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名家胡鞍钢、周绍杰、鄢一龙共同解读重要发展阶段规划和发展前景。

内容简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本书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推出的集体研究成果,前瞻研究、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剖析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阐述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任务、构想中国的战略与措施等。

本书认为,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为此,需要我们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科学合理地确定2025年发展目标。

此外,本书在最后一篇对2035年远景奋斗目标进行了中长期预测。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篇 总体篇 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 [第一章] 导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标志
  • 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设计
  •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标志
  • 三、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启示
  •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 一、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 三、内需成为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
  • 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效果显著
  • 五、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七、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 八、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 一、国际环境的机遇和挑战
  • 二、国内环境的机遇和挑战
  • 三、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巨大优势和长期潜力
  • [第四章] “十四五”时期基本思路
  • 一、以“新五化”为发展动能
  • 二、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落脚点
  • 三、以全面高质量发展为发展主题
  • 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 五、统筹安全与发展
  • 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相结合为发展战略
  • 七、以国民经济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
  • [第五章]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与指标
  • 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 三、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 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 五、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 六、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 第二篇 经济发展篇 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结构分析
  • 一、经济增长预测
  •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 三、城乡结构更加均衡
  • 四、公共支出结构优化
  • [第七章] 建设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
  • 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 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 三、建设规范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 四、建设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 五、建设全方位绿色发展体系
  • 六、建设高水平全面开放体系
  • 七、建设现代经济体制
  • [第八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一、发展现状
  •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 三、主要措施
  • [第九章] 建成世界制造强国
  • 一、外部环境和内部基础
  • 二、总体目标与主要目标
  • 三、重大战略任务
  • [第十章]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 一、发展现状
  • 二、主要任务
  • 三、主要措施
  • [第十一章]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 一、发展现状
  • 二、重点任务
  • 三、主要措施
  • [第十二章] 建设高水平开放经济
  • 一、发展现状
  •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 三、主要措施
  • 第三篇 社会发展篇 增进全体人民福祉
  • [第十三章]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 一、发展现状
  • 二、基本思路
  • 三、主要措施
  • [第十四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 一、发展现状
  • 二、主要挑战
  • 三、主要任务
  • [第十五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 一、发展现状
  • 二、主要挑战
  • 三、基本思路
  • 四、主要任务
  • [第十六章]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一、发展现状
  • 二、基本思路
  • 三、重点任务
  • [第十七章] 构建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
  • 一、基本问题
  • 二、发展目标
  • 三、主要任务
  • [第十八章]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保障机制
  • 一、发展现状
  • 二、基本思路与目标
  • 三、重点任务
  • 第四篇 生态文明建设篇 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 [第十九章] 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一、资源节约现状
  • 二、基本思路与目标
  • 三、重点任务
  • [第二十章] 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 一、环境保护现状
  • 二、基本思路与目标
  • 三、重点任务
  • [第二十一章] 建设气候适应型、低灾害风险型社会
  • 一、发展现状
  • 二、基本思路与目标
  • 三、重要任务
  • [第二十二章] 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 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 二、基本思路与目标
  • 三、重点任务
  • [第二十三章]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现状
  • 二、基本思路和目标
  • 三、重点任务
  • 第五篇 2035年远景篇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第二十四章] 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
  • 一、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速增长
  • 二、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三、建成强大的国内需求市场
  • 四、建成强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 五、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 六、实现新的“经济增长倍增”规划和目标
  • [第二十五章]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
  • 一、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二、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 三、全面建成教育强国
  • 四、全面建成健康中国
  •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 六、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 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 [第二十六章] 基本实现绿色现代化
  • 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基本建立
  • 二、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 三、绿色发展方式基本形成
  • 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五、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
  • 六、积极建成气候适应型、防灾减灾型社会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嘉睿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联合国家级权威出版社打造的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