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05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把农村经济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变迁进行了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从制度、体制、工农关系、技术等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变迁进行全面系统梳理。
本书通过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历史若干专题研究,阐述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贯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学习历史、以史为鉴的要求、对于在国内外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我们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至关重要。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绪论 乡村发展演进、突破和经验
- 一、乡村发展的阶段性演进
- 二、乡村发展的重大突破
- 三、乡村发展的历史经验
- 第一章 农业社会的乡村发展
- 第一节 乡村发展的历史问题与发展目标选择
- 一、乡村发展的历史问题
- 二、当代中国乡村发展的起点
- 三、农业社会乡村发展目标选择
- 第二节 以土地改革促进乡村发展的路径
- 一、土地改革的抉择
- 二、土地改革的政策选择
- 三、土地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变革
- 四、土地改革对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影响
-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 一、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 二、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二章 国家工业化战略下的乡村发展
- 第一节 国家工业化与乡村发展目标
- 一、国家工业化与乡村发展的双重使命
- 二、国家工业化战略下乡村发展目标的选择
- 三、农业养育工业政策取向的确立
- 第二节 以计划经济为内核的乡村发展路径探索
- 一、以农业生产合作化和农产品统派购的路径改造小农经济
- 二、以人民公社的乡村发展路径
- 三、以二元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保障农业对工业的支持
- 四、倡导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应对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
- 第三节 政府与农民互动下乡村发展政策的微调
- 一、集体经济、计划经济下的个体经营和集市贸易
- 二、农民对包产到户的探索
- 三、城乡二元产业政策与乡村“五小”工业的反反复复
- 四、对农民抵触开展意识形态的教育
- 第四节 城乡二元结构与乡村困境
- 一、工农业发展失衡
- 二、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转换
- 三、农业的两次大波折
- 四、乡村困境
- 第三章 向工业化中期迈进时期的乡村发展
- 第一节 乡村发展目标调整
-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部署
- 二、乡村发展目标的调整
- 三、农业养育工业政策的重大调整
- 第二节 以赋权与放活为内核的乡村发展路径探索
- 一、实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重塑农户经济
- 二、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重构农业经营模式
- 三、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
- 四、探索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民就业和人口的非农化
- 五、实行政社分设和村民自治,重构乡村治理结构
- 六、实施扶贫开发,破解贫困问题
- 第三节 结构转换与二元结构的初步破解
- 一、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转换
- 二、农业素质的提升和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改变
- 三、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结构的改善
- 第四章 进入工业化中期的乡村发展
-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与乡村发展目标调整
- 一、统筹城乡发展和重中之重指导思想的确立
-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的提出
- 三、乡村发展目标的调整
- 四、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取向的确立
- 第二节 以二元体制向一元体制转变为内核的乡村发展路径探索
- 一、取消农业税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 二、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大对乡村的支持
- 三、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 四、壮大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内核的县域经济
- 第三节 乡村快速发展
-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并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
- 二、乡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 三、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和乡村社会事业发展
- 第五章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 第一节 新发展理念下乡村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调整
- 一、新常态下乡村发展任务
- 二、新发展理念下乡村发展的使命
-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 第二节 探索城乡融合的乡村发展路径
- 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二、推进乡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
-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和功能的拓展
- 一、美丽乡村建设
-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功能的拓展
- 三、脱贫攻坚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