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2千字
字数
2016-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近代四川的区域认同、学术源流与文化想象进行了深入的勾勒。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长期关注中国区域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书中关注了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近代四川地方认同与学术自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以及作为四川重要文化符号的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既重建了相关的历史过程,又发掘出近代中国区域认同的特殊意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章 “乡神”的建构与重构: 方志所见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
- 一、“乡神”的诞生
- 二、“一隅”通“天下”
- 三、成为“四川人”
- 四、结论
- 第二章 地方认同与学术自觉:清末民国的“蜀学”论
- 一、近代“蜀学”兴起诸说检讨
- 二、近世学风转移与“蜀学”勃兴
- 三、近代四川地方认同和学术自信心的提升
- 四、近代“蜀学”的自觉
- 五、余论
- 第三章 “不异的异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
- 一、国中的“异乡”
- 二、旅外川人言论中的四川
- 三、四川岂是化外?
- 四、结论
- 第四章 高等教育中的国家与地方: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
- 一、国立大学与省立大学的名实错位
- 二、“国立化”与“中央化”的纠葛
- 三、从“国立化”到“党化”
- 四、结论
- 第五章 机构与学风:民国时期四川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
- 一、学科肇建
- (一)从课程到科系
- (二)二十年代的人员结构与学术风格
- 二、预入主流
- (一)川大“国立化”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史学系的改革
- (二)“新学术”的引进
- 三、结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