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中国金融开放观察:政府与市场的感知差异》的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不论是金融改革还是金融开放,初心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紧张。在此背景下,金融开放是加深中国与全球经济互动、加强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很快,但在华外资机构仍面临不少操作性问题,对金融业开放的诉求依然较多。这表明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努力与外资机构的获得感之间仍有一定的温差。金融开放最终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但其直接地还是服务于外资金融机构。

本书通过线上问卷、对话访谈、文本分析对外资机构的诉求进行整理。同时也对国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会谈和求证,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中国金融开放当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导论
  • 中国为什么要推动金融开放?
  • 关注外资感受,如何了解外资机构诉求?
  • 中国金融开放的现状?中美关系的影响?
  • 外资机构的抱怨:不公平,还是水土不服?
  • 外资银行为什么“越小越不行”?
  • 高质量的金融开放离不开金融改革
  • 第一章 中国推动金融开放的政策努力
  • 第一节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金融开放的重要背景
  • 第二节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稳步推进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开放
  • 第三节 资本金融账户开放视角下的中国金融开放及其审视
  • 第四节 国际机构对中国金融开放进程的评价
  • 附录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涉及金融监管相关条款
  • 第二章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新机遇、老问题
  • 第一节 金融开放加快,外资银行迎来新发展
  • 第二节 负债业务:存款来源约束下的多元化
  • 第三节 资产业务:个人业务受限背景下的多元化
  • 第四节 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贡献较大
  • 第五节 为什么外资银行“越小越不行”?
  • 第三章 外资基金发展好于外资证券公司
  • 第一节 证券基金业对外开放进展显著,但仍有很大空间
  • 第二节 外资基金发展快于券商,不过整体业务仍有待发展
  • 第三节 证券和基金业对外资开放仍然面临的问题
  • 第四章 外资机构在证券市场的二级市场成为重要参与者
  • 第一节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较快、取得显著成效
  • 第二节 外资在股票市场持股占比显著增加
  • 第三节 外资已经是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 第四节 债券市场可成为下一步证券市场开放的重要方向
  • 第五章 外资诉求:开放措施不公平还是外资水土不服?
  • 第一节 外资机构共同诉求集中于业务准入和日常经营
  • 第二节 欧美日外资金融机构诉求的各自特点
  • 第三节 三家商会诉求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总结
  • 附录5-1 三大商会关于“国际最佳实践/国际惯例”类诉求的总结
  • 附录5-2 三大商会关于“落实”类诉求的总结
  • 第六章 对欧美日三大商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访谈
  • 第一节 外资机构认为金融开放有改善,但仍面临较多挑战
  • 第二节 中美博弈背景下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观察
  • 第三节 外资机构对中国六项金融开放政策的效果评估
  • 第四节 外资机构眼中的东亚金融中心格局:未来十年的展望
  • 附录6-1 调查问卷:中英文版
  • 第七章 金融开放如何实现初心?
  • 第一节 金融开放的初心和金融风险
  • 第二节 外资机构对中国金融开放的总体评估
  • 第三节 外资机构的中国业务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 第四节 中国金融开放怎么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