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光荣与梦想》之后的美国新史,深刻解读美国的衰退,一本美国近30年的社会百科全书。

内容简介

当所有老派的行事规矩和道德准则被抛在一旁,华盛顿的说客比政客还多,纽约交易部门不再有禁忌,佛罗里达州的楼价跌到谷底,铁锈地带的钢铁工厂相继关门,南方的农场不再耕种烟草。富者更富,穷人更穷……

《纽约客》专职作家跟踪采访不同阶层的美国人,摸爬滚打半生后,却迎来传统社会结构的轰然倒塌。

这本书,揭开美国破碎的裂痕,写尽一代美国梦碎的三十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幕
  • 第一部分
  • 1978
  • 迪恩·普莱斯
  • 全面战争:纽特·金里奇
  • 杰夫·康诺顿
  • 1984
  • 塔米·托马斯
  • 她自己:奥普拉·温弗瑞
  • 杰夫·康诺顿
  • 1987
  • 工匠:雷蒙德·卡佛
  • 迪恩·普莱斯
  • 塔米·托马斯
  • 山姆先生:山姆·沃尔顿
  • 1994
  • 杰夫·康诺顿
  • 硅谷
  • 1999
  • 迪恩·普莱斯
  • 塔米·托马斯
  • 2003年
  • 体制人士(1):科林·鲍威尔
  • 杰夫·康诺顿
  • 第二部分
  • 迪恩·普莱斯
  • 萝卜女王:爱丽丝·沃特斯
  • 坦帕
  • 硅谷
  • 2008
  • 体制人士(2):罗伯特·鲁宾
  • 杰夫·康诺顿
  • 塔米·托马斯
  • 迪恩·普莱斯
  • 只是生意:JAY-Z
  • 坦帕
  • 第三部分
  • 杰夫·康诺顿
  • 2010
  • 公民记者:安德鲁·布莱巴特
  • 坦帕
  • 迪恩·普莱斯
  • 塔米·托马斯
  • 坦帕
  • 大草原平民主义者:伊丽莎白·沃伦
  • 华尔街
  • 2012
  • 硅谷
  • 杰夫·康诺顿
  • 坦帕
  • 塔米·托马斯
  • 迪恩·普莱斯
  • 资料来源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2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非虚构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就是它的真实,而《下沉年代》所展现的则是比真实更加让人感叹的汹涌澎湃,一个又一个众生的片段看似零散琐碎,各自在那个分崩离析的社会里挣扎,却又巧妙地共同构建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宏观历史。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奥巴马走马上任,在这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经历了去工业化、次贷危机、互联网泡沫等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处于这个大时代大环境的每一个个体,都会受到冲击,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政商精英、硅谷翘楚,还是为了生活艰难前行的黑人女工、南方红脖,只要身处与这个正在下沉的年代之中,就必将经历这代人的 “成长” 之痛,那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美国梦可以成为沉浮之间的精神支柱,梦醒梦碎之时的剧痛,则更能让人几乎失去挣扎的力气。帕克写就的这部《下沉年代》实在是出人意料的,它不是一部历史读物,也并非人物传记,他只是在讲述最真实的故事,来自四个阶层的人物在经历美国传统社会结构轰然倒塌时的沉浮与挣扎,他们满腔愤怒却呐喊无声,他们心怀悲哀却又无能无力,他们随着美国梦的破碎,继续努力地重铸美国梦。每一段平凡的人生都是一个大时代的组成元素,这些人物的片段穿插交互,如同每天同一时间正在上演的一幕幕悲剧或闹剧,电影胶片般从眼前滑过,然后一片一片地拼凑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一幅触目惊心的下沉年代里美国社会的大拼图。除了四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主要人物,《下沉年代》里纷纷登场的各色人物也在他们的篇章里演绎着各自的精彩,譬如山姆・沃尔顿、纽特・金里奇、奥普拉・温弗瑞、雷蒙德・卡佛、伊丽莎白・沃伦等等,他们每个人都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发出自己的时代回响,或留下一串幻影。故事也从硅谷、坦帕、华盛顿等地来回转换,犹如电影的镜头一般扫过,让这将近四十年的美国社会尽收眼底,讲述了那些我们熟悉与不熟悉的下沉年代里的美国故事,也让我们 “近距离” 观察着那触目惊心的分崩离析。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笔记9 - 这是美国,也不是美国

