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9千字
字数
2013-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描绘中苏由建立同盟到蜜月期到出现裂痕的历史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1945-1959)》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直到苏联解体,整个世界基本上都处于冷战或受其影响的状态中。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从世界政治格局或国际关系形态看,冷战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其中包含着两次重大变化,或可称之为“转型”。
总的说来,1947年春夏至1949年底是冷战的初期,其范围限于欧洲,而内容则是以美苏之间的对抗为核心;
1950年初至1960年代末是冷战的中期,其范围扩展到全球,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在欧亚大陆连成一片,而资本主义阵营则构造了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包围圈,同时,双方争夺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角力也开始升温;
197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是冷战的后期,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大分裂、大改组,不结盟运动方兴未艾,中国退出原来意义上的冷战,而美苏争夺则在缓和对话与军备竞赛中愈演愈烈,并最终导致苏联败北,冷战结束。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七章 波匈事件与中共对莫斯科的政治支持
- 一 赫鲁晓夫急需中共协助处理东欧问题
- 二 波兰危机与中共提出的原则和立场
- 三 中共在匈牙利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
- 四 赫鲁晓夫面对波匈事件余波的困境
- 五 周恩来在苏、波、匈三国的穿梭外交
- 第八章 中苏两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走上顶峰
- 一 毛泽东提出召开共产党会议解决问题
- 二 六月事件与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支持
- 三 赫鲁晓夫决定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 四 中苏在政治上紧密配合的经典之作
- 五 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指点江山”
- 第九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 一 中苏两国团结合作的继续努力
- 二 毛泽东追求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 三 在狂热群众运动中的苏联专家
- 四 莫斯科从热情支持到谨慎反对
- 五 毛泽东在庐山向赫鲁晓夫“宣战”
- 第十章 炮击金门、中印冲突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 一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引起的风波
- 二 炮击金门与赫鲁晓夫的尴尬处境
- 三 赫鲁晓夫决定停止对中国核援助
- 四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中立立场
- 五 两国领导人之间激烈的争吵和辩论
- 结语 关于中苏同盟破裂深层原因的再讨论
- 附录一 参考和征引文献
-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中文在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