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0千字
字数
2021-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刑事程序普适性存疑,中国司法秉持道德优先,需加强透明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关于刑事程序透明性和确立程序正当性的对抗制教条的普适性是值得高度怀疑的,这些教条即使在其本国也不应被认为是不可改变的,而对抗制刑事审判在其发祥地出现和巩固的历史也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中国的法律传统表明,刑事司法正当性构建的传统模式将道德之善优先于事实之真,具体到当下而言,刑事程序的透明性应被视为解决中国刑事司法正当性问题时需要加强的最重要机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自序
- 中外术语比较辨析
- 导论
- 第一编 中国现状
- 第1章 中国现行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理念
- 1.1 概述
- 1.2 中国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
- 1.3 刑事诉讼的主要参与方
- 第2章 中国刑事程序的透明性
- 2.1 中国普通刑事案件的程序
- 2.2 普通刑事案件的内部透明性
- 第一编 小结
- 第二编 典型的对抗制体系
- 第3章 “纯正”对抗制的基本宗旨
- 3.1 通例:普通法传统
- 3.2 理念层面
- 3.3 制度层面
- 第4章 英格兰刑事程序的基本宗旨和内部透明性
- 4.1 英格兰刑事程序的基本宗旨
- 4.2 英格兰刑事程序的内部透明性
- 4.3 小结
- 第5章 苏格兰刑事程序的基本宗旨和内部透明性
- 5.1 苏格兰刑事程序的基本宗旨
- 5.2 苏格兰刑事程序的内部透明性
- 5.3 小结
- 第6章 美国刑事程序的基本宗旨和内部透明性
- 6.1 美国刑事程序的基本宗旨
- 6.2 美国刑事程序的内部透明性
- 6.3 小结
- 第7章 对抗制系统之间的比较
- 7.1 基本宗旨
- 7.2 内部透明性
- 7.3 小结
- 第二编 小结
- 第三编 结论:重新审视
- 第8章 中国经典模式中的正当性和公正司法
- 8.1 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背景
- 8.2 中国构建正当性的基本模式
- 8.3 中国传统模式的前景
- 第9章 最终结论
- 9.1 对比中国和对抗制体系
- 9.2 未来可行的解决方案
- 9.3 建议方案的可行性和缺陷
- 附录一 导师点评
- 附录二 相关外国法条索引
- 附录三 司法数据统计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