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84千字
字数
2016-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时代”第二卷,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
内容简介
西方如何认识中国?他们如何发现中国,发现同样的一件事的背后与我们认知不同的部分。本书试图探究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围观中国的方法。
了解他国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进而引发多层面更深入的思考。为此,我们需要一本原始的,没有任何修饰的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不管这是一种偏见还是洞见,不管是一种真知还是误读。
这本美国人撰写的参考消息式的中国现代史,对我们认识正在快速前进的中国有着积极意义。
100万字,25位学者,历时八年,六本美国主流报刊编就的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了解美国主流媒体刻录中国的方式与观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章:围观者记录的中国时间
- 01 1977—1978年 邓小平曲折复出
- 邓小平有望复出
- 邓小平再次复出
- 国际外交的以赛玛利
- 在尴尬中复苏的文艺
- 02 1979年 中国的新长征
- 1979年的现状与变化
- 1979年的台湾
- 1979年的变革与激荡
- 意识形态的解放
- 政治实用主义
- 大步流星的小个子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中美正式建交
- 外国记者进驻北京
- 《时代》访谈邓小平
- “事实上我们百废待兴”
- 欢迎邓小平来访
- 中美正式会晤
- 签署各项协议
- “了解美国人生活的全部”
- 波士顿交响乐团中国巡演
- 香港应付难民的进入
- 政治之外的宗教
- 基辛格说毛泽东、周恩来
- 重新评价毛泽东
- 在外交夹缝里的台湾
- 03 1980年 清扫阴霾
- 为刘少奇平反
- 美丽岛事件
- 青铜器与兵马俑
- 邓小平的改革
- 第一次快感过后
- 重建文明的强烈要求
- 中国还能走多远
- 以前的红卫兵
- 审判“四人帮”
- 江青受审记录
- 罪行判决:“四人帮”
- 04 1981年 社会主义的新变化
- 后“文革”时期的北京人
- 中国与荷兰的摩擦
- 不再急功近利
- 洪水与饥荒
- 1981年的中国基督教
- 邓小平会见黑格
- 少些理论,多些生产
- 胡耀邦
- 越南的麻烦
- 悄然的市场观念
- 抨击美国对台政策
- 深圳的实验
- 统一“九点”建议
- 农村承包责任制
- 低潮
- 05 1982年 通向世界之门
- 反对对台军售
- 离婚的问题
- 中美关系谨慎的10年
- 整治腐败
- 处理人口爆炸
- 乔治·布什在杭州
- 开放中的广州
- 布什来访的变化
- 展望2001年
- 修改党章
- 香港人的焦虑
- 三个大国的博弈
- 快速易人
- 06 1983-1984年 中国的精神污染
- 中苏关系回暖
- 江青被减刑
- 观看服装展览
- 为“臭老九”恢复名誉
- 给越南“第二次教训”
- 美国的“东方快车”
- 美国“大鸟”游历中国
- 艰难的飞行
- 猜想1997
- 红色资本家哈默在中国开采石油
- 无奈的计划生育
- 20世纪80年代的新疆
- 一定程度的进展
- 与“精神污染”做斗争
- 竹子短缺的危机
- 07 1985年 稍微减缓改革的步伐
- 改革还要推进
- 做成买卖的眼力
- 在华犹太人的希望
- 掏外国人的腰包
- 几项小的调整
- 江南命案谜团及宣判
- 减缓改革步伐
- 进来的摇滚
- 美国军舰访沪
- 08 1986-1987年 《时代》封面人物邓小平
- 风云人物:邓小平
- 经济体制在变化
- 人民生活水准上升
- 世界对“改革”的态度
- 1986年的深圳
- 上海市长江泽民
- 渴望前进
- 中信董事长荣毅仁
- 私人保安出现
- 武器市场的谨慎买主
- 性在中国逐渐正名
- 在中国成长
- 耕地被占非常严重
- 打破“铁饭碗”
- 蒋经国的继任者是谁?
- 银行年会上的对抗
- 台湾,灵活性的迹象
- 开放中的考验
- 09 1988年 蒋经国后的两岸
- 蒋经国去世
- 继任者李登辉
- 李登辉的挑战
- 这样一位士大夫
- 解放军的现代化
- 何智丽与让球风波
- 性革命袭击中国
- 放开物价的恐慌
- 一个中国百万富翁
- 中英两国相互妥协
- 印度总理访华
- 中、韩间的突破
- 香港移民热
- 10 1989年 变化中的中国
-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尼克松谈中美关系
- 怎样来修补裂缝?
