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8千字
字数
2023-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构建了企业碳中和管理的CROCS框架。
内容简介
本书对接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以培养熟悉“双碳”背景下企业碳中和管理人才为目标,为培养服务我国企业迈向碳中和的专业管理人才提供基础理论知识。本书的特色之处在于突破现有关于企业碳中和管理知识匮乏的现状,独创性地构建了企业碳中和管理和激励决策框架的CROCS模型。
本书从企业碳中和的“确碳(commitment)→减碳(reduction)→抵碳(offsets)→披碳(communication)→激碳(stimulation)”这一可持续碳中和路径出发,瞄准各阶段关键点,有针对性地构建企业碳中和管理与激励机制,介绍解决“确得准→减得足→抵得当→披得清→激得长”这一系列核心管理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企业碳中和概述
- 开篇案例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号召全球共同行动
- 1.1 企业碳中和的现实背景
- 1.2 企业碳中和与企业社会责任
- 1.3 企业碳中和管理难点
- 1.4 企业碳中和管理框架
- 1.5 企业碳中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 1.6 企业碳中和管理人才的定位
- 本章小结
- 关键术语
- 思考与练习
- 应用案例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
- 学习链接
- 第2章 企业碳中和管理经验和现状
- 开篇案例 苹果公司的碳中和经验和路径
- 2.1 碳中和及其实现路径
- 2.1.1 碳中和的界定
- 2.1.2 碳中和的提出背景
- 2.1.3 碳中和实现路径
- 2.2 企业碳中和行为概述
- 2.2.1 碳中和责任的确认方法
- 2.2.2 企业碳抵消概述
- 2.2.3 碳中和行为的相关研究
- 2.2.4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及碳信息披露
- 2.3 企业社会责任和碳中和行为的效果
- 2.3.1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效果
- 2.3.2 企业碳中和行为的效果
- 本章小结
- 关键术语
- 思考与练习
- 应用案例 宝泰隆:让碳更“绿”,让天更蓝
- 学习链接
- 第3章 企业碳中和责任分解与确认
- 开篇案例 国家电网公司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 3.1 企业碳中和责任的碳足迹记录和碳账户核算
- 3.1.1 碳责任盘查:“从下而上”的碳足迹系统
- 3.1.2 碳责任落实:“从上而下”的碳配额分配
- 3.1.3 碳责任量化:碳账户的构建
- 3.2 企业碳中和责任的认领机制
- 3.2.1 企业碳中和自觉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2 员工碳中和自觉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企业碳中和责任的内部分解
- 3.3.1 企业内部碳中和责任的归集与分配
- 3.3.2 企业碳中和的内部定价与交易
- 3.4 企业碳资产核算工具
- 3.4.1 碳资产核算表的设计
- 3.4.2 碳资产核算表科目与会计科目的联动关系
- 3.4.3 碳资产核算表与财务报表的钩稽关系
- 3.4.4 关键碳指标的设计
- 本章小结
- 关键术语
- 思考与练习
- 应用案例 隆基绿能的碳中和责任确认
- 学习链接
- 第4章 企业碳减排激励
- 开篇案例 中国石化: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低碳榜样”
- 4.1 制度环境对企业碳减排行为的影响分析
- 4.1.1 外部监管工具
- 4.1.2 政府激励政策的影响
- 4.1.3 地区环境治理水平的影响
- 4.2 市场环境特征对企业低碳价值制造的影响分析
- 4.2.1 市场环境的影响
- 4.2.2 市场激励工具
- 4.3 企业特征对企业低碳战略选择的影响分析
- 4.3.1 高层激励和低碳战略
- 4.3.2 员工培训和低碳实践
- 4.3.3 技术创新和低碳转型
- 4.4 企业碳减排水平评价方法及工具
- 4.4.1 企业碳减排评价工具
- 4.4.2 企业绿色治理评价体系
- 4.4.3 企业的碳排放水平和碳减排水平
- 本章小结
- 关键术语
- 思考与练习
- 应用案例 蒙牛:打造可持续的地球
- 学习链接
- 第5章 企业碳抵消和碳资产管理
- 开篇案例 东航执飞我国首班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
- 5.1 企业不可减排的碳排放水平评价体系
- 5.2 影响企业决定碳抵消水平的因素
- 5.2.1 客观因素
- 5.2.2 主观因素
- 5.3 企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5.3.1 碳排放权交易
- 5.3.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则与碳抵消
- 5.4 影响企业碳抵消方案选择的因素
- 5.4.1 碳抵消方案的类型
- 5.4.2 成本-收益视角下的碳抵消方案的选择
- 5.5 企业碳抵消核算
- 5.5.1 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抵消核算
- 5.5.2 非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抵消核算
- 5.6 企业碳中和目标下碳抵消水平的确认
- 5.6.1 碳抵消水平的计算
- 5.6.2 碳抵消水平的确认
- 5.6.3 合理碳抵消水平的确认
- 5.7 企业碳资产管理
- 5.7.1 企业碳资产管理的要素
- 5.7.2 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 本章小结
- 关键术语
- 思考与练习
- 应用案例 联想集团的碳抵消行为
- 学习链接
- 第6章 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
