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详细介绍目前最先进的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基础理论和应用进展。

内容简介

我国大小医院之间资源和医师经验的差异,引起看病难、入院难,同时由于大医院患者多,又引发专家诊疗时预防差、保健差、管理差和康复差。物联网医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促进大小医院医师、患者与医疗设备的整合,克服资源和医师经验的差别。本书内容涉及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管理平台、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中各级医院的责任分工、常见病的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质量控制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
  • 前言
  • 第一章 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管理平台
  • 第一节 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任务
  • 第二节 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平台框架
  • 一、资源层
  • 二、虚拟层
  • 三、应用管理层
  • 四、业务表现层
  • 第三节 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病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 一、物联网医学病历档案的建立
  • 二、物联网医学病历档案的数据来源
  • 三、物联网医学病历档案的管理
  • 第四节 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服务框架的构建
  • 一、物联网医学服务业务
  • 二、软件框架结构
  • 三、慢病管理业务
  • 四、物联网医学康复、评估业务
  • 五、健康咨询业务
  • 六、居家看护业务
  • 七、紧急救助业务
  • 第五节 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平台的部署和运营
  • 一、物联网医学平台的部署
  • 二、物联网医学平台的运营
  • 第二章 物联网技术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 第一节 分级诊疗的意义
  • 第二节 理想的分级诊疗模式
  • 一、全科医师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 二、专科医师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 三、护理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 第三节 国内分级诊疗的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 一、国内分级诊疗的基础
  •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 一、通过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 二、通过物联网技术提高科研水平
  • 三、通过物联网技术提高教学水平
  • 四、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迅速提高人才梯队水平
  • 五、各级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中的功能和任务
  • 第五节 五步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法
  • 一、五步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法及其流程
  • 二、五步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法是三级联动的平台
  • 三、五步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法是提升医疗水平的新模式
  • 四、五步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法功能
  • 第六节 展望
  • 第三章 常见病的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
  •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
  • 一、分级诊疗分工
  • 二、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五步法
  • 三、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 第二节 孤立性肺结节诊治
  • 一、分级诊疗分工
  • 二、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五步法
  • 三、应用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 第三节 睡眠呼吸暂停诊治
  • 一、分级诊疗分工
  • 二、物联网医学五步法
  • 三、应用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诊治
  • 一、分级诊疗分工
  • 二、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五步法
  • 三、应用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 第五节 原发性高血压诊治
  • 一、分级诊疗分工
  • 二、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五步法
  • 三、应用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 第六节 糖尿病诊治
  • 一、分级诊疗分工
  • 二、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五步法
  • 三、应用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 第七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
  • 一、分级诊疗分工
  • 二、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五步法
  • 三、应用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 第八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慢性呼吸衰竭诊治
  • 一、分级诊疗分工
  • 二、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五步法
  • 三、应用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 第四章 分级诊疗相关的物联网医学教育
  • 第一节 物联网医学基本知识
  • 第二节 需要的设备和软件
  • 一、硬件要求
