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7千字
字数
2016-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聚焦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诠释儿童制度的若干基本原理问题,以期对中国儿童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有所贡献。
内容简介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是近代以来善待儿童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原则。本书聚焦这个原则及其在教育、家庭、刑事制度中的运用,追根溯源,探幽究微,勾画出一幅充满利益矛盾、制度博弈、学术论辩和文化冲突的复杂图景。
作者认为,善待儿童的关键,是克服成人世界的自私、傲慢和偏执,真正按照儿童身心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健全儿童法制和权利机制,使儿童利益和需求在制度上可要求、可主张、可救济、可维护。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导 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人类法律史上的伟大成就
- (二)当代国际人权法的一座丰碑
- (三)中国儿童保护的必由之路
- 二、研究现状及成果
- (一)三部里程碑式作品
- (二)其他优秀作品
- (三)近十年来的最新成果
- (四)中国学界的研究
- 三、研究进路和框架
- (一)方法与范围
- (二)结构安排
- 第一章 艰难的孕育生长
- 一、思想理论的萌芽
- 二、制度路径的开启
- (一)国家监护原则
- (二)幼年原则
- 三、作为一项权利的确立
- (一)在亲子法中的确立
- (二)在收养法中的确立
- 第二章 当代改革与发展
-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发展
- (一)英国法
- (二)美国法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发展
- (一)亲权概念的变化
- (二)德国法的几个特色
- 三、司法审判的改革发展
- (一)逐步明确监护权的标准
- (二)法官的推定方法
- (三)照顾方式的探索:共同监护
- 第三章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进入国际人权法
- 一、历史过程的回顾
- (一)从《儿童权利宣言》到《儿童权利公约》
- (二)《儿童权利公约》第3条第1款的起草
- 二、《儿童权利公约》第3条第1款释义
- (一)“最大利益”的含义
- (二)“一个主要考虑”的含义
- (三)“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的含义
- (四)关于执行者的公、私性质
- 三、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在国际人权法中的角色
- (一)国际标准与国内法
- (二)最大利益条款的实际作用
- 第四章 《儿童权利公约》框架下的实施机制
- 一、相关者的义务和责任
- (一)国家责任与家庭责任的关系
- (二)父母义务的重要价值
- (三)国家介入家庭的具体情形和理由
- (四)社会机构的职责
- 二、儿童权利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
- (一)委员会的监督
- (二)通过一般性意见进行指导
- 第五章 困境中的求索
- 一、来自儿童权利理论的困惑与探索
- (一)保护主义与自由自主问题
- (二)不确定论问题
- (三)文化多样性问题
- 二、围绕“最大利益”的争论与诘问
- (一)何谓“最大利益”?
- (二)如何裁定最大利益?
- (三)由谁认定最大利益?
- 三、对最大利益原则的反思与确认
- (一)最大利益原则有多大用处?
- (二)最大利益原则是否符合社会正义?
- 第六章 中国的历程
- 一、从慈幼文化传统到儿童优先原则
- 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与现行立法
- (一)关于一般性原则
- (二)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
- (三)关于抚养和照顾
- (四)关于健康和卫生服务
- (五)关于教育
- 三、对中国执行《儿童权利公约》情况的评估与一些改进意见
- (一)关于一般性原则
- (二)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
- (三)关于抚养和照顾
- (四)关于健康和卫生服务
- (五)关于教育
- 四、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七章 儿童受教育权的基本理论问题
- 一、儿童受教育权的几个理论难题
- 二、儿童受教育权的法理基础
- (一)关于为什么受教育是儿童的一项权利:需求与权利
- (二)关于谁是儿童受教育的责任主体:国家监护主义与自由主义
- (三)关于如何体现儿童的权利主体地位:教育目标与教育行为
- 三、儿童受教育权的表述方式
- (一)目标—责任列举式
- (二)权利—义务分析式
- (三)抽象概括式
- 四、儿童受教育权的复合特征
- (一)同属三代人权
- (二)同具三类义务
- 五、儿童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
- (一)“有学上”与“上好学”
- (二)公平权与质量权
- 第八章 儿童的教育公平权
- 一、儿童教育公平权的含义与重心
- (一)何谓教育公平
- (二)国际人权法上的教育公平
- (三)接受免费教育的权利
- (四)免予歧视的权利
- 二、我国儿童教育公平权的立法保护
- (一)义务教育法对教育公平的保护
- (二)义务教育法的“权利”比重
- 三、典型案例分析:隐匿儿童入学问题
- (一)失业的恐惧
- (二)证明的无奈
- (三)贫困的重压
- 第九章 儿童的教育质量权
- 一、为什么教育质量应当成为一项儿童权利?
- (一)低劣的教育质量是成人世界对儿童的伤害
- (二)防止“质量伤害”应识别“质量利益”和“质量责任”
- (三)“质量利益”和“质量责任”应转化为“质量权利”
- 二、儿童教育质量权的内容与标准
- (一)条件质量与结果质量
- (二)应试质量与素质质量或综合质量
- (三)国际人权法上的儿童教育质量权概念
- 三、国外儿童教育质量管理法制建设的历史经验
- (一)立法先行,建立标准明确、权威有效的教育质量法律体系
- (二)权利平衡,重视涉教儿童权利的全面保护
- (三)司法干预,但尊重教育教学机构的自主权
- (四)社会参与,共同开展教育质量管理
- 四、我国儿童教育质量权的法律保护
- (一)关于质量要求:责任与权利
- (二)关于质量标准:课程标准探索
- (三)关于质量监督:督导与监测
- (四)关于专门立法的必要性与基本思路
- (五)需要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 五、儿童教育质量管理的几个实例分析
- (一)关于体罚、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待遇:为什么禁而不止?
- (二)关于过重的课业负担:为什么制度失灵?
- (三)关于社会参与与政府责任:怎样释放、激发质量建设的活力?
- 第十章 儿童的哺乳权
- 一、哺乳权作为儿童权利的正当性
- (一)来自婴幼儿健康权的论证
- (二)来自婴幼儿死亡率的实证分析
- (三)来自婴幼儿适足食物权的论证
- 二、谁的权利?谁的义务?
- (一)婴孩与母亲
- (二)母婴与第三方
- 三、如何从法律上保护女性的哺乳权
- (一)通过健康权
- (二)通过生育保护
- (三)通过禁止歧视和性别平等原则保护
- 第十一章 对违法儿童的特别保护
- 一、少年司法的历史由来
- (一)违法儿童的险境
- (二)芝加哥少年法院的创设
- (三)少年司法的推广普及
- 二、少年司法的法理分析
- (一)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 (二)救助与教育特别优先原则
- (三)国家和社会特别责任原则
- (四)司法过程特别对待原则
- (五)保护方式的儿童人权原则
- 三、少年司法的制度框架
- (一)机构设置
- (二)管辖范围
- (三)程序设计
- (四)保护处分
- 四、国际人权法中儿童的司法权利
- (一)儿童司法权利的国际规约
- (二)少年司法中的儿童权利
- 五、我国少年司法的发展状况
- (一)立法进展
- (二)审判组织状况
- (三)诉讼程序和问题
- 结 语
- 附 录 走出困境——《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实施问题研究
- 一、困境中的权利
- 二、走出困境的努力
- (一)突破义务缺位论
- (二)质疑资源耗费论
- (三)澄清逐步实现论
- (四)挑战不可诉论
- 三、结论与启示
- 结 语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