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解读临床检验质量指标。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质量指标的建立与应用、临床实验室差错、标本采集、标本可接受性、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评价、危急值管理、周转时间监测、检验报告适当性、信息系统和满意度调查,也介绍IFCC建立的质量指标模型、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以及质量指标和六西格玛在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应用。本书是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的全面解读,一方面可作为检验专业学生和教师的参考书,另一方面作为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日常工作指南性书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一章 临床检验质量指标
  • 第一节 质量指标的基本概念
  • 一、质量指标的定义
  • 二、质量指标的分类
  • 第二节 质量指标的建立与发展
  • 一、质量指标的选择
  • 二、质量指标的建立
  • 三、质量指标的执行
  • 四、质量指标数据的分析和表达
  • 第三节 质量指标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 一、应用目的
  • 二、应用现状
  • 第二章 临床实验室差错
  • 第一节 医疗中的差错
  • 一、历史
  • 二、达到安全的医疗服务
  • 三、对医疗差错认识的转变
  • 四、培养安全文化
  • 五、转变:团队的重要性
  • 六、检验医学中的安全性挑战
  • 第二节 检验医学中的差错
  • 一、检验前差错
  • 二、检验中差错
  • 三、检验后差错
  • 四、总 结
  • 第三节 保证患者安全相关的检验前差错讨论
  • 一、检验医学中检验前阶段中差错的类型和频率
  • 二、检验医学中较少可识别的差错
  • 三、实验室差错的影响
  • 四、预防和补救措施
  • 五、总结
  • 第四节 检验后差错管理
  • 第三章 临床检验质量规范
  • 第一节 质量规范概述
  • 一、设定质量规范
  • 二、质量规范的使用
  • 三、设定质量规范的问题
  • 第二节 设定质量规范的层次模式
  • 第三节 基于生物学变异设定质量规范的策略
  • 一、临床实验室试验结果的使用
  • 二、精密度质量规范:计算总的变异
  • 三、精密度对试验结果变异的影响
  • 四、精密度对胆固醇结果的变异性的影响
  • 五、基于生物变异的精密度质量规范
  • 六、性能对参考区间的影响
  • 七、基于生物变异的偏倚的质量规范
  • 八、允许总误差的质量规范
  • 九、基于生物变异的其他质量规范
  • 第四节 检验前过程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
  • 第五节 检验后阶段的质量规范
  • 一、检验后阶段
  • 二、各类检验结果的解释
  • 三、参考区间和临床决定限
  • 四、检验后质量规范的等级结构
  • 五、检验后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
  • 第四章 患者和样本标识的准确性
  • 第一节 检验前过程
  • 一、患者标识
  • 二、样本标识
  • 第二节 检验中过程
  • 一、带自动样本传输系统的条码样本
  • 二、无条码样本
  • 第三节 检验后过程
  • 一、电子化结果报告
  • 二、人工结果报告
  • 第四节 验证一个新的患者标识系统
  • 第五节 不正确标识事件的报告
  • 一、不正确识别的发现
  • 二、不正确识别的报告
  • 三、不正确识别的纠正
  • 第五章 标本采集
  • 第一节 常规实验室检验血液标本处理程序
  • 一、离心前阶段
  • 二、运 输
  • 三、实验室内未处理标本的接收
  • 四、离心阶段
  • 五、离心后阶段
  • 第二节 静脉和毛细血管血血液标本采集试管的确认和验证
  • 一、检验前因素
  • 二、临床评估——计划、设计和指导临床评估
  • 三、数据分析
  • 四、临床可接受准则
  • 第三节 溶血、黄疸和乳糜指数作为临床实验室分析的干扰指标
  • 一、溶血、黄疸和乳糜指数的使用
  • 二、溶血、黄疸和乳糜指数的估算
  • 三、溶血、黄疸和乳糜警戒值(阈值)及灰区的确立
  • 四、建议的结果报告注释
  • 第四节 尿液分析质量保证
  • 一、尿液标本准备
  • 二、检验材料和设备
  • 三、物理性质检验
  • 四、化学分析——手工法
  • 五、显微镜分析——手工法
  • 六、自动尿液分析仪
  • 七、质量保证
  • 第五节 血气和酸碱度标本采集、运输、分析和质控
  • 一、标本采集
  • 二、标本运输
  • 三、标本分析
  • 四、质量控制
  • 第六节 凝血检测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和保存
  • 一、标本采集
  • 二、标本运送
  • 三、标本处理
  • 四、标本保存
  • 第七节 分子学方法的标本采集、运输、处理和储存
  • 一、标本采集
  • 二、标本运输
  • 三、标本处理
  • 四、标本储存
  • 第六章 我国质量指标——标本可接受性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二节 质量指标调查结果
  • 一、调查实验室基本情况
  • 二、标本可接受性质量指标
  • 三、标本可接受性质量指标的评价
  • 四、调查小结
  • 第七章 我国质量指标——血培养污染率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二节 血培养污染率调查概况
