉庆再次登场
  • 真相大白,悬而未破
  • 欺上瞒下的惯性
  • 第十二章 反腐的悖论
  • 层层压榨重于山
  • 国贫民弱官富贵
  • 大清账本忒玄幻
  • 领导的刻意安排
  • 隐隐的亡国之相
  • 治标不治本
  • 朱元璋的抠门与大方
  • 大清的“铁杆庄稼”
  • 临时工们的灰色收入
  • 奇事频出
  • 症结所在
  • 大清腐败是无解的
  • 尾声
  • 骤然驾崩
  • 凑巧的遗诏
  • 既抠门又悲催的继承人
  •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还是制度批评的老调

    最近有一批历史书,将一段历史用通俗白话文讲述,可通病都是对自身文化和制度的批判,典型的夹带私货,曲笔制度批判,自然是皇帝昏庸,官场是腐败,归根结底是制度问题,所以才落后挨打。本书以嘉庆十八年(1813 年)发生的一起邪教 “天理教” 在皇宫暴乱事件为书名,简述嘉庆的一生,嘉庆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从 1796 年登基,在位 25 年。嘉庆登基时,大清已经立国 180 年,入关 152 年,开始走下坡路,但我们不必为此苛责,和嘉庆同年即位的美国总统华盛顿,哪里还是奴隶制。大清朝的大一统将农耕社会的管理体系达到极致,对于农耕社会轻徭薄赋,皇权不下县,只要是太平年景百姓属于自治状态,“山高皇帝远”,皇帝的好坏和普通百姓无关,作者吹捧 “弱宋”,贬低明清,明显的偏颇,中国地域广大,嘉庆时人口已经达到 3.8 亿,当时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只有到嘉庆死后(1820),英国的鸦片输入,偷取制茶技术,扶植日本生丝,让中国的对外贸易从顺差到逆差,国力衰弱,而嘉庆等皇帝拘泥祖训,在财政税收上不敢开源,道光等虽然勤俭节流,但从小身居深宫的皇帝,已经不能和开国皇帝相比,斗不过官僚,中国如果没有强中央的转移支付和劫富济贫,难免地方失衡,八旗涣散,到太平天国时,只有依靠地方势力保境安民,自然国家开始分崩离析,皇帝是代表黎民百姓制衡官僚士大夫队伍,而官僚队伍(由科举制度保证流动性),皇权监督官僚体系的效率,王朝衰落不是皇权太强,而是皇帝羸弱,强势皇权会让 “官不聊生”,西方一直畏惧中华帝国的庞大体量,一直用各种洗脑术抨击强中央的大一统,将统一领导视为落后,而中华民族对国家分裂,军阀混战的苦痛的灾难,在史书中不断强调其危害,殷鉴不远。

      5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寄生者毕竟体量太小,害怕造到被寄生者的反噬。康熙学过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研究过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所著的《几何原本》。康熙甚至见过最早的手摇计算器。但康熙特地叮嘱太子,这些好东西 “勿为蒙汉所学”。英国人那些两层夹板的战舰,燧发枪、望远镜、新式铸铁炮,乾隆统统都见过,他自己还把燧发枪当猎枪使。但是,外面这些新生事物只有统治者才能接触到,为了维护自己那正统性有缺陷的统治,皇帝不允许民众有任何自己的思想。乾隆故意将跟欧洲科技有关的文书全部用满文来书写,存在宫里,就是怕汉臣看见或是外流。康熙晚年,清朝的国库就已经亏空巨大。照这样下去,“胡虏无百年之作” 又将上演。真正的一代英主雍正上台,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政策,硬生生挽救了清朝的财政危机。等到乾隆晚年,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当然这回更严重了。接任的嘉庆、道光或许都是好人,但也都是平庸之人。他们都尽了力,清朝的滑落已经难以挽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刻的反思,才能以史为鉴

        朝代兴亡更替,与统治者的国策非常关健。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37条书评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