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研究纳粹集中营照片的历史与记忆。

内容简介

本书阐释了二战后解放纳粹集中营时所拍摄照片的独特意义,详细论述了这些照片是如何成为人们记住纳粹大屠杀的基础的,又是如何影响人们对后续暴行的呈现与感知的。

本书的深广度令人印象深刻,书中配有大量照片,可以说是部特定历史时代的新闻摄影史,一部纳粹集中营照片的编年史,也是一项关于集体记忆如何成型与变迁的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理解媒介的威力
  • 译者序
  • 致谢
  • 第1章 集体记忆、图像与战争暴行
  • 一、 集体记忆的面貌
  • 二、 集体记忆中的图像
  • 三、 新闻图像作为记忆载体:真值与象征
  • 四、 运用摄影见证战争暴行
  • 五、 本书结构
  • 第2章 解放之前:新闻业、摄影与早期暴行报道
  • 一、 形式问题:记者与摄影师的对立遗产
  • (一)记者论摄影
  • (二)摄影师论新闻业
  • (三)战争竞技场
  • 二、 形式问题:在新闻中运用图像
  • (一)给摄影图像添加文字说明
  • (二)为摄影图像署名
  • (三)对摄影图像的呈现
  • (四)摄影进入新闻业:错失机会
  • 三、 内容问题:暴行描绘的文字与图像传统
  • 四、 内容问题:解放前的暴行迹象
  • (一)暴行的言语迹象
  • (二)暴行的摄影迹象
  • 第3章 以文字报道暴行
  • 一、 报道马伊达内克:为记录难以置信之事的带妆彩排
  • (一)马伊达内克作为一种见证标准
  • (二)将马伊达内克形诸文字:见证者报道
  • (三)将马伊达内克形诸图像:照片作为暴行象征
  • 二、 暴行文字:报道西线的集中营
  • (一)见证之内容:解放实录
  • (二)见证之形式:通过目击者报道具化暴行
  • (三)见证的重要性
  • (四)见证的局限性
  • 第4章 以图像报道暴行
  • 一、 暴行照片作为文献工具
  • (一)对暴行的拍摄
  • (二)暴行图像
  • (三)对暴行照片的评价
  • (四)对目击者报道的取代
  • 二、 暴行照片作为象征
  • (一)构图实践:位置、数量、凝视
  • (二)呈现实践:文字说明、署名、版式
  • 三、 图片杂志与解放者
  • 四、 图像的胜利
  • 第5章 为了记忆的忘却:摄影作为早期暴行记忆之背景
  • 一、 记忆浪潮:暴行记忆的景象
  • (一)第一次记忆浪潮:摄影作为背景
  • (二)第二次记忆浪潮:集体失忆之背景
  • (三)记忆中的暴行图像
  • 第6章 为了记住的记忆:摄影作为当代暴行记忆之图形
  • 一、 第三次记忆浪潮:摄影作为图形
  • (一)对暴行的重新整合
  • (二)暴行照片的复兴:视觉记忆的中心性
  • (三)暴行记忆的增强
  • (四)暴行照片的复兴与额外的记忆能动者
  • 第7章 为了忘却的记忆:当代的暴行剪贴簿
  • 一、 媒介与暴行剪贴簿
  • (一)暴行的言语线索
  • (二)暴行的视觉线索
  • 二、 现在中的过去:不断变迁的见证行动
  • 三、 得到越多却看得越少:习惯化与暴行描绘
  • (一)技术习惯化:照片的真值在减弱
  • (二)政治习惯化:观看暴行的政治命令在减弱
  • (三)道德习惯化:观看暴行的道德需求在减弱
  • 四、 记忆的背景:当代暴行中的纳粹大屠杀
  • (一)欧洲暴行:波斯尼亚的纳粹大屠杀
  • (二)非洲暴行:卢旺达与布隆迪的纳粹大屠杀
  • 五、 透过相机之眼的记忆:由过去到未来
  • 档案缩写
  • 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