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将研究对象“当代中国文化消费”置于“文化资本”和“消费社会”这两个理论与现实视阈之下,突出“文化资本时代”的时代坐标。

内容简介

全书经过学术史梳理,在学理层面,关注当代中国文化消费意识形态问题、文化消费伦理问题、文化消费生态问题等,说明文化消费基本知识点,初步建立文化消费心理学体系;

在应用层面,发掘文化消费现实意义,剖析我国文化消费现状与问题,探索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系列路径,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文化消费展开专题研究,梳理与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消费相关政策法规,对教育以外各个主要文化消费门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我国文化消费理论的三路演进与当下汇通(代序)
  • 一、西方文化批判理论的兴起
  • 二、文化消费理论的引入与中国学者的本土化努力
  • 三、数字信息时代文化消费研究的新任务
  • 导言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目标
  •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各章提要
  • 第一章 文化资本理论探源
  • 第一节 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述略
  • 一、布尔迪厄基于社会场域建立文化资本理论
  • 二、布尔迪厄后社会学界对文化资本的理论研究
  • 第二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述略
  • 一、思罗斯比从经济学视角界定文化资本
  • 二、思罗斯比后经济学界对文化资本的理论研究
  • 第二章 文化资本时代的到来
  • 第一节 文化资本时代轮廓扫描
  • 一、文化资本化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显著趋势
  • 二、社会学和经济学两种语境下的文化资本时代特征
  • 第二节 文化资本积累转化与当代文化消费的关系
  • 一、从文化资本积累的角度看当代文化消费
  • 二、从文化资本转化的角度看当代文化消费
  • 第三章 消费社会与文化消费研究述略
  • 第一节 消费社会相关概念和理论
  • 一、消费与消费文化
  • 二、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
  • 第二节 消费社会理论背景下的文化消费研究
  •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 二、当前文化消费研究的视阈局限与突破方向
  • 第四章 消费社会的来临
  • 第一节 西方和中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一、西方消费社会的形成
  • 二、中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第二节 消费社会理论解读
  • 一、消费社会的本质和内在逻辑
  • 二、消费社会的消费文化
  • 第五章 消费社会的文化生产与消费
  • 第一节 消费社会与文化产业
  • 一、经典理论的对立态度
  • 二、消费社会对文化产业的作用
  • 三、文化产业对消费社会的作用
  • 第二节 消费主义与文化物化
  • 一、消费主义促使文化的物化价值体系生成
  • 二、当代中国消费观转型中的意识形态矛盾
  • 第六章 文化生产的商品化转向
  • 第一节 文化商品化是大势所趋
  • 一、文化商品化的社会历史进程
  • 二、文化商品化的层次
  • 第二节 我国大众与分众文化市场成形
  • 一、我国大众文化市场不断繁荣但问题矛盾丛生
  • 二、我国分众文化市场日益兴盛凸显消费分流作用
  • 三、我国大众与分众文化市场的未来发展导向
  • 第七章 文化商品化大潮下的文化消费伦理思考
  • 第一节 分解消费主义,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 一、消费主义是一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文化消费趋势
  • 第二节 基于文化消费伦理,建构文化消费文明生态
  • 一、我国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文化消费伦理思考
  • 二、建构文化消费生态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 第八章 文化消费基本知识点
  • 第一节 “文化消费”概念
  • 一、文化消费的涵义与范围
  • 二、文化消费的形态、层次、手段
  • 三、文化消费的内容、类型、项目
  • 第二节 文化消费行为
  • 一、文化消费的目的和作用
  • 二、文化消费的基本要素与影响因素
  • 三、文化消费的向度与特点
  • 第九章 文化消费心理学初探
  • 第一节 消费心理与文化消费心理
  • 一、消费心理
  • 二、文化消费心理
  • 第二节 文化消费心理解析
  • 一、文化消费心理需求与层次
  • 二、文化消费心理结构与模式
  • 三、文化消费心理动机与卷入度
  • 四、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
  • 五、文化价值观与文化消费观
  • 第三节 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
  • 一、消费者群体共性文化消费心理
  • 二、消费者个体个性文化消费心理
  • 第四节 诱导文化消费的心理战术
  • 一、认识文化消费心理的可诱导性
  • 二、基于中国文化消费心理现状实施文化营销心理战术
  • 第十章 发展文化消费的现实意义
  • 第一节 文化资本与消费社会双重视阈下的文化消费意义
  • 一、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资本积累与社会阶层流动
  • 二、经济学意义上的文化资本增殖与文化产业增长
  • 三、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者升级
  • 四、文化消费具有强大的产业融合力和社会整合力
  • 第二节 增强文化软实力,全面建设“文化强国”
  • 一、牵引文化生产力,创造文化产业发展新速度和新高度
  • 二、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华文化国际化
  • 三、兑现文化“为人民服务”,凸显文化社会效益和精神文明风尚
