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药用植物保护学:中国特色学科,助力绿色种植,提高药品质量。

内容简介

药用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保护药用植物免受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危害,是开展药用植物绿色种植、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和效益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目前我国已形成全世界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体系,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含野生抚育)2100万亩,随着药材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种类的增加,病虫草害防治问题已成为中药材基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针对目前我国药用植物保护工作基础弱、问题多、药材生产需求迫切的现状,拟由长期从事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科研人员根据各自研究领域最新进展,以及多年研究成果总结编纂出版此书。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内容简介
  • 版权页
  • 《药用植物保护学》编委会
  • 本书出版得到以下资助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篇 总 论
  • 第一章 绪 论
  • 一、学习药用植物保护学的目的任务
  • 二、药用植物保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三、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发生特点
  • 四、绿色中药材生产中的植物保护概念
  • 五、药用植物保护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 第二章 药用植物病害
  • 一、药用植物病害类型
  • 二、药用植物病害症状
  • 三、药用植物病害侵染过程、侵染循环及流行条件
  • 第三章 药用植物虫害
  • 一、药用植物害虫生物学
  • 二、害虫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三、药用植物重要害虫种类及其危害
  • 第四章 药用植物草害
  • 一、杂草的危害及发生特点
  • 二、药田杂草类型
  • 三、杂草防治方法
  • 第五章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与调查
  • 一、病虫害预测
  • 二、病虫害调查
  • 第六章 药用植物病虫草害防治原理和方法
  • 一、植物检疫
  • 二、农业防治
  • 三、生物防治
  • 四、物理防治
  • 五、化学防治
  • 六、农药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各 论
  • 第一单元 药用植物病害
  • 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病害
  • 第一节 人参、西洋参
  • 第二节 三七
  • 第三节 大黄
  • 第四节 山药
  • 第五节 川芎
  • 第六节 天南星
  • 第七节 天麻
  • 第八节 太子参
  • 第九节 川乌、附子
  • 第十节 升麻
  • 第十一节 巴戟天
  • 第十二节 牛膝
  • 第十三节 浙贝母、平贝母
  • 第十四节 丹参
  • 第十五节 玄参
  • 第十六节 半夏
  • 第十七节 龙胆
  • 第十八节 玉竹
  • 第十九节 甘草
  • 第二十节 白头翁
  • 第二十一节 藁本
  • 第二十二节 北沙参
  • 第二十三节 白术
  • 第二十四节 白芷
  • 第二十五节 百合
  • 第二十六节 地黄
  • 第二十七节 地榆
  • 第二十八节 防风
  • 第二十九节 当归
  • 第三十节 赤芍、白芍
  • 第三十一节 延胡索
  • 第三十二节 麦冬
  • 第三十三节 苍术
  • 第三十四节 何首乌
  • 第三十五节 泽泻
  • 第三十六节 苦参
  • 第三十七节 板蓝根
  • 第三十八节 独活
  • 第三十九节 桔梗
  • 第四十节 党参
  • 第四十一节 柴胡
  • 第四十二节 商陆
  • 第四十三节 射干
  • 第四十四节 萝芙木
  • 第四十五节 黄芪
  • 第四十六节 黄芩
  • 第四十七节 黄连
  • 第四十八节 穿山龙
  • 第四十九节 紫草
  • 第五十节 紫菀
  • 第八章 全草类药材病害
  • 第一节 广藿香
  • 第二节 石斛
  • 第三节 灯盏细辛、灯盏花
  • 第四节 灵香草
  • 第五节 细辛
  • 第六节 荆芥
  • 第七节 香薷
  • 第八节 穿心莲
  • 第九节 绞股蓝
  • 第十节 益母草
  • 第十一节 接骨木
  • 第十二节 博落回
  • 第十三节 紫苏子、紫苏叶、紫苏梗
  • 第十四节 蒲公英
  • 第十五节 薄荷
  • 第十六节 瞿麦
  • 第十七节 藿香
  • 第九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病害
  • 第一节 小茴香
  • 第二节 山茱萸
  • 第三节 木瓜
  • 第四节 五味子
  • 第五节 王不留行
  • 第六节 车前草、车前子
  • 第七节 牛蒡子
  • 第八节 丝瓜络
  • 第九节 决明子
  • 第十节 吴茱萸
  • 第十一节 佛手
