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场跨越北美的文学之旅,书写文人与酒的不解之缘。

内容简介

《沿河行》《孤独的城市》作者奥利维娅·莱恩又一力作。讲述六位文人与酒的故事: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田纳西·威廉斯、约翰·契弗、约翰·贝里曼和雷蒙德·卡佛。作者踏上旅途,实地探访酒鬼作家们的足迹,经过纽约、新奥尔良和基韦斯特,再到安吉利斯港,带我们探寻在这六位作家传奇的一生中,酒与灵感的密切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回声泉
  • 第二章 “棺材戏法”
  • 第三章 垂钓黑暗中
  • 第四章 起火的房屋
  • 第五章 血色文章
  • 第六章 南下
  • 第七章 伯恩斯先生的自白
  • 第八章 过往与新生
  • 作家们的生日
  • 不可考的戒酒十二步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邀你最喜欢的作家组个酒局,会发生什么?

    也许是一切归于寂静,也许是心中苦念的消退。至少,在喝下那一口 "琼浆玉液" 时,这个世界暂时只剩下欢愉。 — 奥利维娅・莱恩 《回声泉之旅》    文人与酒,我们从小就对这个话题不陌生。    在中国古代,诗作与饮酒密不可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曹操…… 他们无一例外都饮酒。    斗酒之余,即兴成诗。当才思枯竭时,酒精可以助兴,激发灵感,释放才华,必要时还能消解忧愁。这样一来,文人遇见美酒便会有种如获至宝的感受。    这个神奇的化学反应放在古今中外皆适用。路易斯・海德曾在文章《酒与诗》中写道:"一共有六个美国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四个都酗酒。"    由于天性和职业特点,文人能够将酒精所带来的欢愉、痛苦与折磨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 —— 小说、信件、日记、回忆录 —— 对此做出了最为贴切的表述与诠释。    这本书,便是围绕文人与酒这一主题展开的。    继《沿河行》《孤独的城市》后,「未读・文艺家」出版了英国作家奥利维娅・莱恩的另一部作品《回声泉之旅》。    作者将旅行写作、文学评论和一点回忆录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追寻美国文学版图中六位酒鬼的足迹,探寻酒精之于他们的意义。01 我是一个真正的酒鬼,就像我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文学史上的酒鬼们人数之多,恐怕难以一一列举。    最著名的几位,有因醉酒而差点儿耽误去斯德哥尔摩领诺贝尔奖的威廉・福克纳、常因酗酒被报社解雇的爱伦・坡、为寻找灵感靠酒精度过八天而未进固体食物的雷蒙德・钱德勒等等。    书中选取的六位男性作家,"他们的经历仿佛互为首尾,相互映照。听上去,他们的一生都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挥霍无度,放荡荒淫。然而,这六个男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欧内斯特・海明威、田纳西・威廉斯、约翰・契弗、约翰・贝里曼和雷蒙德・卡佛,却写出了这世上少有的最美丽、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菲茨杰拉德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1925 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年纪轻轻时经常酗酒买醉而声名狼藉,并与海明威是酒友。据说最爱喝的一款酒是 Gin Rickey。他喜欢在夜幕降临后,一边痛饮烈酒,一边在打字机上敲击,记录那个年代的每一寸光阴。海明威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威士忌带我直抵宇宙的边界,朗姆酒温暖我胸膛。" 他是出了名的酒鬼,饮酒之路始于十五岁。其文字作品里也不难找到酗酒的踪迹。他还是菲茨杰拉德的 "引路人",带他一同痛饮狂歌,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巴黎,两人一同在酒馆里烂醉成泥。约翰・契弗 Cheever.J.    美国现代重要的小说家,以短篇小说见长,被誉为 "纽约城郊的契诃夫"。平日不修边幅,头发凌乱,却周身充满一种干净的气质。嗜酒如命,会和那些他总是拼不对名字的整天豪饮的俄国作家叫板:"我能把他们喝趴下。一杯接一杯,都干了。什么问题也没有。而我的酒友们都喝得烂醉了。" 雷蒙德・卡佛 Raymond Carver    小说界 "简约主义" 的大师,"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出于对酒的喜爱,他与约翰・契弗一见如故。