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华润“创事记”》。

内容简介

本期重点文章《宁高宁写诗挥别》《离开腾讯的人》《龙湖遭遇“惊魂一日”》。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任正非才是真正的乐观主义者
  • 华润“创事记”
  • 宁高宁写诗挥别
  • 命运不再眷顾许家印
  • 张朝阳:我已经彻底重整价值观
  • “野蛮人”姚振华:立于危墙之下
  • 一个CEO决定去支教
  • 离开腾讯的人
  • 开心麻花拯救暑期档,沈腾拯救开心麻花
  • 龙湖遭遇“惊魂一日”
  • 饶毅连轰五炮 华大“尹”而不发
  • 奥特曼卡牌如何征服“10后”
  • 金宝贝闭店潮
  • 义乌十日:千亿市场按下暂停键
  • 天地壹号陈生走过至暗时刻
  • 京东“集权”直击美团腹地
  • 小天才涉黄暴背后
  • 新茶饮混战,香飘飘被拍到沙滩上
  • 3天价格翻了480倍,我见证了野生数字藏品平台的起飞
  • 郑渊洁儿子创业:不能坑爹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8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时候,郑亚旗只要睁开眼,就能看见父亲正伏案工作,笔耕不辍。让他更惊讶的是,郑渊洁写了这么多作品,一根烟没抽过,也不社交、不应酬,“老郑的 700 多个故事,全是他坐在墙角想象出来的 —— 好像没什么作品是他不能完成的”。如今,郑亚旗要让一代又一代人看到父亲的 700 多个故事。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已经振奋好多年了”

