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行政法领域的两位大家之作,专业性较强,逻辑清晰。

内容简介

行政刑法作为法学体系中一门已获广泛认可的独立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以行政法与刑法的交叉、互动与协调关系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行政法学与刑法学两个部门法研究中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课题。

本书基于行政法与刑法的双重视野,主要围绕行政刑法的法律性质与学科定位、行政刑法规范的罪刑法定机能、空白刑法规范的法律地位及发展趋势、行政犯罪的分类及其功能意义、行政犯罪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及其司法适用、行政犯罪及其处罚范围的刑法调控、行政犯罪的法益性欠缺与出罪渠道、行政刑法责任的法律适用体系与立法模式、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程序机制等一般理论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勉力建立成熟的行政刑法理论体系,并创建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协调机制,以适应行政刑法的学科建设与理论发展,以及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第二版说明
  • 第一章 行政刑法的性质及其学科定位
  • 一、 行政刑法的法律性质之争:行政法抑或刑事法
  • (一)行政法说
  • (二)刑事法说
  • 二、 作为行政刑法界域的行政犯(罪)辩正
  • (一)行政犯罪之刑事违法性
  • (二)行政犯罪之行政违法性
  • 三、 行政刑法的法律定性与学科定位
  • (一)行政刑法的法律定性
  • (二)行政刑法的学科定位
  • 第二章 行政刑法规范的罪刑法定机能
  • 一、 行政刑法坚守罪刑法定原则的重要路径
  • 二、 行政刑法坚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实务经验
  • 三、 行政刑法出/入罪坚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双重运用
  • 第三章 空白刑法规范的法律地位及其发展趋势
  • 一、 作为行政刑法典型特征的空白刑法规范
  • 二、 空白刑法规范与现代法治国家
  • 三、 空白刑法规范与罪刑法定原则
  • (一)空白刑法规范符合罪刑法定主义之民主、法治原则
  • (二)空白刑法规范符合罪刑法定主义之法律专属性原则
  • (三)空白刑法规范正是罪刑法定主义明确性原则之体现和运用
  • 四、 空白刑法规范的未来趋势
  • 第四章 行政犯罪的类型划分及其功能意义
  • 一、 现有分类概述
  • 二、 按照主体标准的重新分类
  • (一)按照主体标准分类的意义
  • (二)按照主体标准的重新分类
  • 三、 公权力主体作为行政犯罪主体的理论反思
  • (一)何为公权力主体行政犯罪?
  • (二)公权力主体作为行政犯罪主体的实然解说
  • (三)公权力主体作为行政犯罪主体的应然超越
  • (四)小结
  • 四、 作为行政犯罪主体的国家公职人员辨析
  • (一)概念辨析:以“国家公职人员”代替“国家工作人员”
  • (二)内涵界定:“国家公职人员”之本质
  • (三)外延分析:“国家公职人员”之类别
  • 第五章 行政犯罪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及其适用
  • 一、 行政犯罪不成文构成要件要素的三种立法模式
  • 二、 行政犯罪不成文构成要件要素的理论定位
  • (一)刑法条文未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行政犯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 (二)“违反国家规定”作为行政犯不成文构成要件要素之意义:构成要件类型化的新发展
  • 三、 行政犯罪不成文构成要件要素的实践展开
  • (一)行政犯的成立是否需要援引前置的行政法规范
  • (二)违反前置的行政法规范作为不成文构成要件要素之确立
  • (三)违反前置的行政法规范作为不成文构成要件要素之运用
  • 第六章 行政犯罪及其处罚范围的刑法调控
  • 一、 评定刑法调控范围的意义
  • 二、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的现实观察
  • 三、 对我国刑事立法调控范围的理性反思
  • (一)与外国刑法相比,1997年《刑法》调控范围只小不大
  • (二)与1979年《刑法》相比,1997年《刑法》的处罚范围扩大中有限制
  • (三)与现实需要相比,1997年《刑法》的处罚范围基本合理
  • 四、 非刑罚化:我国刑法改革的发展方向
  • 第七章 行政犯罪“法益性的欠缺”与出罪机制
  • 一、 行政犯罪的先天不足:“法益性的欠缺”
  • 二、 出罪障碍:法益限缩作用缺失与行政犯的口袋化
  • (一)法益侵害思想:结果无价值论对犯罪的限缩作用
  • (二)“法益性的欠缺”与行政犯出罪渠道不畅:行政犯口袋化
  • 三、 行政犯的出罪机制:行政要素的双重限缩解释论
  • (一)“法益性的欠缺”之弥补:行政犯限缩解释论
  • (二)行政犯的出罪机制:行政要素的双重限缩解释论
  • 四、 结语
  • 第八章 行政刑法责任:一个新的法学范畴
  • 一、 行政刑法责任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 (一)行政刑法责任概念的提出
  • (二)行政刑法责任内涵的界定
  • (三)行政刑法责任外延的界定
  • 二、 行政刑法责任的形式
  • (一)行政刑法责任形式概述
  • (二)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 (三)行政刑罚及非刑罚刑事制裁
  • 三、 行政刑法责任的法律适用
  • (一)行政刑法责任的适用原则
  • (二)行政刑法责任的适用方法
  • (三)行政刑法责任的适用程序
  • 四、 行政刑法责任的立法完善
  • (一)责任形式的完善
  • (二)立法方式的完善
  • 第九章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
  • 一、 程序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核心
  • (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内在逻辑关系
  • (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核心是程序问题
  • 二、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主要程序机制设计
  • (一)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程序
  • (二)司法机关对移送案件的受理及处理程序
  • (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程序中的证据收集与转化
  • 三、 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程序配套保障制度
  • (一)畅通信息交流机制
  • (二)健全联席会议机制
  • (三)倡导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制度
  • 四、 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检察监督机制
  • (一)检察监督的必要性
  • (二)检察监督的主要内容
  • (三)检察监督机制的完善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