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专业评论,前瞻艺术。电影、先锋艺术、城市空间,以独特视角带你领略电影艺术的魅力。

内容简介

从田壮壮的《摇滚青年》到崔健的《蓝色骨头》,当代电影中的摇滚青年具有怎样的特征,同北京这座城市又有怎样的关联?从《倾城之恋》到《半生缘》,许鞍华为何频频改编张爱玲的小说,借此表达怎样的城市认同?从卢昊的《消失的家园》到王劲松的《百拆图》,先锋艺术家们如何再现如火如荼的城市“拆迁”?从徐冰的《鬼打墙》到郑连杰的《大爆炸》,视觉行为艺术如何思考长城的纪念碑性与当代性?

本书探索当代影像(电影和视觉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互浸与勾连,从叙事到认同,从生产到搬迁,从记忆到规训,从漫游到体感,城市和影像成为最精彩的当代景观。

《穿城观影:中国当代影像的空间生产和体感》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为经,以聚焦城市的影像(电影和先锋艺术)作品为纬,以“体感”和“生产”为勾连和编织方法,铺展中国当代城市的影像地图。在这一影像地图上,本书尤其侧重对北京和上海等大都市空间的精细雕琢,通过立体化和深度化的个案分析,探讨空间与影像二者的交织与互动。所谓“穿城观影”,不仅意指通过城市空间来观看和分析影像作品,更强调借由城市影像的“穿针引线”“穿街走巷”和“穿衣配饰”来了解中国当代的城市化发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引论 穿针、穿行与穿衣:中国当代影像的空间生产与体感
  • 第一部分 电影1:再现·底层·边缘
  • 第一章 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变奏:摇滚电影中的北京
  • 时尚、叛逆、励志与怀旧:摇滚电影的文化变迁
  • 北京: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文化空间
  • 天安门广场:政治符号与怀旧对象
  • 树村与底层空间
  • 第二章 边缘与戏谑:当代底层喜剧电影中的城市
  • 重塑空间:城市与乡村的转换
  • 展演戏谑:喜剧与悲剧的变奏
  • 跨越边缘:游民与英雄的悖论
  • 第三章 “新作者电影”的突围:刁亦男电影中的黑色空间
  • “警察三部曲”:国家机器、互文性与刺点
  • 中国式“黑色”光影与空间
  • “独立”之路与市场效应
  • 第四章 底层、父权与怀旧:当代电影中的四合院
  • 底层再现:传统与反传统
  • 父权象征:守护与救赎
  • 怀旧情结:对城市化的抵抗
  • 第二部分 先锋艺术:生产·拆迁·招魂
  • 第五章 拆呐,中国:先锋艺术对城市拆迁的再现
  • 城市化与中国先锋艺术
  • 破字当头,不破不立
  • 一座城市的消失
  • 对话底层
  • 第六章 异质与想象:先锋艺术中的长城
  • 反纪念碑性
  • 包扎的伤痕与裸露的景观
  • 烟火、原力与怪兽
  • 第三空间与当代性
  • 第七章 怀旧与招魂:观念摄影中的家庭老照片
  • 中国观念摄影发展现状
  • “老照片热”与家庭摄影
  • 怀旧:“灵光”消失的年代
  • 死亡叙述
  • “血缘线”与集体记忆
  • 第八章 三口之家:当代“标准”家庭构图
  • 王劲松:一种社会现实的缩影
  • 张晓刚:血缘与记忆
  • 杨振忠:动物凶猛
  • 第三部分 电影2:体感·漫游·穿行
  • 第九章 体感上海的方法:21世纪初电影叙事与城市空间
  • 密闭空间的爱情转喻
  • 城市地标的感官地理
  • 织品建筑的身体想象
  • 第十章 游走于双城之间:许鞍华对张爱玲的电影改编
  • 影响焦虑
  • 有意误读
  • 自我探寻
  • 第十一章 都市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出租车司机掠“影”
  • 罪犯:阶级批判与“黑色电影”
  • 喜剧人:都市梦与爱情故事
  • 零余者:妄想症与存在主义
  • 女司机:都市寓言的性别书写
  • 英雄:意识形态的正义化身
  • 第十二章 城市的皮肤学者:当代电影中的出租车
  • 接触:密闭空间的情欲生产
  • 漫游:底层游民的都市窥探
  • 穿行:主观视角的幽灵体验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