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突破以往研究正当化事由的传统范式,对法哲学与刑法教义学的融合与对接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

内容简介

紧急权,是公民在缺乏公力救助途径的急迫情状下,以损害他人的某一法益为代价来保护另一法益的权利。

本书分总论和分论两编。总论编主要站在宏观的视角,结合法哲学、政治哲学的原理,搭建起了完整的紧急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厘清了各紧急权之间的适用位阶以及竞合关系;分论编则着重从微观入手,以紧急权体系为基本的分析框架,结合中外大量的典型司法判例,分别选取正当防卫的行使限度、防御性紧急避险的适用空间、攻击性紧急避险与生命冲突以及公民扭送权限度的规范续造这四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和细致的探究。

本书突破了以往研究正当化事由的传统范式,不再孤立、分散地逐一分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权利的成立条件,而是将所有疑难问题放在紧急权的体系框架内整体地加以审视,并且对法哲学与刑法教义学的融合与对接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本书对于推动紧急权理论的纵深发展、完善正当化事由的研究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也能够为司法实践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一、本书的问题意识
  • 二、本书的基本内容
  • 三、未竟课题的展望
  • 上编 总论
  • 第一章 紧急权体系的“三期”建设
  • 一、第一期:权利空间的分配
  • 二、第二期:侵害风险的归责
  • 三、第三期:社会团结的引入
  • 四、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紧急权的适用位阶与竞合
  • 一、互斥情形下的适用位阶
  • 二、重叠情形下的竞合处理
  • 三、“想象竞合”中的行为定性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紧急权行使限度的层级化
  • 一、比例原则框架下紧急权限度的界定
  • 二、紧急权限度层级化的实践指导意义
  • 三、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紧急权的适用与罪刑法定
  • 一、紧急权目的性限缩带来的问题
  • 二、罪刑法定原则不适用于紧急权
  • 三、本章小结
  • 下编 分论
  • 第五章 正当防卫的权利塑形与社会控制
  • 一、导言
  • 二、正当防卫的权利根基
  • 三、正当防卫的权利塑形
  • 四、正当防卫的社会控制
  • 五、本章小结
  • 附录:德国刑法中防卫限度的理论和实践
  • 第六章 防御性紧急避险的适用空间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误入歧途的正当防卫扩张理论
  • 三、发掘被尘封的防御性紧急避险
  • 第七章 攻击性紧急避险与生命冲突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三个前提性问题的厘清
  • 三、危险共同体的内部牺牲
  • 四、生命危险的单纯转嫁
  • 五、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公民扭送权限度的规范续造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紧急权体系下扭送权的正当根据
  • 三、扭送权限度要件续造的具体展开
  • 四、本章小结
  • 科学与实践:刑法教义学内部的功能分化(代后记)
  • 参考文献
  • 案例索引
  • 关键词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