  • 一、调查实验室基本情况
  • 二、血培养污染情况
  • 三、血培养污染情况相关因素
  • 四、调查小结
  • 第八章 室内质量控制
  • 第一节 常用控制规则
  •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评价和设计工具
  • 一、功效函数图法
  • 二、控制方法选择和设计表格
  • 三、控制方法设计新工具-操作过程规范(OPSpecs)图法
  • 四、Westgard西格玛规则
  • 第三节 控制品
  • 一、控制品的种类及特征
  • 二、控制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
  • 第四节 室内控制的实际操作
  • 一、设定控制图的中心线(均值)
  • 二、设定控制限
  • 三、更换控制品
  • 四、绘制控制图及记录控制结果
  • 五、控制方法(规则)的应用
  • 六、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 七、室内控制数据的管理
  • 第五节 定性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
  • 第六节 患者数据质控方法
  • 一、患者结果均值法
  • 二、差值检查法
  • 三、患者结果多参数核查法
  • 四、患者标本的双份测定法
  • 第九章 室间质量评价
  • 第一节 室间质量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 一、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 二、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 三、改进分析能力和实验方法
  • 四、确定重点投入和培训需求
  • 五、支持实验室认可
  • 第二节 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类型
  • 一、建立室间质量评价靶值的程序
  • 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实验室活动方式
  • 三、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分类
  • 四、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特点
  • 第三节 室间质量评价的方法和过程
  • 一、对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要求
  • 二、我国室间质量评价的工作流程
  • 三、参加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控制物的测定
  • 四、室间质量评价成绩的评价方式
  • 五、室间质量评价的成绩要求
  • 六、正确度验证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 七、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评价
  • 第四节 通过室间质量评价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水平
  • 一、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的报告形式和内容组成
  • 二、分析不及格室间质量评价结果
  • 三、室间质量评价数据分析质控规则
  • 四、室间质量评价促进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 第五节 实验室间比对
  • 一、实验室室间比对的适用范围
  • 二、比对材料的选择
  • 三、比对方法
  • 第十章 临床检验危急结果管理的一致化
  • 第一节 危急结果报告相关术语和定义
  • 第二节 危急结果报告的一致化
  • 一、应该让谁来定义警示清单
  • 二、警示清单中应该定义什么
  • 三、怎样验证警示结果
  • 四、报告时间框架是什么
  • 五、报告警示结果使用什么通信渠道
  • 六、谁负责呈递和接收警示结果
  • 七、接收的结果怎样确认
  • 八、需要记录什么报告详情
  • 九、在报告不成功时有什么进一步的程序
  • 十、怎样评估性能和对患者后果和安全的影响
  • 第三节 促进危急值清单一致化的方法
  • 一、怎样确定警示清单中包含哪些试验
  • 二、怎样确定警示清单中包含哪些临界值
  • 第十一章 我国质量指标——危急值
  •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定义
  • 第二节 临床检验危急值研究
  • 一、背 景
  • 二、一般情况
  • 三、危急值项目分布
  • 四、危急值界限
  • 五、危急值发生率
  • 六、建 议
  • 第十二章 临床检验周转时间的监测
  • 第一节 周转时间的定义和度量
  • 第二节 周转时间的期望值和基线
  • 一、周转时间期望值
  • 二、周转时间基线
  • 第三节 改进周转时间的方法
  • 第四节 临床实验室周转时间的监测
  • 第十三章 我国质量指标——周转时间
  •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定义
  • 一、TAT目标值的设定
  • 二、阈外值监测
  • 第二节 我国临床检验周转时间调查
  • 一、TAT常规监督情况
  • 二、TAT影响因素调查
  • 三、生化TAT
  • 四、血气TAT
  • 五、血液TAT
  • 六、建 议
  • 第十四章 我国质量指标——检验报告适当性
  • 第一节 检验后阶段质量指标的建立
  • 一、检验后阶段概念的转型
  • 二、检验结果的报告
  • 三、临床材料的保留、储存和处理
  • 四、检验报告相关质量指标
  • 第二节 我国临床检验报告适当性调查
  • 一、基本概念和定义
  • 二、检验报告适当性调查设计