  • 第十二节 青葙子
  • 第十三节 罗汉果
  • 第十四节 瓜蒌
  • 第十五节 枸杞子、地骨皮
  • 第十六节 砂仁
  • 第十七节 急性子
  • 第十八节 栀子
  • 第十九节 啤酒花
  • 第二十节 补骨脂
  • 第二十一节 番木瓜
  • 第二十二节 槟榔
  • 第二十三节 酸枣仁
  • 第二十四节 酸浆
  • 第二十五节 薏苡仁
  • 第十章 花类药材病害
  • 第一节 玉簪
  • 第二节 西红花
  • 第三节 红花
  • 第四节 辛夷
  • 第五节 鸡冠花
  • 第六节 金银花
  • 第七节 玫瑰花
  • 第八节 洋金花
  • 第九节 旋覆花
  • 第十节 菊花
  • 第十一节 款冬花
  • 第十一章 叶、皮类药材病害
  • 第一节 白鲜皮
  • 第二节 肉桂
  • 第三节 芦荟
  • 第四节 杜仲
  • 第五节 牡丹皮
  • 第六节 枇杷叶
  • 第七节 厚朴
  • 第八节 黄柏(关黄柏)
  • 参考文献
  • 第二单元 药用植物虫害
  • 第十二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虫害
  • 第一节 人参、西洋参
  • 第二节 三七
  • 第三节 大黄
  • 第四节 山麦冬
  • 第五节 山豆根
  • 第六节 山药
  • 第七节 川贝母
  • 第八节 川牛膝、牛膝
  • 第九节 川乌、附子
  • 第十节 川芎
  • 第十一节 天南星
  • 第十二节 天麻
  • 第十三节 太子参
  • 第十四节 丹参
  • 第十五节 甘草
  • 第十六节 北沙参
  • 第十七节 白及
  • 第十八节 白术
  • 第十九节 白芍
  • 第二十节 白芷
  • 第二十一节 玄参
  • 第二十二节 半夏
  • 第二十三节 地黄
  • 第二十四节 麦冬
  • 第二十五节 何首乌
  • 第二十六节 苦参
  • 第二十七节 板蓝根、大青叶
  • 第二十八节 刺五加
  • 第二十九节 郁金、莪术
  • 第三十节 金荞麦
  • 第三十一节 桔梗
  • 第三十二节 柴胡
  • 第三十三节 射干
  • 第三十四节 黄芩
  • 第三十五节 黄芪
  • 第三十六节 雷公藤
  • 第三十七节 催吐萝芙木
  • 第三十八节 薤白
  • 附表 其他根及根茎类药材虫害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全草类药材虫害
  • 第一节 石斛、铁皮石斛
  • 第二节 肉苁蓉
  • 第三节 青蒿
  • 第四节 肾茶
  • 第五节 绞股蓝
  • 第六节 桑叶、桑白皮、桑枝、桑葚
  • 第七节 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
  • 第八节 薄荷
  • 第九节 颠茄草
  • 附表 其他全草类药材虫害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虫害
  • 第一节 小茴香
  • 第二节 山茱萸
  • 第三节 马兜铃、天仙藤
  • 第四节 木瓜
  • 第五节 五味子
  • 第六节 牛蒡子
  • 第七节 化橘红
  • 第八节 白果、银杏叶
  • 第九节 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
  • 第十节 吴茱萸
  • 第十一节 佛手
  • 第十二节 苦豆子
  • 第十三节 郁李仁
  • 第十四节 罗汉果
  • 第十五节 胡椒
  • 第十六节 柏子仁
  • 第十七节 栀子
  • 第十八节 枸杞子、地骨皮
  • 第十九节 砂仁
  • 第二十节 槟榔
  • 第二十一节 酸枣仁
  • 第二十二节 薏苡仁
  • 附表 其他果实、种子类药材虫害
  • 参考文献
  • 第十五章 花类药材虫害
  • 第一节 红花
  • 第二节 辛夷
  • 第三节 玫瑰花
  • 第四节 金银花
  • 第五节 菊花
  • 附表 其他花类药材虫害
  • 参考文献
  • 第十六章 皮、心材、树脂类药材虫害
  • 第一节 肉桂
  • 第二节 杜仲、杜仲叶
  • 第三节 牡丹皮
  • 第四节 沉香
  • 第五节 阿魏
  • 第六节 厚朴、厚朴花
  • 第七节 秦皮
  • 第八节 黄柏、关黄柏
  • 第九节 喜树
  • 第十节 檀香
  • 附表 其他皮、心材、树脂、菌类药材虫害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真菌类药材虫害
  • 第一节 灵芝
  • 第二节 茯苓
  • 参考文献
  • 第十八章 药材仓库虫害
  • 第一节 中药材仓库害虫种类
  • 第二节 中药材仓库害虫的综合防治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图版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及其海南、云南分所等从事药用植物病虫害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科研人员编写而成。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篇总论部分阐述了药用植物保护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发生特点,绿色中药材生产的植物保护概念,药用植物病、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原理和方法,草害的基础知识及防治等;第二篇各论部分分为药用植物病害和药用植物虫害两部分,介绍了 150 余种药用植物的 570 余种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本书内容较丰富,既突出药用植物保护知识的系统性,又重视技术的实用性,并提供一些病虫彩色图,方便读者识别参照。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