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8千字
字数
201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艺术特征和文学、历史价值进行了剖析。
内容简介
在托马斯·曼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德国文化的众多精义,亦可看到,无论今日,还是过去,通向邪恶与毁灭的道路总是敞开着的。-德国前总统科勒在托马斯·曼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仪式上的致辞。
本书对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艺术特征和文学、历史价值进行了剖析。对于相关领域研究者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房子盖好以后,死神就要来了”
- 一、一部垂之久远之作
- 二、庞杂却不失统
- 三、“我在算”
- 四、约翰·布登勃洛克参议
- 五、冬妮的婚姻
- 六、盛极似乎必衰
- 七、大音稀声的音乐
- 八、“无一不是在演戏”
- 九、“是件卑鄙的事”
- 十、可怜的汉诺
- 十一、不在经济学、社会学层面着墨
- 十二、“市民性”“变异”没落史
- 十三、“颓废”说和生理学模式
- 十四、反映时世的“社会小说”
- 十五、妙合无垠,各得其所
- 第二章 “艺术家”精神之死的一种寓言
- 一、即兴构思的结晶品
- 二、古典至味涌溢而出
- 三、“弱者英雄”
- 四、神话意象用入叙事
- 五、曲径通幽的表达
- 六、尼采和弗洛伊德的影响
- 七、令人震惊的反省
- 八、死在了精神上
- 第三章 浓雾散去才见山
- 一、两个月上了书市
- 二、“虚”、“空”、“实”的化醇
- 三、高山疗养院之旅
- 四、迷雾中的谜
- 五、“魔山”的不寻常现象
- 六、死亡负荷下的变态和乖张
- 七、道德伦理方面的堕落
- 八、小说题旨讨论
- 九、相互对应又消解的艺术
- 十、费解的故事
- 十一、浓雾散去才见山
- 第四章 两个“歌德”的融合
- 一、这是值得写成书的!
- 二、“历史小说”
- 三、“散点透视”
- 四、“主观性”特征
- 五、“旧”和“新”的歌德
- 六、我在哪里,德国就在哪里!
- 七、“七实三虚”的策略
- 八、相当“功利性”的完成
- 九、两个“歌德”的融合
- 第五章 通向死亡的也通向重生
- 一、前后十七年
- 二、《地府行》
- 三、“活着真好”
- 四、“充实之谓美”
- 五、两种营造方式
- 六、“心理学”审美改造
- 七、“圣人立象以尽意”
- 八、托马斯·曼的埃及
- 九、不止于一种解读
- 第六章 “我这个时代”的德国
- 一、新的想法
- 二、其间的发生
- 三、一个人的生活
- 四、“音乐小说”
- 五、“蒙太奇”手法
- 六、艺术家题材元素
- 七、“魔鬼”的“药方”
- 八、某种“魔鬼”意识
- 九、《形象启示录》
- 十、“乐之为观也深矣”
- 十一、《浮士德博士哀歌》
- 十二、“由曲而词”的语言代码
- 十三、《德国与德国人》
- 十四、相互脱胎而来
- 十五、“睹影知竿”的效果
- 十六、叙事者蔡特勃卢姆
- 十七、其中的一员
- 第七章 足堪解颐,又有何妨!
- 一、反自己文体的叛逆
- 二、骗子登堂
- 三、并不丑陋的形象
- 四、见仁见智的问题
- 五、何以有这样的“习”
- 六、欺骗有理
- 七、背后的心态
- 八、更多的见出
- 九、曼式流浪汉小说
- 十、曼的语言艺术
- 部分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