      "在每个人的人生里,都会有建设性的东西诞生于逆境。有时候情况似乎太过糟糕,以至于你必须紧紧抓住自己命运的肩膀摇晃它。"1984 年,因为村上春树的缘故莫名多了一些文艺的情愫。然而在这一章的三位主角的人生段落里,生活一点都不轻松。充斥着早恋,吸毒,堕胎,城市过度工业化之后的满目疮痍和劳资冲突下的激烈对峙。塔米・托马斯摆脱福利成为工人已是万幸,强悍如奥普拉也有着不堪回首的童年,心比天高的康诺顿的英雄拜登,因为抄袭,政治生涯跌到谷底。"她上了一系列以总统命名的学校 —— 林肯、麦迪逊、格兰特、威尔逊;每一座学校最后都被落锤破碎机拆除了。" 书里没写的,也是在那一年,勒布朗・詹姆斯出生在了阿克伦,美国的 "铁锈地带"。她的妈妈 16 岁生了他,一个贫穷年幼的单身黑人妈妈,几乎是是美国各地贫民区里最典型的妇女画像。"社会地位低下 - 穷 - 教育程度低 - 过早怀孕 - 不负或负不起责任 - 下一代继续挣扎" 这一恶性循环几乎就是黑人挣扎的血汗史。勒布朗詹姆斯,是寒门中凤毛麟角的贵子。"但是每天早上,善雷蒙德会起床、喝咖啡、坐在书桌前,跟恶雷一直以来的做法一模一样。毕竟,他们是同一个工匠。现在,令他分心的事物变了,但他仍然试图以极其准确的方式记录下他耳闻目睹的东西;在美国的喧嚣中,这件小事就是一切。"1987 年,美国蔓延着一种对于失去的恐惧,失去家人,失去工作,甚至失去生命。还好,有雷蒙德・卡佛,底层的家庭、早婚,奠定了他人生的底色,他一直在生活的折磨中苦苦挣扎。如果他回顾自己的人生,可能会说,还好,我没有放弃写作。他把这样的人生如实地放到了作品中,那些小人物的拮据、痛苦、无奈、忧伤,以及内心的危机和挣扎,也成了一代美国人的写照。沃尔玛的巨大成功,是打破阶层壁垒的一种尝试。通过方便和廉价,受到几乎每个地方民众的欢迎。而方便和廉价,也同时导致工资降低,一些小城镇的生活,实际上更贫穷了。我常常在想,少数人的 "心想事成",是不是总会以多数人的 "事与愿违" 为代价。"在美国越来越富裕的那一部分地方... 他们转去昂贵的精品商店购买鞋子和肉类,好像多付点钱就能让他们对不断蔓延的便宜货免疫。与此同时,像梅西百货这样的前中产阶级经济堡垒逐渐消失,美国开始再一次变得像山姆先生长大的乡下一样。"1994 年的故事里,康诺顿终于进入了白宫,在各方权力的博弈中,康诺顿在权力中心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他的起点。顾城曾经说过:"现代汉语就像用脏了的人民币,我要把它洗一洗",还好顾城没有经历过,也不会经历,政治,否则他一定想把这个世界洗一洗。和政治比起来,用脏了的人民币简直可以说是一尘不染。然后就是硅谷的崛起,和是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彼得蒂尔作为这一切的亲历者,牢牢坚守自己的关键词:"自由意志主义" 和 "破坏"。从某种意义上,彼得蒂尔是硅谷的既得利益者,遗憾的是,整个硅谷很可能是美国下沉过程中的最后一针兴奋剂。"1995 年,他宣布自己是共和党人。他的朋友里奇・阿米蒂奇,一位众所周知的共和党员,警告他不要这么做:共和党已不再是艾森豪威尔的政党 —— 它甚至不再是里根的政党。某种东西被释放出来,那是一种丑陋的、非理性的精神,哪怕在外交事务中也是如此。"1999 年到 2003 年,我正在上海读大学,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律动和变化。千禧年,不但分界了两个世纪,也见证了中国从少年走入青春期的时刻,更在美国见证了资本和民众的割裂。科林・鲍威尔的无奈,为 16 年后特朗普的当选做了最好的预言。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既得利益集团和普通民众的渐行渐远,富豪精英们依然从全球化的浪潮中攫取这巨额财富,但是普通民众不但没有分到好处,还成为了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仿佛巨大的多级火箭,头部的飞行器继续加速前进,从尾部最初一级开始,每级火箭燃料用完后自动脱落。"在此期间,我们把所有便宜的、负担得起的石油从地下挖出来,靠它走到今天 —— 那么当它开始解体,我们将回到起点,但我们已经在这一路上发展的新科技中学到了那么多东西。" 他相信,生物燃料正是关键所在。当时针转入 21 世纪,社会下沉的趋势继续蔓延:迪恩经营的小型加油站和便利店被连锁巨头挤压得喘不过气,他试图转型投资 "生物石油",也终告破产.。随着 "去工业化" 与实体经济的衰落,随着社会组织和共同价值的式微,原本支撑 "罗斯福共和国" 的柱石正在坍塌,美国的底层社会正在逐步走向支离破碎。然后就是佛罗里达,那个疯狂的年代,每一个人都想要买一套根本买不起的房子,每家银行都争先恐后生怕贷款速度太慢。人们似乎忘记,制造业和农业才是实体经济的基石。基石稳定,才有可持续发展,基石崩塌,所有的光鲜都只能是泡沫。石油挖完了,地面开始下沉。美国的基层民众真的好可怜,失去了宗教价值,和开拓精神,人们的存在感,似乎只有每四年投出选票的时候。美国梦,一边是美国,一边是梦。"人们可以选择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重要的发明家或活动家,但是一个黑人总统 —— 没人能否认他的意义。这不仅仅是黑人的历史,也是美国的历史。后来,塔米在她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挂上了第 44 任总统的带框相片,上面是奥巴马在大选夜的芝加哥向人群挥手致意,头上高悬着他在竞选期间所说的话:" 我们的命运并非由上天注定,而是由我们自己书写。""