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1千字
字数
2018-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陈培浩博士论文修订本书,获专家肯定。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陈培浩在博士论文《歌谣与中国新诗:以1940年代“新诗歌谣化”倾向为中心》基础上修订而成,该论文在著名诗学专家王光明教授指导下完成,获得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在开题和答辩过程中受到吴思敬、吴晓东、程光炜、张桃洲、张志忠、王德胜等教授的充分肯定。
目录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新诗“歌谣资源”的发现与发生(1918—1927)
- 第一节 1920年代新诗歌谣资源的探索
- 第二节 “文艺的”与“学术的”:歌谣现代文化身份的生成
- 第二章 “新诗歌谣化”的阶级路径(1928—1936)
- 第一节 “文艺大众化”与“新诗歌谣化”
- 第二节 阶级文学的内在困境:《新诗歌》的两种读者反应
- 第三节 歌谣的阶级化:何谓旧形式的“改革”?
- 第三章 “新诗歌谣化”及其多重文化动力(1937—1949)
- 第一节 “旧瓶装新酒”诗歌及“民间形式”话语
- 第二节 不可抗拒的转型:新文学话语及其消解
- 第三节 人民性的召唤和歌谣体的改良:阶级民族主义话语催生的诗歌
- 第四章 无法完成的转型——何其芳与新诗歌谣化
- 第一节 “虽有旧梦,不愿重温”:民间资源压力下的搁笔
- 第二节 艰难转型:“自我”和“大我”的交战
- 第三节 “自我抒情”与“格式诗法”的冲突
- 第五章 走向山歌——1940年代袁水拍诗观转化的历史语境与动因
- 第一节 一次偶然的交集?
- 第二节 “对于歌谣,我有了偏心”
- 第三节 重建“人的道路”:一种历史透视法
- 第四节 人民性与歌谣的无缝对接
- 第六章 革命文学体制与民歌入诗——《王贵与李香香》的阶级想象及经典化
- 第一节 过滤与重构:阶级想象与民间意识的更替
- 第二节 革命期待下的经典化接力
- 第七章 重识民歌诗的“革命”与“现代”——《漳河水》的诗法政治和神话修辞
- 第一节 “诗法政治”与“诗歌想象”
- 第二节 “妇女解放”的神话修辞术
- 第三节 重返古典之文:革命神话的观念基础
- 第四节 革命民歌诗:作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诗
- 第八章 歌谣:作为新诗的资源难题
- 第一节 “可歌性”与“去音乐化”:政治与文艺两种立场的争辩
- 第二节 “设限”或“去限”:两种限度意识的对峙
- 第三节 “资源”的难题:新诗与歌谣的纠葛与迷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