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8千字
字数
2023-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中国现代性”的全新视角讲述中国近代史。
内容简介
从甲午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意识形态的主线。在这种弱者感受的氛围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丛林法则思想应运而生。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翻检我们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已经是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全球华人的共同使命。
中国人的近代从何时开始?戊戌变法因何失败?“华洋分居”格局如何被打破?上海是否真是个“殖民地”并失去主权?它又是怎样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固然曲折,但我们的近代记忆中却也不乏来自民间的精彩、荣耀和辉煌。
本书以时间为线,选择重要年份入手,解析对中国近代历史走向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以此串起一部中国近代史。作者试图打通清末民初,把中国近代史从王朝统治史以及没落士大夫、“军绅”官员和激进民族主义者的叙述视角中拯救出来,还原一部民众的历史。
目录
- 版权信息
- 1793:大清帝国城市印象
- 1817:马礼逊“看中国”
- 1835:明清“西学”的延续性——以《几何原本》为例
- 1842:《南京条约》的祭奠
- 1853:从“种族隔离”到“华洋杂居”
- 1862:“京师同文馆”的困厄
- 1864:湘、淮的崛起与大清的板结
- 1867:王韬与“天下一道”论
- 1868:“启蒙”的发端——林乐知与《万国公报》
- 1896:李鸿章的挫败
- 1897:经世学的近代转向
- 1898:“变法”何以夭折
- 1900:躁动的南方
- 1903:语言民族主义or文化世界主义
- 1905:科举制的幻灭
- 1912:函夏考文苑——民初的学术理想
- 1914:不作不死的孔教
- 1916:金融中心的故事
- 1927:上海市民自治运动的终结
- 附录一: 关于中国的“早期近代性”
- 附录二: 重新书写近代史——序李天纲《年代记忆》
- 后记一
- 后记二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