  • 三、检验报告完整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 四、临床生化检验报告适当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五、临床血液检验报告适当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 六、临床免疫检验报告适当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七、小 结
  • 第十五章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
  • 第一节 信息安全
  • 第二节 检验前过程与质量指标
  • 一、试验申请
  • 二、标本采集、登记和处理
  • 三、质量指标
  • 第三节 检验中过程与质量指标
  • 一、质量管理
  • 二、检验中过程质量指标
  • 第四节 检验后过程与质量指标
  • 一、结果的输入和验证
  • 二、结果报告
  • 三、通知管理
  • 四、检验后过程质量指标
  • 第十六章 顾客满意度调查
  • 第一节 顾客满意度概述
  • 一、顾客满意度的缘起
  • 二、顾客满意度在医疗服务行业中的应用
  • 三、顾客满意度在医疗服务行业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顾客满意度的测量方法
  • 一、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简介
  • 二、顾客满意度指数测量方法
  • 三、顾客满意度调查
  • 第三节 我国检验科顾客满意度调查现状
  • 一、回报率
  • 二、满意度调查现状
  • 三、满意度调查表内容
  • 四、顾客服务相关文件化程序和支持
  • 第十七章 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质量指标模型
  • 第一节 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质量指标
  • 第二节 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质量指标监测平台的建立
  • 第十八章 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
  • 第一节 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及其解读
  • 一、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
  • 二、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的解读
  • 三、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的内部监测与外部评价
  • 第二节 15项质量控制指标监测平台的建立
  • 一、医院和实验室基本信息
  • 二、检验全过程质量指标
  • 第三节 15项质量控制指标全国监测结果
  •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 四、血培养污染率
  •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 八、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 九、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 十、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 十一、实验室间比对率(用于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
  • 十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 十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 十四、危急值通报率
  • 十五、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 第十九章 质量指标和六西格玛级别
  • 第一节 六西格玛管理概述
  • 第二节 六西格玛在质量指标中的应用
  • 一、应用质量指标评价实验室性能
  • 二、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指标评价
  • 三、小 结
  • 第二十章 自制质控品的建立与使用
  • 第一节 质控品概述
  • 第二节 自制质控品过程
  • 一、材料规格
  • 二、质控品的制备
  • 三、均 匀 性
  • 四、产品特性和赋值
  • 五、稳 定 性
  • 六、运 输
  • 七、QCMs文件
  • 八、储 存
  • 第三节 质控品的应用
  • 一、最小样本量
  • 二、混匀过程
  • 三、干质量校正
  • 四、存储打开过的QCMs的容器
  • 第二十一章 临床检验分析质量管理措施
  • 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
  • 一、措施和模型
  • 二、分析性能特征
  • 第二节 分析质量管理的模型
  • 一、总分析误差模型
  • 二、西格玛度量的质量评估模型
  • 三、SQC质量计划模型
  • 四、6σ质量管理体系模型
  • 五、目标制定模型
  • 六、TAE与MU
  • 第三节 6σ质量管理体系
  • 一、计划阶段
  • 二、执行阶段
  • 三、检查阶段
  • 四、纠正阶段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监测项目允许不精密度(变异系数)要求
  • 附录2 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