- 开篇案例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增加协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准则
- 6.1 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 6.1.1 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的表现和类型
- 6.1.2 外部因素对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
- 6.1.3 内部因素对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
- 6.2 利益相关者诉求视角下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的语言选择
- 6.2.1 信息披露语言的特征
- 6.2.2 利益相关者诉求满足与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语言选择
- 6.2.3 利益相关者诉求冲突与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语言选择
- 6.3 企业碳中和信息披露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6.3.1 企业碳信息披露方式选择
- 6.3.2 企业碳减排信息披露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6.3.3 企业碳抵消信息披露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6.4 企业碳信息披露实践管理工具
- 6.4.1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重要指标
- 6.4.2 企业碳资产核算表与财务报表的联动关系
- 6.4.3 第三方碳信息鉴证——引入区块链技术是开展碳信息审计的效率之举
- 本章小结
- 关键术语
- 思考与练习
- 应用案例 加强火电行业企业的碳信息披露体系建设
- 学习链接
- 第7章 企业碳中和效益和长效激励
- 开篇案例 中国平安:认真践行低碳承诺 协同促进绿色发展
- 7.1 企业碳中和效益与利益相关者感知
- 7.1.1 企业碳中和效益
- 7.1.2 利益相关者感知概述
- 7.1.3 企业碳中和真诚性的关键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
- 7.1.4 评估企业碳中和的真诚性
- 7.2 企业碳中和真诚性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 7.2.1 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培育
- 7.2.2 企业碳中和真诚性、低碳溢价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 7.3 企业碳中和真诚性与利益相关者反应
- 7.3.1 企业碳中和真诚性与员工行为
- 7.3.2 企业碳中和真诚性与政府行为
- 7.4 企业碳中和真诚性、利他型社会责任与企业韧性
- 7.5 企业碳中和效益、时间压力与碳中和责任再确认
- 7.6 企业低碳效益评估的实践工具
- 7.6.1 企业短期低碳效益评估
- 7.6.2 企业长期低碳效益评估
- 7.6.3 企业长期低碳效益评估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关键术语
- 思考与练习
- 应用案例 BY公司:通过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居住产品
- 学习链接
- 第8章 供应链碳中和
- 开篇案例 隆基绿能“以光伏发电制造光伏产品”的“Solar for Solar”理念
- 8.1 供应链碳责任分配
- 8.1.1 供应链碳责任的分配主体
- 8.1.2 供应链碳责任的分配方式
- 8.2 供应链碳减排
- 8.2.1 供应链碳减排的控制机制
- 8.2.2 供应链碳减排的保障机制
- 8.3 供应链碳抵消
- 8.4 供应链碳披露
- 8.5 供应链碳中和的价值延展
- 8.5.1 企业低碳真诚性与供应链伙伴诉求满足
- 8.5.2 企业低碳真诚性、供应链跨组织协同与价值溢出
- 8.5.3 供应链跨组织协同与供应链韧性
- 8.5.4 供应链韧性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 本章小结
- 关键术语
- 思考与练习
- 应用案例 蚂蚁集团实现2022年度运营排放碳中和
- 学习链接
- 第9章 企业低碳价值创造
- 开篇案例 华晨宝马:以低碳价值支撑豪华形象
- 9.1 企业低碳价值创造概述
- 9.1.1 企业价值创造概述
- 9.1.2 企业低碳价值创造的相关概念
- 9.1.3 企业低碳价值创造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步骤
- 9.2 企业低碳价值发现
- 9.2.1 企业低碳的利益相关者识别及其诉求分析
- 9.2.2 关键利益相关者及其对企业碳减排责任确认的影响
- 9.2.3 企业特征对企业碳责任确认的影响
- 9.3 企业低碳价值制造
- 9.4 企业低碳价值显示
- 9.4.1 产品类型、市场竞争与碳信息显示
- 9.4.2 利益相关者诉求、企业特征与碳信息披露
- 9.4.3 利益相关者诉求冲突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
- 9.5 企业低碳价值实现
- 9.5.1 企业低碳行为与企业经济价值
- 9.5.2 企业伪低碳行为、利益相关者反应与企业经济价值
- 9.5.3 企业低碳行为一致性与利益相关者反应
- 9.6 企业低碳价值延展
- 本章小结
- 关键术语
- 思考与练习
- 应用案例 中国大唐: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 学习链接
- 附录A 低碳管理专业体系构建
- 附录B 企业碳中和管理的应用案例:以BD汽车制造企业为例
- 参考文献
- 推荐阅读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