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9千字
字数
2013-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闻报道学/高校研究生教材》,涵盖研究生新闻业务课程教材和实践问题。
内容简介
《新闻报道学/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材·暨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教材》是供研究生使用的新闻业务课程教材。本教材的前身是研究生课程“新闻采写研究”的部分讲稿,教学实践中虽在使用,但也一直在酝酿如何将当前新闻实践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和新问题上升到学理层面,并拓展学科领域。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材 编委会
- 总序
- 绪论: 新闻报道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第一章 新闻来源与新闻报道
- 第一节 为什么说新闻来源影响媒介生存与发展
- 一、新闻来源决定媒介报道面和报道水准,造就 “新闻来源市场”
- 二、新时期媒介迫切拓展信源渠道折射新闻来源重要性
- 三、新时期 “内容为王” 理念对新闻来源提出更高要求
- 第二节 如何获取和使用新闻来源才符合新闻规律
- 一、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新闻来源开始崭露头角
- 二、网络及微博新闻来源,机遇与挑战并存
- 三、正确与公正地使用、处理和把关新闻来源的方法
- 第三节 “有关人士说”,它们可信吗(一)
- 一、交代新闻来源是追求新闻规范的重要体现
- 二、有助于构建媒体信誉机制,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 三、中西方新闻来源观比较
- 第四节 “有关人士说”,它们可信吗(二)
- 一、记者隐匿新闻来源涉及多方面原因
- 二、隐匿新闻来源的形式多样
- 三、隐匿新闻来源的注意事项
- 四、隐匿新闻来源的负面影响
- 五、正确处理因隐匿新闻来源而导致的法律与职业道德冲突
- 第五节 新闻来源的质量取决于记者的基本功
- 一、需要善于把握全局,灵活多变、斗智斗勇
- 二、能够关注细节,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 三、记者该如何提高新闻来源的质量
- 第六节 新闻来源与记者及媒介的关系
- 一、新闻来源与记者的追随与共生关系
- 二、新闻来源与记者的责任承担关系
- 三、新闻来源深刻地影响媒体的话语形式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 第一节 新闻报道如何传播事实
- 一、新闻报道何以开始———事实是新闻报道的本源
- 二、如何理解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再现”的准确性
- 三、怎样 “做” 新闻———新闻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的架构
- 第二节 事实真相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价值
- 一、新闻报道能在多大程度上直逼事实真相———虚假新闻报道问题
- 二、新闻报道为什么要坚持真实———事实真相的意义
- 第三节 新闻报道真实的实现路径
- 一、“铁肩担道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
- 二、“妙手著文章”———新闻报道的操作规范
- 第三章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 第一节 什么是客观性原则
- 一、由一篇报道看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 二、从职业理念上理解客观性原则
- 三、从操作规范上理解客观性原则
- 第二节 回溯客观性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形成的背景
- 二、客观性原则的确立
- 三、客观性原则历经挑战
- 四、客观性原则的发展
- 第三节 客观报道中的“刻板印象”
- 一、无法避免的 “刻板印象”
- 二、国家意识形态绑架新闻报道
- 三、文化传统影响客观报道
- 第四节 表达立场和客观性原则是否矛盾
- 一、新闻报道的主观能动性影响
- 二、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
- 第五节 坚守客观性原则
- 一、绝对客观难以实现
- 二、不完美但必须坚守
- 第四章 新闻报道与叙事
- 第一节 新闻报道是一种叙事
- 一、叙事
- 二、新闻报道是一种叙事存在
- 第二节 新闻报道叙事行为的变化
- 一、“宣传性” 向 “新闻性”的转变
- 二、“故事化” 叙事的广泛采纳
- 三、网络媒介促生的叙事新形式
- 第三节 如何叙出风格不同的新闻报道
- 一、新闻叙事的一般策略
- 二、新闻叙事的 “风格化” 策略
- 第五章 时政新闻报道
- 第一节 时政新闻报道的困局
- 一、时政新闻报道的三重困局
- 二、时政新闻报道处于媒体业务格局的突出位置
- 第二节 新形势倒逼时政新闻报道求变
- 一、“五位一体” 对时政报道的重新界定
- 二、社会转型与政治生态转变
- 三、新媒体方兴未艾,挤占媒介市场
- 四、改进时政报道是中央的一贯要求
- 第三节 时政新闻报道的突围
- 一、理念突围:把 “大时政” 观贯穿时政新闻生产全过程
- 二、形式突围:多样表达与多维呈现
- 三、内容突围:核心击破与边缘突破
