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6千字
字数
2024-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入探讨宋代文化的发展和演进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将辞赋史与学术史融会贯通,深入勾画宋代文化的发展以及转向内在的演进历程,对揭示“近世”传统中国的面貌具有探索性的学术价值。
作者通过对辞赋作品的分析,揭示宋人对“盛世”的理解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特点,探讨北宋中期以来宋人在构建宇宙秩序与心灵秩序方面的努力,追寻耕读传家观念和乡土中国的生活范式,发掘华夷之辨观念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华夏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塑造等,这些研究在“预流”当下学术、弥补学界研究之不足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第一章 宋初学术思想的走向及其动因
- 第一节 宋代学术的出发点:尊君爱君
- 第二节 规范皇权与教化君王
- 第三节 重建道德与淳厚风俗
- 第二章 经世致用与激励名节
- 第一节 经世致用与谠言论政
- 第二节 汲取历史与接续圣人薪传
- 第三节 重视名节、忧患天下
- 第三章 熙宁变法语境下的学术纷争与辞赋创作
- 第一节 对王安石学术的反思
- 第二节 熙宁变法与法家用事
- 第三节 民本思想与富国强兵
- 第四节 熙宁变法与歌颂文学
- 第五节 德治与法术
- 第四章 北宋科场改革与律赋沉浮
- 第一节 围绕诗赋取士的思考
- 第二节 征辟荐举与学校养士
- 第三节 选才与衡文
- 第四节 经义取士
- 第五章 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以苏轼为中心的辞赋创作与元祐学术
- 第一节 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
- 第二节 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
- 第三节 个体存在与天道自然
- 第六章 新学独尊与两宋之际的颂美辞赋
- 第一节 两宋之际的新学独尊与极权专制
- 第二节 辞赋对皇权神圣性的叙述
- 第三节 辞赋对圣王美政的歌颂
- 第七章 转向内在:辞赋创作视野下南宋初期国家形象的演变
- 第一节 南宋初期朝贡体系面临的窘境与国家形象转向内在
- 第二节 从安详的盛世到神圣的国度
- 第三节 地方意识的强化与国家形象的再造
- 第八章 理学对人生的塑造与规范
- 第一节 何为君子
- 第二节 明诚、敬义
- 第三节 格物致知与曾点气象
- 第九章 耕读传家观念的重塑与强化
- 第一节 耕读传家与兼济天下
- 第二节 耕读养性与修身齐家
- 第三节 耕读境界与孔颜乐处
- 第四节 科举功名与立德兴家
- 第十章 南宋士绅文化的理念内涵与生活形态
- 第一节 孙枝孰可继其芳,惟予足继
- 第二节 岩桂辨
- 第三节 月宫折桂与奕世清芬
- 第四节 举子事业与君子事业
- 第五节 积善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 第六节 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 第十一章 人文化成: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中地方意识的凸显
- 第一节 国家隐退与地方凸显
- 第二节 无为政治与教化生民
- 第三节 地方主政者登场
- 第四节 人文化成与地方风俗的张扬
- 第五节 地方风物描写的写实倾向
- 第十二章 夷狄行中国之事曰僭:南宋中后期辞赋的华夷之辨
- 第一节 华夷之辨与复仇论
- 第二节 得天下者,未可以言中国;得中国者,未可以言正统
- 第三节 琼花、梅花与岁寒三友
- 附录一 论宋赋的滑稽艺术
- 一、立足于融会贯通的互文性观照
- 二、游走于雅俗之间的诙谐幽默
- 三、意在言外、含蓄不尽的韵味
- 四、深挚而强烈的现实关怀
- 参考书目
- 一、传统文献
- 二、今人论著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