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45千字
字数
2018-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为你揭秘宋教仁案背后的复杂关联。
内容简介
《宋案重审》百年宋案研究首要的问题在于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本书彻底纠正了这一偏差,明确揭示“宋案”实际上是由收抚共进会、调查欢迎国会团、操弄宪法起草、构陷“孙黄宋”、“匿名氏”攻击、低价购买公债以及刺杀宋教仁等多个情节次第演进与交错进行而酿成的复杂案件,并以极其细腻的考证,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各个情节之间的内在关系彻底揭示出来,最终令人信服地揭开了宋案一系列谜团。书中披露了大量民初政坛秘辛,对案件发生前后的许多矛盾现象也都给予了合乎事实与逻辑的解释。全书约有90%的材料为以往宋案研究者不曾利用,其中相当部分系首次公开。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插图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第一章 百年宋案探究失败史检讨
- 一 学术性探究屈指可数
- 二 案情分析严重简单化
- 三 核心证据从未真正受到重视
- 四 大量已刊未刊史料未被发掘利用
- 第二章 破解宋案谜团核心史料
- 一 京师警察厅总监王治馨在追悼宋教仁大会上的演说
- 二 宋教仁被刺案内应宅所获函电文件检查报告
- 三 赵秉钧自辩电函及与记者谈话
- 四 共进会相关已刊未刊文件
- 五 几种关键的私家记述
- 第三章 袁赵洪应亲疏关系之形成
- 一 洪应案前“真史”追溯
- 二 袁洪特殊关系由来
- 三 洪假收抚共进会与应建立诡秘关系
- 四 应经洪邀入京见袁
- 五 赵与洪应之疏离关系
- 第四章 洪应合谋杀宋惨剧之酿成
- 一 沪上突现“欢迎国会团”与袁之应对
- 二 洪秘密南下调查“欢迎国会团”
- 三 “大题目”下所谓“要紧文章”之内涵
- 四 洪应构陷孙黄宋“激烈文章”出炉
- 五 构陷阴谋未果洪唆使应对宋“乘机下手”
- 六 应提低价购买“八厘公债”变相索偿
- 七 洪抛“燬宋酬勋位”诱饵
- 八 应所谓“若不去宋”的确切含义
- 九 “匿名氏”驳词与“救国团”通电
- 十 洪以“债票特别准”诳应杀宋
- 十一 应发杀宋“紧急命令”
- 十二 洪决意杀宋深层原因
- 十三 “神圣裁判机关”宣告文暗藏玄机
- 第五章 袁赵与宋案之不同牵连
- 一 构陷“孙黄宋”袁实为主使
- 二 袁拒绝洪“收拾”反对党一二人建议
- 三 “燬宋酬勋位”与袁无涉
- 四 袁无须杀宋种种缘由
- 五 赵说“与总统说明才行”与对付国民党无关
- 六 赵函送“应密电本”无对付国民党目的
- 七 赵卷入构陷“孙黄宋”阴谋及中途退出
- 八 洪应利用“应密”策划杀宋与赵无关
- 九 赵为“长保”总理权位杀宋是个伪命题
- 第六章 洪匿青岛与赵拒出庭幕后
- 一 袁纵洪逃离京津实情
- 二 政府引渡洪归案失败背后
- 三 赵屡请辞职自证清白被袁拒绝
- 四 赵拒检厅票传实为袁幕后操纵
- 五 洪赵不能到案真正原因
- 第七章 牵涉宋案各人最后结局
- 一 王阿法出庭作证及其后不知去向
- 二 武士英落网及暴毙狱中
- 三 应夔丞被捕、越狱及遇刺
- 四 赵秉钧病死情形
- 五 王治馨因贪赃枉法被枪决
- 六 洪述祖落网及被处绞刑
- 第八章 宋案最终判决及反思
- 一 案情演变实记
- 二 袁赵洪应涉案情节
- 三 宋案冲击下袁之攻守策略
- 四 国民党应对宋案的惨痛教训
- 五 “二次革命”的必然性及意义所在
- 附录Ⅰ 陈其美主谋杀宋谬说之流传
- 附录Ⅱ 宋案十三问
- 征引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