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3千字
字数
2017-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呈现北大校长蔡元培形象的动态变化过程。
内容简介
在人们的印象中,蔡元培作为北京大学校长是无法替代和复制的。本书通过对蔡元培自身、北大师生与社会舆论等不同层面的考察,聚焦于辞职、退隐和纪念等关键性事件,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呈现北大校长蔡元培形象的动态变化过程。书中蔡元培并不是一位可以力挽狂澜的英雄,而是一位处处遭掣肘、进退两难的悲剧人物。他自担任北大校长之后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远远多于改变北大风貌的成就感,当世学界领袖之盛名得之不易,被后世奉为神明也定非其所愿。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长校,1917~1922
- 第一节 现实境遇与思想资源
- 第二节 延揽人才与重塑学风
- 第三节 开出风气与酿成潮流
- 小结
- 第二章 辞离,1923~1926
- 第一节 怀疑之声渐起:1923年辞职风潮
- 第二节 已有微词:1926年复职风波
- 小结
- 第三章 淡出,1927~1930
- 第一节 北伐前后的南北教育界
- 第二节 蔡元培与北平大学区风潮
- 小结
- 第四章 纪念,1917~1949
- 第一节 北大校庆纪念中的“蔡元培”
- 第二节 蔡元培纪念仪式之解读[48]
- 第三节 作为思想资源的“蔡元培”
- 小结
- 余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