- 中苏解冻带来新格局
- 11 1990年 不完全的解冻期
- 美国开始解除制裁
- 北京面貌的新改变
- 李鹏访问苏联
- 中国的性报告
- 一年之后的北京
- “三不”到“三不可能”
- 朱镕基的浦东计划
- 沸腾的运动场
- 12 1991年 必须面对的移民潮和污染
- 斩断“蛇头”生意
- 一个打工仔和移民潮
- 长江三峡工程
- 中国式污染
- 中国能治理好污染吗?
- 发动群众抵抗污染
- 求助“活化肥厂”
- 给不给最惠国待遇?
- 美国一直在错误地估计中国
- 争夺南沙群岛
- 门庭冷落的京剧院
- 南方升起的新星
- 中越走向和解的政治因素
- 台独分子玩火
- 13 1992年 正在崛起的巨人
- 最后一任港督
- 1997年从现在开始
- 中国新的军事对策
- 美国的失落和猜疑
- 台北在扩充空间
- 让中国智力回国
- 浦东的崛起,上海的变迁
- 中共的十四大
- 14 1993-1994年 下一个超级大国
- 亚洲欢笑的一年
- 职业化中国军队
- 中国:下一个超级大国
- 海峡对岸的警报
- 改革的成就和麻烦
- 如何为中国提供能源
- 科学技术在飞跃
- 变化中的代表人物
- 进步中的困扰
- “第四世界”的生活
- “自我一代”的时代
- 唯物主义之外的信仰
- 艺术的流行榜
- 秘密武器:华侨的作用
- 日本商人重返中国
- 15 1995-1996年 遏制中国及中国的未来
- 康奈尔大学校友聚会
- 为什么要遏制中国
- 台湾计算机工业飞速发展
- 中国人的汽车梦想
- 1995年度最佳影片
- 中国:亚洲经济的乐观中心
- 为中国人提供就业
- 消费的信用卡时代
- 改革医疗体制
- 16 1997-1998年 网络与中国新时代
- 华裔风云人物何大一
- 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 香港双行道
- 中国人的乡村选举
- 中国人开始上网
- 唐人街里的非法移民
- 从金融危机中复苏
- 17 1999年(A) 现代化中国军队
- 计划生育事出有因
-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
- 香港新移民
- 18 1999年(B) 新的心态,新的形势
- 导演陈果的眼中香港
- “我知道我想要的”
- 侯孝贤和《海上花》
- 将要失去的朋友
- 朱镕基的美国之行
- 葡裔澳人迎接1999
- 盖茨对中国情有独钟
- 朱镕基面对挑战
- 19 1999年(C) 美国导弹和考克斯的挑衅
- 美国导弹击中了中国使馆
- 美国人的解释
- 中美关系变冷
- 考克斯的报告
- 董建华与香港
- 台湾:危机四伏
- APEC论坛的关键因素
- 重庆:一个“流动人口”中心
- 珠江三角洲:一个经济发电站
- 汐止镇三少年面临死刑
- 放宽了的电视娱乐
- 邢李㷧的Esprit梦想
- 中国入世协定会把香港撇在一边
- 重归中国:《卧虎藏龙》
- 最后一块殖民地的回归
- 澳门回归中国
- 20 2000年(A) 新世纪的挑战和机会
- 中国的互联网时代
- 管理人才的缺乏
- 新一代超人李泽楷
- 哪里是真正的文艺之都
- 上海通用成为示范企业
- 梦断美利坚
- 威海:韩国人的集贸市场
- 三枚金牌得主伏明霞
- 悉尼运动场上的中国人
- 21 2000年(B) 迷失的网络一代人
- 迷失的一代
- 新兴的中产阶级
- 我知道,只不过是摇滚
- 新一代“海归”的热情
- 不断向外,不断向上
- 几个文化样本
- 冲出红色的封套
- 22 后记 制造中国版《光荣与梦想》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作华文
作家出版社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属国家级大型文学出版社,现设有八个图书编辑室和《作家文摘》报社。自1953年建社以来,广泛团结中外作家,致力于荟萃当代文学佳作,扶植文坛新人,促进海内外文学交流,出版了大量的优秀文学图书,其中有部分作品先后被介绍到海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了加强海内外的文学交流,与国际出版业接轨,作家出版社曾推出不少引进版图书,深受广大作家和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