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读懂新质生产力。
内容简介
全书集中了学界有关新质生产力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呈现当前部分省域、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实践先行探索,为当前备受关注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总结、发展方向、实践推进等提供有效参考,以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助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总论
- 试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逻辑和战略路径
- 一、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逻辑
- 二、当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在抓好三个“新”
- 第一篇 理论内涵
- 如何科学地理解新质生产力?
- 一、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 二、目前对新质生产力讨论的不足
- 三、回到马克思
- 四、新质生产力讨论需要避免的几个误区
- 五、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若干理论问题
- 一、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 二、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
- 三、着力平衡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
-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
- 一、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创新
- 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 三、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
- 为何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一、提出“新质生产力”的背景
- 二、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 三、“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解析
- 新质生产力也是改革命题
- 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与形成机制
- 一、新质生产力的一般性特征
- 二、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
- 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 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丰富内涵
- 一、新质生产力产生的时代背景
- 二、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内涵
- 三、抓住关键和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
- 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发挥
- 一、新质生产力是新型的高水平生产力
- 二、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 三、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 四、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第二篇 实现路径
- 以科技创新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 “1+2+6”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路径
- 一、新质生产力核心产业的形态和特征
- 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条件
- 三、以系统化、体系化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潜能
- 抓住重点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 一、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 二、要处理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关系
- 三、推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 用颠覆性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
- 发展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 从数据和人才看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
- 一、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作用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 二、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
- 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支撑载体
- 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支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
-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举措
- 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系统性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 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
- 三、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
- 四、高质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供给
- 五、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基础
- 六、推动“四链”深化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安全保障
- 七、推动“四化”深度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底色
- 八、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企业力量
- 九、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 十、全方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障
- 第三篇 实践探索
-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强劲支撑
- 一、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 二、紧抓人才这一战略资源
- 三、率先发展数字经济
- 四、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 五、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 以新质生产力实现东北振兴“五大安全”
- 一、新质生产力:东北全面振兴关键动力
-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维护国防安全
-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
- 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生态安全
- 五、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能源安全
- 六、以新质生产力强化传统制造业,保障产业安全
-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 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
- 一、深入理解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必然
- 二、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地位
- 三、抢抓机遇,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 培育能源电力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 一、能源电力领域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
- 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 三、能源电力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路和举措
- 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
- 一、“新”的发展须构建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体系
- 二、“质”的提升须协调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以科技金融“活水”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 一、加快构建天使投资生态体系,充分发挥“穿云箭”的引领作用
- 二、积极创新科技信贷服务体系,有效发挥“攻城箭”的主力军作用
- 三、用足用好资本市场股权和债券工具,持续发挥“穿杨箭”的精准作用
- 四、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不断发挥“保障箭”的风险分担作用
-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
- 一、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在“做大做强”基础上实现“做优”
- 二、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优化产业结构
- 三、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释放制度红利
-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向
- 一、新质生产力的四个发展趋向
- 二、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培育
- 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
- 一、工业革命打开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会窗口
- 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 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从要素、技术、产业、制度等多方面推进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探究
-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及发展态势
-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须完善科技创新模式
-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后劲来自未来产业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