对于酒精的作用,他曾说:"在我意识到我在生活中最想要的东西,包括我自己和我的写作,还有我的妻子和孩子,根本不可能实现之后,我开始酗酒。" 田纳西・威廉斯 Tennessee Williams    著名剧作家,曾两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主要作品包括《欲望号街车》《玻璃动物园》《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生活中,他总是一副被愁云惨雾笼罩的样子,还有一点儿营养不良。他是 "瘾君子",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恐慌,甚至到达精神错乱的边缘。约翰・贝里曼 John Allyn Berryman    美国诗人,二十世纪美国自白派诗歌奠基人之一。写作与饮酒在他的生活里并行:"他染上酗酒的毛病后,文风就变了,上升了好几个层次,写出来的《梦歌》赢得了普利策奖,对生与死的呈现真正引人入胜。" 而他也因为酗酒成瘾,多次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02 去往回声泉    "回声泉" 出自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它是一个酒柜的绰号,因里面装的波旁酒的牌子叫 "回声泉" 而得名。    "醉鬼布里克的父亲召他前去,问道:" 你要去哪儿?"布里克回答:" 我要做一次短途旅行,去往回声泉。"    作者奥利维娅・莱恩(Olivia Laing)背上行囊,从英国来到美国,亲赴一场" 回声泉之旅 "。    她试图探究出这六个人曾经经历了什么,他们的生活、写作和饮酒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嗜酒如命又是如何看待的。    同样作为一名长期饮酒者,奥利维娅・莱恩也在借此旅途寻找着自己。    她是英国备受赞誉的作家、评论家,曾任英国《观察家报》图书版副主编,撰写的文章多见于《观察家报》《卫报》等主流媒体。她还是 2011 年麦克道尔奖得主。    《回声泉之旅》英文版于 2013 年出版,被《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联合推荐,同时也是《纽约时报》2014 年最值得关注的 100 本书之一,《时代周刊》年度十大非虚构类文学作品之一。中文版由知名译者何雨珈倾情翻译。    整本书通过实地走访与资料整理,为读者展现了文豪们率性洒脱、又丧又迷人的侧面。03 被美酒和文学浸润的人生    此趟" 回声泉之旅 ",是从美国纽约东 54 街一个名叫爱丽舍的旅馆开始的。1983 年 2 月 25 日下半夜,田纳西・威廉斯在旅馆房间里溘然长逝。    正是这个原因,即地点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和意义,让作者选择此处为探寻之旅的第一站,殊不知却被泼了一番冷水。    登记入住的时候,我问田纳西住过的那个套房在几楼。我本想某个早晨偷偷溜过去,要是遇到好心的清洁工,说不定能让我进去看一眼。但那套能看到日落的套房早就不存在了。前台的小伙子壮壮的,长着一副能打冰球的好身板,他的话让我吃了一惊:" 我们把那个套房隔断成好几个房间了,去去晦气。"    在这场跨越北美大陆的文学之旅上,纽约、圣保罗、安吉利斯港…… 一站一景,作家往事一一浮现。比如,贝里曼自从染上酗酒的毛病后,文风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菲茨杰拉德天天喝得酩酊大醉,四处惹是生非,在罗马还被关进了监狱。这段经历也被他写成长篇小说《夜色温柔》中人物迪克・戴弗的失控人生。    直到生命的尽头,海明威仍然坚信酒是世间神物,能提升人的意志,丰富人的生活。" 他的所有文字都洋溢着酒气,但最明显的还是在《渡河入林》和《流动的盛宴》这两本后期的作品里。"    看过之后,相信读者能够对这几位作家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了解饮酒对于他们的作品和人生,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和羁绊。最后以文中作者的一段话作结:   " 我们心中都有某种东西,被别人所不容,在阳光下却散发着美好的银光。你可以否认,甚至可以试图把它当成垃圾丢掉,都没问题。你可以拒绝承认它,通过喝酒喝个半死去逃避。然而,最后,唯一能做的,还是搜集那些碎片,找回自己。这就是痊愈的开端。你的第二次生命,更好的生命,才就此开启。"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未读

    只提供有趣、实用、涨知识的新鲜阅读。 「未读」是一个文艺却不高冷、精致而不空洞、独特且开放包容的新锐文化品牌。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