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3千字
字数
2021-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究复杂电磁环境对电子信息系统影响及避免方法。
内容简介
复杂电磁环境效应主要研究复杂电磁环境对电子信息系统产生哪些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影响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避免或利用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本书以复杂电磁环境效应机理研究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复杂电磁环境对雷达接收系统、射频寻的末制导系统、雷达网、常规通信系统以及高速数据链系统等典型系统的影响效应测试、影响机理仿真分析等研究成果。全书共9章,主要包括:第1章 绪论;第2章 雷达系统面临的电磁环境;第3章 高功率信号对雷达接收系统的影响效应;第4章 复杂电磁环境对典型雷达系统信号处理的影响效应;第5章 对抗干扰信号对雷达网的影响效应;第6章 无线通信系统所面临的电磁环境;第7章 无意干扰信号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效应;第8章 电磁干扰信号对不同调制方式通信系统的影响效应;第9章 电磁干扰信号对扩频通信系统的影响效应等内容。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编委会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复杂电磁环境简介
- 1.1.1 复杂电磁环境的演化历史
- 1.1.2 复杂电磁环境的发展趋势
- 1.1.3 复杂电磁环境的相关要素
- 1.2 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简介
- 1.2.1 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的研究内涵
- 1.2.2 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的研究分类
- 1.2.3 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难点问题
- 1.3 本书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雷达系统面临的电磁环境
- 2.1 引言
- 2.2 雷达系统面临的杂波干扰环境
- 2.2.1 地杂波环境
- 2.2.2 海杂波环境
- 2.2.3 气象杂波环境
- 2.3 雷达系统面临的多径干扰环境
- 2.3.1 多径效应的产生
- 2.3.2 多径效应的几何关系
- 2.4 雷达系统面临的对抗性干扰环境
- 2.4.1 雷达系统面临的对抗性干扰分类
- 2.4.2 雷达系统面临的有源压制式干扰
- 2.4.3 雷达系统面临的有源欺骗干扰
- 2.4.4 雷达系统面临的无源干扰
- 2.5 雷达系统面临的无意干扰环境
- 2.5.1 军用雷达同频干扰
- 2.5.2 民用通信信号无意干扰
- 2.5.3 极端自然现象无意干扰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功率信号对雷达接收系统的影响效应
- 3.1 引言
- 3.2 电磁敏感器件的高功率信号干扰损伤效应
- 3.2.1 高功率信号
- 3.2.2 高功率信号的器件损伤机理
- 3.2.3 影响效应的电磁干扰信号参数
- 3.3 雷达接收系统关键器件电磁损伤效应
- 3.3.1 限幅器的电磁干扰效应
- 3.3.2 低噪声放大器的电磁干扰效应
- 3.3.3 混频器的电磁干扰效应
- 第4章 复杂电磁环境对典型雷达系统信号处理的影响效应
- 4.1 引言
- 4.2 复杂电磁环境对射频寻的末制导过程的影响效应
- 4.2.1 多径效应对末制导系统的影响效应
- 4.2.2 杂波对末制导系统的影响效应
- 4.2.3 噪声干扰对末制导系统的影响效应
- 4.2.4 拖曳式诱饵干扰对末制导系统的影响效应
- 4.2.5 多要素综合影响效应分析
- 4.3 复杂电磁环境对ISAR成像处理的影响效应
- 4.3.1 噪声压制式干扰对ISAR成像质量的影响
- 4.3.2 类杂波干扰对ISAR成像质量的影响
- 4.3.3 欺骗干扰对ISAR成像质量的影响
- 4.3.4 实测数据的ISAR成像质量分析
- 4.3.5 多源干扰组合与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对抗干扰信号对雷达网的影响效应
- 5.1 引言
- 5.2 远距离支援干扰对雷达网探测性能的影响效应
- 5.2.1 压制式干扰下雷达网典型的测量模型
- 5.2.2 压制式干扰对雷达网探测概率的影响
- 5.3 随队自卫式干扰对两坐标雷达网被动跟踪数据融合的影响效应
- 5.3.1 干扰下两坐标雷达网被动跟踪误差模型分析
- 5.3.2 干扰对跟踪仿真的影响分析
- 5.4 随队自卫式干扰对三坐标雷达网被动跟踪数据融合的影响效应
- 5.4.1 干扰下三坐标雷达网被动跟踪误差模型分析
- 5.4.2 干扰下三坐标雷达网被动跟踪误差仿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电磁环境
- 6.1 引言
- 6.2 无线通信
- 6.2.1 无线电频段划分
- 6.2.2 军事通信系统
- 6.2.3 通信系统模型
- 6.3 对抗干扰信号
- 6.3.1 常见信号分类
- 6.3.2 信号模型
- 6.4 无意干扰信号
- 6.4.1 民用信号
- 6.4.2 交调与互调干扰信号
- 6.4.3 天电信号
- 6.4.4 多径信号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无意干扰信号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效应
- 7.1 引言