  • 二、软件要求
  • 三、对可联网检查的技术或项目要求
  • 第三节 如何使用APP进行医患互动
  • 一、物联网医学会诊
  • 二、物联网ICU教育
  • 三、物联网手术指导及教育
  • 第四节 开展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教育
  • 一、分级诊疗医学教育
  • 二、学术交流
  • 三、科普教育
  • 第五节 安全和注意事项
  • 一、保证三个连接通畅
  • 二、提高四众沟通技巧
  • 三、质量控制
  • 第五章 物联网医学分级诊疗质量控制
  •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一、采集吸烟史比率
  • 二、肺功能检查比率
  • 三、胸部CT检查比率
  • 四、CAT问卷比率
  • 五、mMRC问卷比率
  • 六、慢阻肺分组比率
  • 七、评估并发疾病比率
  • 八、评估急性加重比率
  • 九、戒烟比率
  • 十、非急性加重分级治疗比率
  • 十一、急性加重分级治疗比率
  • 十二、诊断复核比率
  • 十三、治疗方案复核比率
  • 十四、疗效复核比率
  • 十五、双向转诊比率
  • 十六、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平均花费
  • 十七、住院期间留取血、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比率
  • 十八、住院期间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比率
  • 十九、住院期间抗菌药物平均暴露时间
  • 二十、住院期间应用机械通气平均治疗时间
  • 二十一、平均住院日
  • 第二节 肺结节诊疗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一、采集吸烟史比率
  • 二、结节发现前个人胸腔外恶性肿瘤史比率
  • 三、肺功能检查比率
  • 四、肿瘤标志物检查比率
  • 五、T-SPOT检查比率
  • 六、血清乳胶凝集试验(LA)检查比率
  • 七、CT描述肺结节部位比率
  • 八、CT测量肺结节直径比率
  • 九、CT分析肺结节分叶和毛刺征比率
  • 十、CT分析胸膜凹陷征比率
  • 十一、根据共识CT随访肺结节频率标准比率
  • 十二、大于8mm肺结节采取病理标本比率
  • 十三、多发结节进行全身检查比率
  • 十四、多发性结节诊断复核比率
  • 十五、治疗方案复核比率
  • 十六、双向转诊比率
  • 十七、肺结节患者住院平均花费
  • 十八、肺恶性结节患者平均延误诊断周期
  • 十九、手术切除标本恶性结节率
  • 二十、肺结节患者总生存率
  • 第三节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诊疗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一、个人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采集比率
  • 二、采集吸烟史比率
  • 三、饮酒史采集比率
  • 四、长期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或肌肉松弛类药物比率
  • 五、上气道三维重建检查比率
  • 六、睡眠呼吸监护筛查比率
  • 七、对高血压患者评估OSAHS
  • 八、评估糖尿病比率
  • 九、睡眠阻塞性呼吸事件诊断准确率
  • 十、诊断复核比率
  • 十一、治疗方案复核比率
  • 十二、疗效复核比率
  • 十三、双向转诊比率
  • 十四、手动无创通气压力滴定比率
  • 十五、无创通气压力滴定失败率
  • 十六、OSAHS住院平均花费
  •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一、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比率
  • 二、过敏原试验比率
  • 三、行哮喘控制测试患者的比率
  • 四、哮喘分期的比率
  • 五、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率
  • 六、治疗监测比率
  • 七、胸部X线检查比率
  • 八、哮喘重度和危重发作6小时物联网分级诊疗会诊率
  • 九、诊断复核率
  • 十、物联网分级诊疗方案复核率
  • 十一、疗效复核率
  • 十二、双向转诊率
  • 十三、支气管哮喘患者住院平均花费
  • 第五节 高血压诊疗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一、采集高盐史比率
  • 二、高胆固醇比率
  • 三、每次就诊检查血压比率
  • 四、年度检查心电图比率
  • 五、高血压分组结果比率
  • 六、并发病评估比率
  • 七、急性加重评估比率
  • 八、戒烟比率
  • 九、非急性加重分级治疗
  • 十、急性加重分级治疗比率
  • 十一、诊断复核比率
  • 十二、治疗方案复核比率
  • 十三、疗效复核率
  • 十四、双向转诊比率
  • 十五、高血压住院平均花费
  • 第六节 糖尿病诊疗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一、家族史比率
  • 二、高糖饮食比率
  • 三、血糖检查比率
  • 四、饮食控制比率
  • 五、糖尿病患者分组管理比率
  • 六、并发病评估比率
  • 七、急性加重评估比率
  • 八、戒烟比率
  • 九、非急性加重分级治疗比率
  • 十、急性加重分级治疗比率
  • 十一、诊断复核比率
  • 十二、治疗方案复核比率
  • 十三、疗效复核率
  • 十四、双向转诊比率
  • 十五、糖尿病住院平均花费
  • 第七节 急性呼吸衰竭诊疗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一、危险因素比率
  • 二、呼吸次数和窘迫比率
  • 三、两肺斑片影分析比率
  • 四、氧合指数测定比率
  • 五、评估左心衰比率
  • 六、分级比率
  • 七、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比率
  • 八、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比率
  • 九、液体量控制比率
  • 十、6小时会诊比率
  • 十一、诊断复核比率
  • 十二、治疗方案复核比率
  • 十三、疗效复核率
  • 十四、双向转诊比率
  • 十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
  • 十六、感染性休克3小时集束化治疗完成率
  • 十七、感染性休克6小时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
  • 十八、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 十九、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
  • 二十、急性呼吸衰竭住院平均花费
  • 第八节 慢性呼吸衰竭诊疗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一、既往呼吸病史比率
  • 二、危险因素史比率
  • 三、呼吸次数比率
  • 四、胸部影像学分析比率
  • 五、血气分析比率
  • 六、12小时物联网会诊比率
  • 七、无创机械通气比率
  • 八、控制氧疗比率
  • 九、诊断复核比率
  • 十、治疗方案复核比率
  • 十一、疗效复核率
  • 十二、双向转诊比率
  • 十三、慢性呼吸衰竭住院平均花费
  • 第九节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