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构建香港粤语的发展轨迹。

内容简介

粤语在香港作为一种有机体,有自己蓬勃的生命力,而且不断地在变化。语言并不如想象之中那样古板或死板。1990年代,徘徊在柏克莱东亚图书馆的张洪年教授,无意中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关于粤语的老书,一时好奇心动,顺手抽下;站在昏黄的吊灯底下略略翻阅,接着就坐在图书馆地上,看了整个下午。这一回无心插柳,开拓了他后来二三十年的研究新路向。

本书选辑了张洪年教授历年所写的一系列语言学文章,具体描述早期粤语的各种语言现象,解释香港粤语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之间发生的种种变化。香港早期的粤语来自广州,二十世纪中期以后逐步与广州话分道扬镳,渐渐自成一种语言。

如今香港人口绝大部分以粤语为母语,社会上的活动都以粤语为主要沟通语言。香港的粤语杂用大量外来语,有的已经成了本地词汇一部分,在语音和语法层面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到底如何发生,几时发生?变化的牵涉面有多广,轨迹是否可循?我们能否在其他语言中,找寻到类似的发展?这种种问题,都是对语言发展历史有兴趣的人必须面对、寻求答案的重要切入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二十一世紀的香港粵語:一個新語音系列的形成
  • 粵語上溯二百年:馬禮遜1815年的語音記錄
  • 承傳與創新:趙元任1947年的《粵語入門》
  • 早期粵語中的變調現象
  • 粵語量詞用法的研究
  • 早期粵語「個」的研究
  • 「咁」又如何?:再探早期粵語中的指示代詞
  • 「至/正」與「莫個」:早期粵語語料中殘留的語法現象
  • 緣自何來:早期粵語中「嚟」的來去踪跡
  • Cantonese Made Easy:早期粵語中的語氣助詞
  • 早期粵語裏的借詞現象
  • 雜揉與創新:從廣告寫作看香港語言的多元性
  • 附錄一 遊戲中的遊戲:粵語怎麼說「石頭、剪子、布」
  • 附錄二 探索廣東話的誤區
  • 附錄三 英文摘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為一所以高品質著稱、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英雙語學術出版社,是全球範圍內中國研究與香港研究的出版重鎮。1977年成立以來,迄今出版書籍逾2,300種,題材涵蓋人文、社會學科、教育、醫學等多個領域,出版作者包括錢穆、許倬雲、李歐梵、傅高義、王賡武、饒宗頤、李零、張光直、周有光、畢仰高等,同時出版中國研究領域的重要SSCI學術期刊The China Review。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為大學出版社聯盟(美國)的會員,與多家國際知名出版社長期展開廣泛合作,包括紐約書評出版社、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夏威夷大學出版社、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法國加利瑪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