- 四、融合突围:打通官媒、网媒两个舆论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财经新闻报道
- 第一节 中国的财经媒体是如何诞生与发展的
- 一、财经媒体诞生记
- 二、政经报道成为主流
- 三、当下财经新闻格局
- 第二节 如何让数据讲故事
- 一、上市公司报表能告诉你什么
- 二、工商资料如何查以及怎么看
- 三、如何利用互联网找线索
- 第三节 财经新闻如何选题
- 一、人物报道
- 二、公司报道
- 三、商业模式
- 四、行业变迁
- 五、政治经济
- 六、宏观经济
- 第四节 如何让财经新闻出彩
- 一、写好财经新闻的步骤
- 二、写好财经新闻的策略以及例证
- 第五节 采访需要技巧吗
- 一、采访对象拒绝采访时,该怎么办
- 二、为什么采访进行得很顺利,一定是中了圈套
- 三、为什么简单的选题,采访并不简单
- 四、那个以为最困难的采访,事实上并不真正困难
- 五、财经记者必须是金融领域的专家吗
- 六、一个财经记者能否完成所有类型的题目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社会新闻报道
- 第一节 社会新闻如何催化社会机制改良
- 一、社会守望功能———引导舆论方向,监督社会发展
- 二、道德教化功能———弘扬社会正义,净化道德风气
- 三、法律规范功能:维护社会公平,加快立法进程
- 四、社会关系协调功能: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环境
- 第二节 社会新闻报道存在哪些误区
- 一、格调低下,流于庸俗
- 二、过度迎合,全民娱乐
- 三、炒作策划,新闻失实
- 四、大局意识淡漠,负面报道过多
- 五、商业主义至上,广告侵蚀新闻
- 第三节 社会新闻报道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 一、社会新闻与伦理道德
- 二、社会新闻与法律法规
- 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 第四节 社会新闻报道如何让受众喜闻乐见
- 一、社会新闻思想理念突围
- 二、社会新闻采访突围
- 三、社会新闻报道方式突围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文化娱乐新闻报道
- 第一节 文化娱乐新闻被“麦当劳化”了吗
- 一、新闻的 “麦当劳化”
- 二、一次性文化消费品的缔造
- 三、“麦当劳化”的文化娱乐新闻
- 第二节 消费主义时代:谁在消费谁
- 一、文化娱乐新闻的过度消费
- 二、消费主义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沿革
- 三、被娱乐的大多数
- 四、媒体与消费主义的共谋
- 五、个案分析:《非诚勿扰》中的娱乐元素
- 第三节 大众乐意消费什么样的文化娱乐新闻
- 一、新闻性
- 二、娱乐性
- 三、批判性
- 四、教育性
- 五、基本的道德立场
- 第四节 文化娱乐新闻如何做出“文化”
- 一、明确态度
- 二、挖掘深度
- 三、拓展广度
- 四、保持温度
- 第五节 南都娱乐的启示:全媒体时代如何突围
- 一、文娱新闻也要全媒体转型
- 二、“快” 不了,就做 “新”
- 三、观点娱乐,娱乐观点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突发事件报道
- 第一节 为什么要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
- 一、报道真相,引导舆论,预防信息变异和舆论暴力
- 二、监督社会,守望环境,推进事件解决和社会进步
- 三、检验媒体,测试能力,直关其公信力的树立和生存发展
- 第二节 突发事件报道中面临的挑战
- 一、信息传播渠道多元,舆情爆发演变突然
- 二、采写过程危机四伏,信息获取渠道各方受阻
- 三、媒体蜂拥而上,报道竞争激烈
- 四、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身体心理等素质的挑战
- 五、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外国媒体对国内媒体的影响
- 第三节 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 一、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及时,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 二、坚持以人为本,适度适量,提升报道的可读性和引导力
- 三、深入调查研究,挖掘本质,保证报道的后续跟进和推动力
- 四、敢于转换创新,突破常规,避免报道的同质化
- 第四节 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的策划
- 一、积极预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系统
- 二、搜集材料:为制定选题提供依据
- 三、求异去同:抢占突发事件报道的新闻制高点
- 四、运筹帷幄:采写流程制定和操作
- 第五节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制胜
- 一、新媒体凸显的优势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 二、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显现的优势
-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双赢效果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