      2016 年 11 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朝阳曾对着一众记者说:“三年,搜狐要重回互联网中心。” 然而,六年过去了,搜狐似乎离互联网中心越来越远 2016 年 11 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朝阳曾对着一众记者说:“三年,搜狐要重回互联网中心。” 然而,六年过去了,搜狐似乎离互联网中心越来越远。但,张朝阳未必远离。“我已经振奋好多年了” 张朝阳与俞敏洪那场近 6 小时的直播中,备受关注的话题是两位企业家给自己的墓志铭。张朝阳称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早期把互联网带向中国的几个人之一,创办了一个不错的公司,对物理的大众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热爱运动和生活。” 俞敏洪则认为,“一个最有意思的灵魂” 对于张朝阳的墓志铭来说再合适不过。而对于自己墓志铭的想法,俞敏洪说,“一个生活得还算凑合,对得起自己的人。” 两人的墓志铭,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各自在当下的自我评价。过去半年多时间,新东方凭借东方甄选董宇辉等主播们 “诗意带货”“双语直播” 的独特直播风格出圈,30 天里带货超过 6 亿元,成为抖音带货排行榜的顶流;而凭借物理课爆红的张朝阳,虽然没能让搜狐视频再次爆发崛起,但更加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兴趣和生活意义。“我成长得比较慢,已经长到年龄很大的情况下,也都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这样的话就浪费时间。所以为什么我现在每天要工作这么长时间,是因为我觉得我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因为我花了很多年才成长起来。” 张朝阳这样回忆曾经那段蹉跎的时光。在俞敏洪看来,他跟张朝阳有个共同特点,“我们的公司都遇到过巨大困难,也都不算业界最好的公司。但我们的内心都保持相对纯的状态,他保持了理科生的纯,我保持了文科生的纯,这两种纯的成分是不一样的,比如我看见夕阳会激动,Charles(张朝阳)看到夕阳会分析太阳是如何构成的。” 张朝阳表示自己根本没有退休的概念,他依然在渴望自我成长。有段时间,他在美国见到一些美国同学时才发现,他们在中学或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明确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了。所以他们成熟得很快,他们的人生有大段时间在认真做事。张朝阳在经历一段虚无时期之后,人生意义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明确。他不喜欢别人说他做公司萎靡不振,去讲物理课就眼里放光。“其实不是的,我其实已经振奋了好几年了,我大概 2018~2019 年就开始振奋了,彻底重整了价值观好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任何一家公司的创始人,面临华为所处的局面,如果仍要在内部鼓吹形势一片大好,正当高歌猛进,那就不止是盲目乐观,而是如盲人骑瞎马,走到悬崖边而不知。2021 年 12 月 11 日,在学而思告别会上,创始人张邦鑫曾引用了弘一法师的名言:“人生最不幸处,是偶有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如果将运气 “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看起来是乐观,等到 “莫大之患,由此生矣”,就不是悲观,而是悲剧了。能历经周期而生存下来的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常怀战战兢兢之心,永远居安思危,永远拒绝惰怠,在春夏中预料到秋冬总会来,才会熬过秋冬迎来春夏。已经退休的海尔前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曾在不同场合谈到,“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以为非,不断自我否定” 就是海尔的文化。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说过,“腾讯离倒闭只剩 6 个月,有危机感才会有胜算。”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定的 “时限” 是一个月,他数次谈到,“百度离破产只有 30 天。”2006 年百度上市一周年,他谈到 “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 30 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则有 “十八个月原则”: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 18 个月。不管是 “每天”“一个月”“六个月”“十八个月” 还是 “每年”,都只是一个概数,用来形容紧迫感。任正非则更进一步,几乎从创业第一天就将危机挂在嘴边,不夸张地说,他的每篇内部发言都令人感觉华为马上就要倒闭了。2000 年,华为营收位列中国电子行业百强第十,利润成为行业第一。任正非写下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看一下几句原文,是不是有熟悉的味道:“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2014 年 5 月,任正非在拉美及大 T 系统部、运营商 BG 工作会议上一份讲话流出,他谈到,“华为的财务曾算过账,华为公司的现金够吃三个月,那第 91 天时,华为公司如何来度过危机呢?” 他由此认为,“各基础单位一定要有效益,否则公司就没有存活下去的基本条件。在这个时期,华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干部的末位淘汰制,大家要比增长效益。未来的改革一定要把销售收入、优质交付所产生的贡献作为基本薪酬包和奖金。” 关于华为的经典书籍,是其资深顾问田涛所著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个书名,据说也是经由任正非最后确定的。类似例子可谓不胜枚举,活在危机感之中,简直是任正非的精神特质,他反复强调将危险消灭于 “风起青萍之末” 的重要性。读完他的讲话,难免会对这位中国企业家中的标志性人物心生同情:活的好累啊。虽然几乎所有企业家、创业者都会把 “危机” 挂在嘴边,但极少有人像任正非这样感性上深入骨髓,理性上一以贯之。那么问题来了,天天喊 “狼来了”,为什么华为内部没有因此而倦怠?因为任从来没有将 “狼来了” 视为一种对外展示高瞻远瞩,对内时常敲敲边鼓的话术,而是与华为的战略战术高度统一,是华为对抗 “熵增”,创造 “负熵增” 的催化剂。华为有一套严密运转的 “狼来了机制”,每一次喊 “狼来了” 背后,必然跟着可拆解的行为动作,以及组织架构或产品策略的具体调整,来 “防狼” 或 “打狼”。1990 年的员工持股计划;1996 年起草《华为公司基本法》;1998 年拜师 IBM,启动管理变革;2004 年成立芯片子公司海思;2011 年启动轮值 CEO 制;2020 年成立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业务集团;2021 年启动军团化改革…… 每一个关键节点的 “自我折腾”,背后都是这一套 “狼来了机制” 在推动。你或许会说这一次不一样,但没有哪次是一样的。生是乐观的,死是悲观的,可孟子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子说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其中就隐藏着乐观与悲观的辩证法。令市场恐惧的不是任正非喊 “狼来了”,而是如果有一天连任正非也觉得 “狼永远都不会来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于1985年,隶属于经济日报社,是中国最早关注“企业家”群体的杂志之一。杂志秉承“公司改变中国”的理念,以做最懂企业家的内容生产者为追求,以“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凝聚企业家力量”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推动商业文明建设,使企业家阶层成为中国社会受尊重的主流人群。 经过35年的积淀,杂志社已成长为以采编内容(含杂志、两微一端、第三方平台)、智库/学院(培训课程、会议活动、榜单案例)和社群活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两会沙龙、未来之星、木兰汇、企业领袖等)三大业务为核心的、集学习社交赋能共生为一体的、具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家创新聚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