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作品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五部重要作品。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身处文化夹层群体的作家,古尔纳从其自身移民经验出发,在其作品中对身份认同、种族冲突以及历史书写等诸多重要议题均有洞见。

本套装收录的五部小说作品,包括《天堂》《赞美沉默》《海边》《最后的礼物》《来世》,创作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延伸至今,其中展现的后殖民时代生存现状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目录

  • 天堂
  • 版权信息
  • 译序 故事与译事
  • 第一章 有围墙的花园
  • 1
  • 2
  • 3
  • 4
  • 5
  • 6
  • 7
  • 第二章 山乡小镇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第三章 内陆之旅
  • 1
  • 2
  • 3
  • 4
  • 5
  • 6
  • 第四章 火焰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第五章 心心念念的树林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第六章 血块
  • 1
  • 2
  • 3
  • 4
  • 5
  • 6
  • 7
  • 附录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奖演说 写作
  • 赞美沉默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二部分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三部分
  • 第一章
  • 第二章
  • 附录
  • 海边
  • 版权信息
  • 遗物
  • 1
  • 2
  • 拉蒂夫
  • 3
  • 4
  • 沉默
  • 5
  • 6
  • 译后记
  • 附录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奖演说 写作
  • 最后的礼物
  • 版权信息
  • 1 一天
  • 2 搬家
  • 3 逃跑
  • 4 归来
  • 5 仪式
  • 译后记
  • 附录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奖演说 写作
  • 来世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 第二部
  • 第三部
  • 十一
  • 十二
  • 第四部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附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难民到诺奖得主:古尔纳的“流散书写”与非洲文学的主流回归

    2021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身为一位相对 “冷门” 的作家,古尔纳何以打败恩古吉・瓦・提安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一众热门作家斩获诺奖?授奖辞言,是 “鉴于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对文化与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1948 年 12 月 20 日,古尔纳出生在非洲东海岸的桑给巴尔。古尔纳幼年时期接触并阅读了大量的阿拉伯和波斯诗歌,获得了最初的文学启蒙。1963 年,英国结束了在桑给巴尔的殖民统治,但时任桑给巴尔总统谢赫・阿贝德・阿马尼・卡鲁姆对国内的阿拉伯裔和南亚裔大肆屠杀。1967 年年底,古尔纳以难民身份踏上了英国国土,开启了未知的旅程。 语言、文化、经济,甚至肤色,这些因素都让古尔纳难以融入英国社会,使得少年敏感倔强的内心饱受折磨。孤独、游离、漂泊,种种复杂情绪郁结于胸,无处诉说,彼时的古尔纳迫切需要寻得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古尔纳显然是幸运的,找到了于他而言最佳的纾解方式 —— 写作 —— 在艰难的岁月里,从文学爱好到文学教学,从文学评论再到文学创作,古尔纳实现了自我身份的确证,完成了自我的精神自救。       古尔纳共创作了 10 部小说,始终秉持着共同的 “流散主题”,并以 “流散书写” 隐喻自我身份,凭借全球化视野消解西方霸权,从而建构起合理性的个人身份和民族身份。如何理解 “流散”?一方面,文化殖民是政治殖民和经济殖民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当西方话语占据主导地位时,本土文化将被排挤到边缘,非洲人就处于 “失语” 状态。另一方面,非洲人因各种原因到异邦生活、求学,在跟异质文化龃龉、冲突与融合中,生发出自我身份认同、边缘化处境、种族歧视和家园找寻等问题。“流散主题” 聚焦此类问题,“流散书写” 尤以关注身份困境和边缘化处境为甚。古尔纳的小说关注非洲的难民群体,反映非洲移民的个体问题、社会问题以及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等问题,从始至终都有对殖民主义及殖民统治给非洲和非洲人民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深重灾难和不尽创伤的生动描摹和深刻揭示。      古尔纳小说作品:1.《离别的记忆》 Memory of Departure, 1987 2.《朝圣者之路》 Pilgrims Way, 1988 3.《多蒂》 Dottie, 1990 4.《天堂》 Paradise, 1994 5.《赞美沉默》 Admiring Silence, 1996 6.《海边》 By the Sea, 2001 7.《遗弃》 Desertion, 2005 8.《最后的礼物》 The Last Gift, 2011 9.《砾心》 Gravel Heart, 2017 10.《来世》 Afterlives, 2020      文学即人学,以 “人” 为中心。人又深受时代、地理、习俗等因素影响,所以说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不同于西方文学,非洲文学以其独有的口述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但因经济、政治等因素,非洲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没有受到足够的认可与重视。以英美文学为主、德法日俄等国文学为辅的文学归属 “主流” 文学,非洲、中国等的文学被视为 “非主流” 文学,如此偏激的划归存在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 “傲慢与偏见”。      “二战” 后,非洲文学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尤其是近几年,一批非洲作家,如沃勒・索因卡、纳吉布・马哈福兹、纳丁・戈迪默、J.M. 库切等屡屡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龚古尔奖等文学大奖,在世界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天的非洲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界一股强劲的新生力量,且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开辟具有非洲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全球文化领域的关注热点,进而实现 “主流” 回归。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