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所在的研究团队被学界称为“华中乡土派”,主要从事农村研究,专注于经验研究。本书在全国各地驻村调研的基础上,对21世纪中国农村的相关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细致描述,并尝试做出归纳性解释和理论上的提升。

内容简介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冲击着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熟人社会,“人情”“面子”等观念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塑了我国农村的新面貌和新常态。

作者以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结合观察与发现,深入思考,重新审视过去学者所提出的种种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论点,并试图就目前农村产生的现实治理问题予以探索和解答。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一 熟人社会什么样子?
  • 家族、公私观念与村庄主体性建构
  • “血缘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
  • 为什么南方农民“不看《新闻联播》”?
  • 熟人社会交往的公共性问题
  • 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想象
  • 二 农民交往如何展开?
  • 农村人情值多少钱?
  • 怎样才能成为“自己人”
  • “气”与农村老年人自杀
  • 三 农民活着为哪般?
  • 南方村落为什么很少杂姓村民?
  • 村落生活中的面子
  • 农民要怎么“过日子”
  • 农民怎样使日子过下去?
  • 四 农村妇女怎样生活?
  • 婆媳关系几回合
  • 农村妇女要怎样活着?
  • 婚姻中的归属与爱情
  • 农村妇女为自己“立法”
  • 涂脂抹粉的农村中年妇女
  • 农村留守妇女不弱势
  • 一个农村年轻女性自杀的个案分析
  • 五 乡土社会往哪变化?
  • 熟人社会在陌生化
  • 传统仪式在衰弱
  • 代际关系何以失衡
  • 农村纠纷性质在变化
  • “自己人”的纠纷怎么调解
  • 农民何以迎法下乡
  • 六 农民家庭怎么分化?
  • 兄弟为什么会竞争
  • 竞争压力何以传到老人身上?
  • 农村血缘地缘关系在瓦解
  • 不同地区农民分化的差异
  • 农村中的去阶层分化现象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新民说”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继“理想国”之后,于2012年底开始打造的另一全新文化品牌。“新民说”的理念是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它不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的塑造,意在“作新民”;它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更寻求“建设性”之道。更进一步,在这里,我们试图实践并建立一种商谈的公共文化,善用公共讨论,引进公共讨论的规范和要求,为建构理性的公民社会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