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妙悟新见迭出、角度全面丰富的苏轼新传,学者型传记典范之作,有温度也有深度。

内容简介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都是非常高的水准,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也曾发表许多精辟之见,自成一家之学,他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

本书以文化、文学、哲学、史学、美学、政治学等七个维度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和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展现其大起大落的一生和丰富立体的精神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为文人的苏轼、为思想家的苏轼、为生活美学家的苏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产生巨人的时代
  • 一、宋代文化的鼎盛局面
  • 二、从“祖宗家法”到“庆历新政”
  • 三、北宋的财政问题
  • 四、哲学、文学的勃兴与“士”的崛起
  • 第一章 “吾生如寄耳”:家世与生平
  • 一、长江上游的天府之国
  • 二、在家乡与京城之间
  • 三、变法风潮中的汴京
  • 四、从二千石到阶下囚
  • 五、谪居江岸的东坡居士
  • 六、成为元祐大臣
  • 七、四任知州
  • 八、流放到海角天涯
  • 九、走向人生旅途的终点
  • 第二章 究天人之际:苏轼的哲学
  • 一、哲学史上的苏轼
  • 二、研究苏轼哲学的基本资料
  • 三、苏轼哲学概述
  • 四、苏轼哲学的特色
  • 五、苏轼与禅宗
  • 第三章 通古今之变:苏轼的史学
  • 一、《春秋》学与相关史论
  • 二、苏轼的史评
  • 第四章 立朝大节:苏轼的政治态度
  • 一、政论
  • 二、政见
  • 三、政治人格
  • 第五章 文艺成就与美学思想
  • 一、苏轼创作的发展阶段
  • 二、光照千古的文艺成就
  • 三、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
  • 四、中国审美文化的历史转折
  • 第六章 人生思考与文化性格
  • 一、颜子学与“寄寓”思想
  • 二、生死、出处、大地
  • 三、“寄寓”者的文化性格
  • 四、“寄寓”与“存性”
  • 附录
  • 苏轼年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天读《苏轼评传》

    相较时下流行的林语堂版《苏东坡传》,我更中意这部评传。我习惯从时代入手的分析阅读。文学史介绍作家向来是历史纵深处引出某个具体的作家,这样读来,作家作品都有出处,而不是孤立的一个作家或一首诗词。时势造英雄,作家何尝不是呢。苏轼的伟大在于时代,在于那个社会氛围,在于时代给予他的种种选择,自然,出发点是苏轼本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苏轼波澜壮阔的一生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19 本(92)#《苏轼评传》🚢苏轼确实是那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思想家,甚至在他的生前,他的名字后面已经跟随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千百年来,仅仅是这样的传说,已经反映出一部人心中的文化史。每一个中国人,若认真省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必会发现有不少甚为根本的东西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苏轼的(这里指的当然不仅仅是文学观念,而主要是就世界观、人生观而言),称他为中国人 “灵魂的工程师” 绝不过分。🚢古今学人在论述唐宋时期的社会政治、学术思想及文学艺术时,心目中早就隐然有了一道分水岭。在社会政治方面,对门阀制度和科举制度的起盛衰亡作研究时,唐代就会被认作这两种选官制度更替的时期,而宋代则意味着这更替的完成;在学术思想方面,所有的论著都会把汉唐经学与宋明道学区分开来,并且对于这种区分,宋明道学的创造者们是非常自觉的;在文学艺术方面,情形更觉明显,我们所谓 “国画”,是从宋代算起的。🚢变法的实质是要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设法改变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之局面。王安石的一系列 “新法”,是从商品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看出了某些规律,而想以政府代替大地主、大商贾来做东,将 “利” 夺归政府。这就是司马光等人指责的 “与民争利”。国家作为机构实体,需要经济收入来支撑,“争利” 是必然的;但同时,它也要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其 “争利” 也得通过某种政府干涉商品经济的有效手段,而不至于太背离经济规律,造成社会经济破产。🚢苏轼与王安石之间,一个因 “议论异己” 而不断排挤对方,一个因反对 “新法” 而屡次攻击对方,就个人政见而论固各有是非,就宦场公德而论,则王安石排斥异己在先,为了让他的改革计划减少一个预想中的反对者,而企图堵塞苏轼的政治前途。对苏轼来说,无论其政见如何,击败王安石都是他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其奏疏措辞激烈,不能像司马光那样平心静气,是可以理解的。🚢苏轼在地方上却是颇有政绩的。他的天性中有自由放达的诗人气质,却并不妨碍其处理实际事务的才能。他是个关心民瘼的良吏,也是个果决任事的能吏。在杭州,他帮助知州修复钱塘六井,还巡行属县,监督捕蝗,赈济灾荒,甚至在除夕之夜野宿城外。在密州,他碰上严重蝗灾,处境艰难。他一面上奏朝廷要求蠲免秋税,一面带头节俭,还亲自沿城捡收弃婴,设法招人抚育,所活达千人。🚢苏轼这位宋代最大的诗人,因为写诗而得 “罪”,迎来了他一生中第一轮贬谪生涯。“黜置方州,以励风俗,往服宽典,勿忘自新。” 据说是宋神宗在一片诛杀声中曲意保护了他,实际上谁都明白,苏轼得以度过险境,保留性命,所凭借的真正的力量,绝非谁的保护,而是他自己的学术文章在天地间的巨大声誉。🚢苏轼可谓与长江有缘,家乡眉山有长江上游支流岷江经过;当年沿长江出蜀,写下第一批诗歌;游宦于杭、密、徐、湖数州,亦曾横绝大江;这次谪居,则又在江岸。故他一到黄州,就感到重见长江的欣喜,写下 “长江绕廓知鱼美” 的诗句,而且,初至贬所即 “横江”“破巨浪”,到对岸的武昌(今湖北鄂城)西山去游玩了一番,兴致不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案头精品

        资料充沛,纲目清晰,文字畅达,立场鲜明,传主立体,著者渊博。好书,需细品之。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长江文艺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建社以来,已出版图书上万种,与境外出版机构达成版权贸易2000余种,发行网络遍布全国。长江文艺出版社秉持“精英文化、大众趣味、百姓情怀”的出版理念,为广大读者及出版界提供了一大批品种丰富,文化含量高的优质图书。 2009年以来,长江文艺出版社先后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佳出版社”、“全国先进集体”。201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获评“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是湖北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出版机构。201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获得国内版权领域最高荣誉——“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