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用户推荐指数
政治学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8千字
字数
2020-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中国的经验为例探讨了东亚社会现代化的路径与经验。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东方大国,由于她的东方文化、表意文字和长期不发达状况,对于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长期以来她是一个遥远的、东方的和神秘的国度。
但是,被拿破仑称为“睡狮“的中国,在近几十年却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睡狮”似乎真的醒来了,而且震动了世界。人们在重新思考,这对于既有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么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经验?
中国等大国的兴起,不仅会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而且会形成一条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东方现代化”道路。“东方现代化”不完全是一个具有地域规定性的概念,它应当包括所有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不同于西方的新经验的发展道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社会学与中国经验
- 第一编 西学东渐与中国社会学的产生
- 第一章 启蒙与西学东渐:社会学的产生
- 一 社会思想与社会学思想
- 二 群学与社会学
- 第二章 社会进化:天演、变法、保群
- 一 天演人变:寻求社会进化的规律
- 二 群学:内圣外王和群本主义
- 第三章 现代化:改良与制度变迁
- 一 社会学改良思想与学术的制度化
- 二 学术走向生活及其反思
- 第二编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学
- 第四章 唯物史观社会学
- 一 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形成
- 二 唯物史观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史研究
- 三 唯物史观社会学与中国农村性质研究
- 第五章 乡村建设和社会调查运动
- 一 社会调查运动
- 二 乡村建设运动与“村治派”
- 三 乡村建设运动与“定县主义派”
- 四 对乡村建设运动的批评和“都市救济派”
- 第六章 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 一 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形成
- 二 文化人类学调查
- 三 社会人类学的社区研究
- 第七章 中国社会学的“学院派”
- 一 社会学的“文化综合学派”
- 二 社会学的“人口学派”
- 三 学院派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 四 学院派的优生学研究
- 第八章 社会史研究
- 一 社会史论战及古代社会史研究
- 二 社会学视角的社会史研究
- 三 经济和政治史研究
- 第三编 传统中国的百年巨变
- 第九章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 一 传统社会的稳定性
- 二 传统社会的封闭性
- 三 传统社会的刚性
- 四 传统社会的整合性
- 五 传统社会的二元一体性
- 第十章 百年中国变革
- 一 鸦片战争:第一个转折点
- 二 辛亥革命:第二个转折点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个转折点
- 四 改革开放:第四个转折点
- 第十一章 改革和发展的“中国经验”
- 一 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假说
- 二 改革实践不是遵循既定的理性模式
- 三 改革道路的选择是利益整合的结果
- 第四编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
- 第十二章 社会结构变动与和谐稳定
- 一 社会结构变动:宏观背景
- 二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分析框架
- 第十三章 民生建设和社会建设
- 一 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
- 二 社会民生的巨大变迁
- 三 社会建设:挑战和问题
- 四 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
- 五 新成长阶段的主要任务
- 第十四章 城市化与中国新成长阶段
- 一 从起飞阶段到新成长阶段
- 二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特点和作用
- 三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
- 四 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 第十五章 走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阶段
- 一 从经济起飞阶段到新成长阶段
- 二 从注重生活水平到更加重视生活质量
- 三 关于生活质量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 第十六章 当代中国阶级阶层结构变动
- 一 阶级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
- 二 阶级阶层结构变动的新特征、新挑战
- 三 关于阶级阶层的一些争议问题
- 附录:中国社会形势分析25年记述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