2008 年,奥巴马当选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同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挫败。杰夫・康诺顿借着拜登的上位回到白宫,彼得・蒂尔在硅谷既有着投资 Facebook 的高光时刻,也有投资失败的低迷境遇。无论如何,这都是富人的游戏,拿着普通民众的钱输输赢赢,磨练心态。塔米・托马斯的处境并没有因为奥巴马的当选而有任何改变,仍然苦苦寻找着养家糊口的机会。演说家奥巴马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总统,他的整个任期几乎都在跟" 立功 "这一件事情较劲,无暇立德和立言。他要立的功是医疗改革,在功败垂成之际因为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 叛变 "而涉险过关。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竞选宣言是那么的虚空,那么的魔幻。"Yes We Can‘"的煽动性,让很多美国人都没有搞清楚"we"是谁,"can"的是什么,就投了"yes"。2008 年,美国进入了韭菜时代。" 那是迪恩・普莱斯生命中最艰难的年份之一,而 2011 年将会更糟。然而他总是发誓绝不放弃。他从未对自己的构想失去信心。他不会像拿破仑・希尔所描述的科罗拉多州的淘金者那样,停止钻探,卖掉设备,最后却发现,自己距离主矿脉只有区区三英尺。""丹青书" 里面有一句,说是人们往往会在成功面前放弃,就好像苦苦熬夜的人,在黎明之前睡去。我想,迪恩・普莱斯一定不想成为那个在黎明之前睡去的人,只不过他的黎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很多情节看着都很压抑,我也不知道,我一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中国公民,到底在为什么难过。可能是一些人类底层共通的情感吧。Jay-Z 好歹是出名了,也富贵了,只是也经过了不少磨难的洗礼,和运气的加持。一个出身贫寒的黑人,要出人头地,一定要有超高的天赋,还要有超好的运气。大概一百万个黑人兄弟,才能出一个勒布朗詹姆斯,和一个 Jay-Z。"人性保持不变,但当金钱水涨船高,它就会以一千种微小的方式腐化人类的行为。" 华盛顿改变了我。"他说," 如果它改变了我,那么它也必然改变了其他许多人。""即便金融危机之下,精英们也总有手段通过各种各样复杂的法案,以及政府的资助度过难关。绝大多数人连九牛一毛的损失都没有受到。富人们的冒险并不是真正的冒险,因为他们只攫取利益,却不承担后果。他们带到桌面上的,除了过硬的关系网,还有无尽的贪婪。王尔德曾经写道" 有许多品德美好的人,如渔民,牧羊人,农夫,做工的人,尽管他们对艺术一无所知,但他们,才是大地的精华。"我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深以为然。我见过那些生怕被人误会的工人们,往咖啡里加半杯糖却把工作台收拾得非常干净的建筑工。这些大地的精华们,在富人眼里充其量是精华液。" 他曾在某处读到亨利・福特的一句话:"失败只是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下一次,你将更加明智。"" 所谓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 美国的种族,金融,代际,工业到处都有青萍之末的趋势,应接不暇。奥巴马总统至少还有一件事情可以专注,就是医疗改革。这未必是他唯一想做的事情,但是可能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没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医改法案,恐怕奥巴马的八年执政只剩下和中国互相签发十年签证能为人津津乐道。医改法案,也是依靠保守派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的最后叛变而逃出生天,避免功败垂成的命运。然后就是体制,想要对抗体制的精英沃伦,和试图在体制内求发展的普通人雷。殊途同归发现一件事情,中产阶级的生活,在渐渐被榨干。不同的是,有人面前还有着 "打不过就加入" 的选项,有人被扔在系统边缘自生自灭。"让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愤怒的,正是雷从自己的生活中认识到的事情:在这个不公正的系统里,有钱有权的人榨干了中产阶级的生活。"" 然后我们跳过围栏,我们开始失败 / 我们折叠起来,这还不够 / 想想我们离成功只差一点 / 我想在大地上像巨人一样行走 "。有人觉得美国社会是一锅番茄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人觉得美国社会是一盘色拉,在一个盘子里,但是泾渭分明。读完这本书,觉得都不去确切,美国社会更像是小时候做的溶液分层实验,不同液体由于密度的不同,分成不同颜色的层次,不但各不相溶,而且上下分明。" 他读到过,有百分之四十七的美国人极其贫困,连所得税也付不起。百分之四十七!这是怎么发生的?贪婪。只是大公司的贪婪罢了。"对于某一个人的下沉,我们会报以极大的怜悯,仿佛战地上被秃鹫凝视的小女孩。而对于一群人的下沉,媒体也好,社会上层也好,有意无意选择视而不见。没有特定的受害者,总会让加害者更加心安理得。而一个社会的分裂,总是从上往下开始的。" 那是 8 月的倒数第二天。共和党人在十五分钟车程之外开着一场耗费一亿两千三百万美元的大会,而哈兹尔一家在付清所有账单之后,要靠仅剩的五美元撑到 9 月 1 日。"