  • 第三节 迎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一、文化消费使消费者实现“自我再生产”
  • 二、文化消费的终极意义在于人的现代化
  • 三、文化消费促成社会全面而彻底的现代化
  • 第四节 推动休闲经济浪潮,激活学习型社会
  • 一、文化休闲消费成为经济新引擎和生活新常态
  • 二、文化消费建构学习型社会景观
  • 第十一章 我国文化消费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消费大环境变革
  • 一、我国步入后消费时代,消费者消费诉求升级
  • 二、文化介入供需双侧改革,文化产业供需结构升级
  • 第二节 文化消费总体趋势向好,显现可喜势头
  • 一、文化消费需求增加、潜力巨大
  • 二、文化消费呈现新趋势,新消费现象频生
  • 第三节 文化消费仍是短板,存在一段较长瓶颈
  • 一、文化消费结构发展不尽如人意
  • 二、文化消费增长速率未达到预期
  • 三、文化消费环境欠佳
  • 第四节 文化消费样本采集分析报告(2017)
  • 一、项目概述
  • 二、定量分析报告
  • 三、定性分析报告
  • 第十二章 开启我国文化消费新纪元
  • 第一节 多端口协同发力的文化消费拉动对策
  • 一、全面改革供给端
  • 二、全面优化消费端
  • 三、全面协调政策端
  • 四、全面创新作息端
  • 五、全面充实服务端
  • 六、全面规范法治端
  • 七、全面开放贸易端
  • 第二节 我国文化消费前景展望
  • 一、量与质的飞跃
  • 二、社会文化资本积淀与结构升级
  • 第十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振农村文化消费研究
  •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消费问题的提出
  • 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二、提振农村文化消费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
  • 三、国内农村文化消费研究述略
  • 第二节 以江苏农村为例的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样本调研报告(2019)
  • 一、调研项目综述
  • 二、主要结论和建议
  • 三、调研对象群体基本特征画像
  • 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空间
  • 五、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时间
  • 六、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心理
  • 七、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行为
  • 八、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 九、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氛围
  • 十、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评价
  • 第三节 农村文化消费问题解剖
  • 一、农村地区文化消费瓶颈与突破可能性
  • 二、导致农村文化消费动力不足的因素
  • 第四节 引导与扩大农村文化消费的路径
  • 一、切实增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 二、努力提升农村文化教育水平
  • 三、积极化解农村人口流失问题
  • 四、大力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市场
  • 五、不断增强农村文化消费氛围
  • 六、数字平台助力农村文化消费
  • 第十四章 民族地区文化消费与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研究
  • 第一节 民族地区文化消费相关研究述略
  • 一、对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研究
  • 二、对于民族地区文化消费的研究
  • 第二节 民族地区文化消费特点与现状
  • 一、民族地区文化消费特点
  • 二、民族地区文化消费现状
  • 第三节 以文化消费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
  • 一、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辩证统一
  • 二、文化消费是民族文化资本积淀与活化的有效途径
  • 三、民族地区文化消费提升路径
  •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消费相关政策法规梳理与评价
  • 第一节 伴随文化消费市场变迁的文化消费相关政策法规梳理
  • 一、文化消费市场开局期(1978—1985)
  • 二、文化消费市场建成期(1986—1995)
  • 三、文化消费市场发展期(1996—2005)
  • 四、文化消费市场繁荣期(2006—2015)
  • 五、文化消费市场超越期(2016—)
  • 第二节 文化消费相关政策法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探索
  • 一、文化消费相关政策法规应发挥的基本效能
  • 二、文化消费相关政策法规效能评价标准与方法
  • 三、国内外文化指标研究理论综述
  • 四、文化消费相关政策法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十六章 教育以外主要文化消费门类发展趋势报告(2016—2019)
  • 第一节 文化消费门类分类依据和界定逻辑
  • 一、本研究的分类依据和标准
  • 二、本研究对文化消费的界定逻辑
  • 第二节 文教类消费
  • 一、阅读
  • 二、教育培训
  • 第三节 体育类消费
  • 一、体育健身
  • 二、文体休闲
  • 第四节 旅游类消费
  • 一、本地游玩参观
  • 二、外地旅游度假
  • 第五节 娱乐类消费
  • 一、影视
  • 二、演出
  • 三、网络文娱
  • 四、娱乐场所
  • 第六节 产品类消费
  • 一、文创设计产品
  • 二、艺术品
  • 第七节 其它类消费
  • 一、民俗文化活动
  • 二、“文化+X”
  • 结语
  • 一、研究概述
  • 二、研究结论
  • 三、主要价值
  • 四、创新之处
  • 五、深化方向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