- 7.2 高压输电线电磁场环境建模
- 7.2.1 工频电磁场计算模型
- 7.2.2 单位长度导线上等效电荷计算
- 7.2.3 空间电场计算
- 7.2.4 空间磁场计算
- 7.3 高压输电线电晕放电建模
- 7.3.1 电晕放电脉冲特性
- 7.3.2 导线表面起晕场强
- 7.3.3 电晕过程影响因素
- 7.3.4 交流输电线无线电干扰计算
- 7.3.5 高压输电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计算
- 7.4 高压输电线对通信电台干扰效应的测试
- 7.4.1 测试方案
- 7.4.2 测试区域电磁环境预测
- 7.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7.5 电台信号之间互扰问题研究
- 7.5.1 电台互调信号测量与分析
- 7.5.2 电台谐波信号研究
- 7.6 电视信号对通信电台的影响效应研究
- 7.6.1 电视信号分析
- 7.6.2 电视信号对电台信号的影响
- 7.6.3 测量结果及分析
- 7.6.4 电台布阵决策及使用频率的约束条件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电磁干扰信号对不同调制方式通信系统的影响效应
- 8.1 引言
- 8.1.1 名词术语
- 8.1.2 干扰信号分类
- 8.2 环境信号建模
- 8.2.1 CPFSK信号模型
- 8.2.2 GMSK信号模型
- 8.2.3 BPSK信号模型
- 8.2.4 QPSK信号模型
- 8.2.5 QAM信号模型
- 8.2.6 噪声调频信号模型
- 8.2.7 噪声调幅信号模型
- 8.3 电磁信号对BPSK通信的影响效应测试
- 8.3.1 测试方法
- 8.3.2 噪声调频对BP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3.3 FM对BP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3.4 AM对BP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3.5 不同调制样式环境信号对BPSK通信的影响比较
- 8.4 电磁信号对GMSK通信的影响效应测试
- 8.4.1 测试方法
- 8.4.2 噪声调频对GM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4.3 FM对GM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4.4 AM对GM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4.5 不同调制样式环境信号对GMSK通信的影响比较
- 8.5 电磁信号对QPSK通信的影响效应测试
- 8.5.1 测试方法
- 8.5.2 噪声调频对QP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5.3 FM对QP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5.4 AM对QP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5.5 不同调制样式环境信号对QPSK通信的影响比较
- 8.6 电磁干扰信号对CPFSK通信的影响效应测试
- 8.6.1 测试方法
- 8.6.2 噪声调频对CPF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6.3 FM对CPF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6.4 AM对CPFSK定频通信的影响
- 8.6.5 不同调制样式环境信号对CPFSK通信的影响比较
- 8.7 电磁信号对32QAM通信的影响效应测试
- 8.7.1 测试方法
- 8.7.2 噪声调频对32QAM定频通信的影响
- 8.7.3 FM对32QAM定频通信的影响
- 8.7.4 AM对32QAM定频通信的影响
- 8.7.5 不同调制样式环境信号对32QAM通信的影响比较
- 8.8 电磁信号对不同调制样式通信的影响效应对比分析
- 8.8.1 噪声调频对不同调制样式的影响对比
- 8.8.2 FM对不同调制样式的影响对比
- 8.8.3 AM对不同调制样式的影响对比
- 8.9 复杂电磁信号综合要素对不同调制样式通信的影响效应测试
- 8.9.1 测试方案
- 8.9.2 复杂电磁环境构建
- 8.9.3 测试结果
- 8.9.4 测试结果分析
- 8.10 复杂电磁信号综合要素对不同调制样式通信的影响评估
- 8.10.1 评估流程
- 8.10.2 评估指标集
- 8.10.3 指标权重
- 8.10.4 不同调制样式通信信号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比较
- 8.11 本章小结
- 第9章 电磁干扰信号对扩频通信系统的影响效应
- 9.1 引言
- 9.2 仿真平台
- 9.3 跳频、扩频体制的通信链路系统的搭建
- 9.3.1 扩频体制通信链路系统的搭建
- 9.3.2 跳频体制通信链路系统的搭建
- 9.4 复杂电磁环境干扰下对扩频体制的通信链路系统性能的影响效应
- 9.4.1 电磁干扰对QAM调制的扩频体制通信链路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 9.4.2 电磁干扰对BPSK调制的扩频体制通信链路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 9.4.3 电磁干扰对QPSK调制的扩频体制通信链路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 9.4.4 电磁干扰对FSK调制的扩频体制通信链路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 9.5 本章小结
- 附录A 缩略语
- 结束语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