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64千字
字数
2017-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考察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勾勒世界通史的结构和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共辑入世界现代史上有一定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52篇,起自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经济危机的爆发,迄于40年代中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主要内容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爆发以及战争过程和结局的重大事件,同时收入这一时期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族解放斗争和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一些稿件,叙事上下限有所追溯和延伸。各篇按事件发生的年代顺序依次编排。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说明
- 初版说明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 危机前的世界经济形势
- 危机的到来及发展
- 危机的后果
- 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狂热的阶级根源
- 日本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 新的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 纳粹党的形成和“啤酒店暴动”
- 纳粹党的形成及其纲领
- “啤酒店暴动”的历史背景
- 暴动的经过及其后果
-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 希特勒东山再起
- 世界经济危机与纳粹党势力的扩大
- 反动势力的幕后策划和希特勒上台
- 希特勒攫取政权的原因及后果
- 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 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形式
- 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 消灭富农阶级
- 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
- 苏联的工业化
- 国家工业化方针的提出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执行
- 第二个五年计划对建设速度的调整和东部地区的开发
- 战争和工业化过程的结束
- 苏联30年代文化建设的成就和思想理论界的批判运动
- 文化建设的成就
- 思想理论界的批判运动
- 罗斯福“新政”
- “新政”的提出
- “百日新政”
- 以工代赈
- 社会改革
- 新的劳工立法
- “新政”的影响
- 关于“新政”的几个争论问题
- 印度1930—1934年民族解放斗争
- 经济和政治背景
- 全印“不服从运动”的掀起
- 不服从运动的高涨和英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
- 伦敦第二次圆桌会议和印度民族运动的衰落
-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 改革的前提与准备
- 土地改革
- 国有化运动
- 体制改革
- 卡德纳斯改革的影响与评价
-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
- 侵略计划的提出与战前准备
- 意大利的外交攻势与法英的姑息纵容
-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 侵埃战争的国际影响与终局
- 1936—1939年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 佛朗哥叛乱的开始
- 德意武装干涉和国际进步力量对共和国的声援
- 马德里保卫战
- 西班牙人民的浴血奋战和失败
- 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的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 法国人民阵线的建立及其活动
- 反法西斯统一行动的发展
- 共产党和社会党的统一行动公约
- 人民阵线的诞生
- 1936年4—5月的选举和勃鲁姆政府的建立
- 人民阵线的瓦解
- 布哈林和“布哈林案件”
- 革命家—理论家
- “左派”领袖
- 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点理论
- 同斯大林的分歧
- “布哈林案件”的主犯
- 布哈林问题的重新提出
- 共产国际后期活动及其解散
- 德国法西斯执政后的形势
- 共产国际的重大策略转变
- 策略反复及其后果
- 共产国际的解散
- 日本二二六事件和五相会议
- 二二六事件
- 广田内阁及军部法西斯独裁的确立
- 五相会议的召开
- 德日意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 《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
- 德日关于军事同盟的谈判
- 德意“钢铁盟约”的缔结
- 侵略性军事同盟的最终形成
- 德国吞并奥地利
- 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野心
- 1936年德奥协定
- 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最后决策
- 武装吞并奥地利
- 慕尼黑协定
- “绿色方案”
- “苏台德问题”与五月危机
- 通向慕尼黑之路
- 慕尼黑协定及其恶果
- 1939年英法苏三国谈判
- 三国谈判的历史背景
- 三国谈判的序幕
- 莫斯科政治谈判
- 莫斯科军事谈判
- 三国谈判失败的原因及其后果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
- 慕尼黑会议后的欧洲
- 微妙的双重外交谈判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 德国入侵波兰
- 德国侵波战争的直接导火线——但泽危机
- 入侵波兰的战争准备
- 德国侵波战争的过程
- 德国侵波战争的严重后果和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西线战事