        3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梦的黯淡与消亡(不革命难MAGA......)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写起,横跨美国三十余年历史,被誉为《光荣与梦想》之后的美国新史,一部定义我们年代的史诗。作者乔治・帕克跟踪描写了四位不同阶层的 60 后美国人 —— 追逐美国梦的南方白人农民,失去工厂岗位的非裔女性工人,在华尔街和华盛顿之间穿梭的精英,借互联网经济发迹的硅谷大佬 —— 展现四段沉浮人生,揭开四种阶层剧痛,写出一代人的愤怒与悲哀。通过作者的文字,对于不曾深入了解美国的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出,美国的问题不是今时今日的问题,而是经历战后经济飞跃的黄金年代之后,便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解体,问题不断积累,而政党之间为了选票你争我斗的内耗,没有形成真正能够代表绝大部分群体利益的政党,没有能够找到解决弊病的良方。这是一本关于时代转折及世界剧变的当下启示录。

          2
          评论
        • 查看全部90条书评

        出版方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096)。先后与马尔克斯、奈保尔、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保罗·柯艾略等上千位全球一线作家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曾历时7年引进《百年孤独》,创造了中国版权引进史上的奇迹。引进《窗边的小豆豆》在2017年占据全国书市1%的份额,创造了图书年销量的世界奇迹。为国内2亿人次以上的读者带来了包括《解忧杂货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多部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以超越母语版本的业绩,深受作家、版权经济、业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