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8千字
字数
201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原为英国政治思想家以赛亚·伯林的系列演讲,它们以非常平易的方式介绍了现代政治理论中的一些关键概念。
内容简介
《自由及其背叛》原为以赛亚·伯林1952年在BBC第三套节目所做的系列讲演。他从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出发,讨论了近代著名思想家爱尔维修、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和迈斯特等人对自由以及人类历史的看法。在伯林看来,除了迈斯特是人类自由的公然反对者外,这些思想家都对人类的自由持肯定态度,但他们对自由的理解,却导致了反自由的历史后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重印说明
-
编者前言
-
导论
-
爱尔维修
-
卢梭
-
费希特
-
黑格尔
-
圣西门
-
迈斯特
-
注释
展开全部
不要反对偏见,要利用它
每日一书:《自由及其背叛》。赛亚・伯林讨论了爱尔维修、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和迈斯特等人对自由的看法。除迈斯特是自由的公然反对者外,这些思想家都对自由持肯定态度,但他们对自由的理解,却导致了反自由的历史后果。按英国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的看法,爱尔维修、卢梭、费希特、黑格尔、圣西门、迈斯特他们都是纵横一世、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的人物,为何偏偏要站到自由的对立面去?并不是他们不爱自由,除了迈斯特这样的例外之外,绝大部分思想家都疯热地拥护自由,但是,正是他们对自由的热爱,导致了他们对自由的叛背。几乎所有思想家都以为自己是那个新的弥赛亚,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救世,这种救世主心态在他们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们妄图直接代替人民选择他们自以为的天堂,结果却是剥夺了人民的选择。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都是过于笼统的主题,在此我不想分析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可以略带夸张和简单化,把这些问题只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足够了:“为什么某一个体应该服从其他个体?为什么每一位个体都要服从其他个体或个体构成的群体和整体?” 当然还存在大量的其他问题,例如,“人们在什么情况下服从?” 以及 “他们什么时候不再服从?” 爱尔维修谴责无知、残酷、不公正和蒙昧主义;卢梭义愤填膺地痛斥艺术和科学以及知识分子,替(或自以为在替)简朴的人类灵魂张目;黑格尔和费希特赞美组织有序的庞大整体,也就是他们所从属的国家组织,而且还谈到奉献、使命和民族义务,以及在执行共同的任务当中与他人认同所获得的快乐;圣西门谈到,生产者将来会生活在消除一切争执的社会里,在这个社会,工人和资本家都团结在某一合理的制度之下,我们所有的经济顽症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苦难,将一劳永逸地获得解决;最后,迈斯特将生活描述为植物、动物和人类之间不断的斗争,让人不寒而栗,在这个浸透鲜血的战场上,弱小、无力和邪恶的人类彼此厮杀不停,除非动用最严格和最有力的禁律才能震慑住,人只是偶尔才能超越自身,应对自我奉献或自我牺牲所带来的巨大痛苦。人类唯一想得到的就是快乐,人类唯一想避免的便是痛苦。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事实上,是影响人类的唯一动机,就像人们所说的重力作用和其他物理学原理对无生命物体的作用一样。人天生就有追求幸福、美德、真理的权利。这三种事物是并行不悖的,阻碍人们追求这三件事物的是:其他人的鬼蜮伎俩,他们自己的软弱天性、他们的蒙昧无知,还有这种可治疗的思想疾病。因此,哲学家的首要义务便是,利用一种社会卫生学去治疗这些很容易治好的疾病。正如意大利思想家帕累托在 20 世纪用愤世嫉俗的口气建议的那样,“不要反对偏见,要利用它”。始于不受限制的自由,终于不受限制的专制。—— 希加列夫语,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群魔》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给出了举世闻名的答案,即每个人 “既然是向全体奉献出自己,他就没有向任何人奉献出自己”。这条名闻遐迩的公式,虽然现在还能够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但仍然像过去那样隐晦不明和神秘莫测。在康德看来,这是一种亵渎。在他看来,宇宙之中唯一具有终极价值的东西便是作为个体的人类。说某一件事物是有价值的,就是说它是人类的一个理想,康德补充说,它是有理性的造物 —— 人类 —— 命令自己去做的事情。黑格尔的体系或许对当代思想影响最大。它是一套庞杂的神学体系,同其他许多神学一样,它具有巨大的启迪力量,还有巨大的、遮蔽它所接触的东西的力量。它既倾泻光明,又倾泻黑暗 —— 也许它倾泻的黑暗多于光明,不过在这一点上,不会有共识。终其一生,圣西门怀有这样一个念头:他就是那个最终降临世上拯救众生的伟大的新弥赛亚;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许多人都有那种独特的感念。在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妄自尊大、以弥赛亚自许的人物层出不穷,历史上还没有哪一时期能够与之相提并论。他第一次看到,人不能单凭科技智慧生存;他必须想办法去激发感情与情感,激发人类的宗教本能。为了改良人类,人们必须去了解,去学习,去研究一切科学和艺术,不仅如此,人们必须饱尝生活经验的甘苦,人们必须理解美德和罪恶的真正本质,为了做到这一步,人们必须拥有尽可能多的生活经验。人们必须尽可能地接触生活。约瑟夫・德・迈斯特一直为撒丁国王效力,持节俄国,出入圣彼得堡的宫廷。他之所以让人们畏惧,乃是因为,他想用暴力、不妥协和极端坚定和暴虐的教条作派去打倒他不认可的学说。在某种意义上,迈斯特是法西斯主义的先驱和早期鼓吹者,这正是人们对他饶有兴趣的原因。迈斯特说,这是因为,战争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是神圣的,因为它是世界的规律。这是迈斯特的一个核心学说:理性主义观念并没有发生作用。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人们的行为何以表现出这个样子,你得到非理性领域里寻找答案。这是一种信奉彼岸世界而不信奉此岸世界的神秘主义。
始于自由,终于背叛
全书语言优美流畅,伯林并不直接阐释自己的观点,而是研究历史上那些大思想家的观点以及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并加以批判。在本书之外,伯林曾提出 “两种自由” 的理论,即自由可以分为 “消极的自由” 和 “积极的自由”。消极的自由就是人们可以选择不做什么,积极的自由就是人们可以选择主动去做什么,而积极的自由很容易被利用,比如 “自律使我自由”,自律可以让人更好地实现积极的自由、更好地达成目标,但并不能说明自律使人更加自由,这只是一种概念偷换,而这一类概念偷换在历史上多次发生。本书所研究的卢梭、黑格尔等思想家都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卫道士,然而他们在宣称人类自由的同时,认为大多数人民的知识、理性是不够的,是需要教育、引导、约束的,如果强迫他们去做某些 “正确” 的事情,假如他的认识提高了,他就会对我心存感激,他之前的不自由让他后来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如果他们反抗,那只能说明他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不了解这个世界的情况,他们是愚蠢的。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后续历史进程中集权主义的盛行,他们始于自由,又终于背叛,成了自由的敌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