- 波兰的溃败和北欧战役
- 西线的闪电战和敦刻尔克大撤退
- 贡比涅和约和法国的沦亡
- 苏日中立条约
- 从对抗到妥协
- 谈判桌上的斗争
- 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 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
- “巴巴罗沙计划”
- 苏联抗击法西斯入侵的准备
- 法西斯德军入侵苏联与苏德战争的爆发
- 大西洋会议和大西洋宪章
- 大西洋会议的背景
- 会议的经过
- 大西洋宪章
- 大西洋宪章的历史意义
- 美国租借法案的制定及其实施
- 租借法的产生
- 美国对英帝国的援助
- 美国对苏联的援助
- 美国给法、中等国的援助
- 逆租借
- 租借援助的作用和评价
- 日本偷袭珍珠港
- 日本“南进”政策的制定
- 罗斯福的对日政策
- 日美秘密谈判
- 日军偷袭珍珠港
- 谁是真正的胜利者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初尝试
-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确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北非战场
- 1941年夏天以前的北非战况
- 托卜鲁克的陷落
- 阿拉曼战役
- “火炬”作战计划
- 苏军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 苏德双方的战略态势、意图和外围防御战
- 斯大林格勒近郊防御战
- 斯大林格勒市区争夺战
-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
- 日本的战略进攻
- 战略转折
- 盟军在西南太平洋的有限进攻
- 盟军在中太平洋的战略进攻
- 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
- 缅甸作战计划
- 蒋罗会谈
- 开罗宣言
- 苏美英首脑德黑兰会议
- 会议的背景和准备
- 会上的斗争
- 会议的结果和意义
- 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
- “自由法国”的兴起
- “战斗法国”和在北非开展的斗争
- 完成光复祖国的大业
- 法国国内抵抗运动
- 希特勒德国占领下的法国
- 国内抵抗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 抵抗运动的联合
- 1944年民族起义和法国的解放
-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武装斗争
- 轴心国对南斯拉夫的占领
- 武装起义和游击战争的开始
- 争取建立人民政权的斗争
- 1943年的南斯拉夫战场
- 彻底解放南斯拉夫的斗争
- 意大利人民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 反法西斯运动的兴起与墨索里尼独裁统治的结束
- 抵抗组织的出现及其武装力量的建立
- 人民大起义的胜利
- 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
- 安东内斯库独裁政权的建立
- 罗共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
- 八二三武装起义及其影响
- 20世纪40年代希腊民族民主革命
- 希腊人民武装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壮大
- 英国干涉希腊内政 人民革命力量受挫
- 英美反动派血腥镇压群众反抗并复辟希腊君主制
- 希腊人民再次掀起武装斗争
- 美国取代英国扼杀希腊人民革命
- 第二战场的开辟
- 第二战场问题的提出
- 1942年苏、美、英关于第二战场的谈判
- 美英拖延开辟第二战场
- 诺曼底登陆
- 登陆战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 纳粹德国的战时经济
- 闪击战的暂时得逞与“和平式的战时经济”
- 闪击战的破产与德国军备工业的改组
- 军备生产畸形发展的恶果和德国经济的崩溃
- 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经济
- 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
- 战时经济的高速发展
- 战时经济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问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的发展
- 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科技革命进程的加速
- 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 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 1929—1945年科学技术的成就
- 原子能的发现和首次利用
-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 高分子化学的建立与三大合成材料的出现
- 航空技术的进步与航天技术的开端
- 苏美英首脑雅尔塔会议
- 胜利前夕的同盟国
- 处置德国的问题
- 波兰问题
- 苏联对日本作战及其政治条件
- 联合国组织等问题
- 苏美英首脑波茨坦会议
- 三大同盟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分歧
- 会议中的明争暗斗
- 会议最终达成的协议
- 波茨坦会议的意义
- 原子弹的研制和第一次使用
- 美国研究原子弹问题的提出
- 曼哈顿计划
- 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
- 对美使用原子弹的不同反应
- 日本法西斯的溃败和投降
- 日本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的全面溃败
- 日本战时经济的崩溃和人民反战情绪的增强
- 日本统治集团“本土决战”幻想的破灭
- 盟国对日本的最后作战
- 日本法西斯投降
- 联合国的建立
- 联合国组织的酝酿
- 联合国组织的筹备
- 旧金山会议
- 联合国及其宪章的意义
-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战犯的审判
- 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
- 开庭与起诉
- 庭审与判刑
- 反响与评说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
- 审判过程
- 国际反动势力对战犯的庇护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学术文库”已出版书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