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度解析小米成功之源,全面诠释小米企业的成功元素。

内容简介

本书以小米公司的CEO雷军所概括的互联网思维为基准,深入解读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以此重构企业价值链,在工业革命4.0来临之际,层层解决传统企业模式转型所面对的痛点,深析小米C2B模式。

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黎万强在分享小米成功要诀时极其强调参与感,本书不仅言之,还阐述小米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做牌子文化、做产品微创新、变革手机企业、展开智能手机平台战略、做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系统、打造移动电商牌子形象、创造自媒体口碑、做社会化体验营销,并从小米操作系统如何脱颖而出、小米进军移动互联网入口、移动互联O2O等方面去看小米的发展历程及明天,深度解析小米成功之源,更详实全面地诠释小米企业的成功元素。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重构企业价值链(生产链、人才链与销售链)的途径之一是从自身的网站入手进行企业转型与产品模式的更新。本书潜伏一条思路:小米整体牌子运营流程,被视为典型的“互联网+”概念下的牌子模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其他
  • 前言
  • 中国制造2025中互联网+计算软件的探索
  • 社区文化建设的互联网思维探索
  • 第1章 行业大势是“台风”
  • 1.1 美国IBM为什么提出“智慧的地球”
  • 1.1.1 IBM“智慧的地球”服务于企业转型
  • 1.1.2 IBM“智慧的地球”服务于美国经济
  • 1.2 德国为什么首先提出“工业4.0”
  • 1.2.1 先看制造业、工业革命与创业的关系
  • 1.2.2 德国首先提出工业4.0的三大因素
  • 1.3 中国为什么提出“互联网+”
  • 1.3.1 移动互联网是社会转型的催化剂
  • 1.3.2 中国“两化融合”的出现
  • 1.3.3 “互联网+”被中国政府写入报告
  • 1.4 小米将顺势而为连接一切
  • 1.4.1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经济
  • 1.4.2 小米互联网手机是企业转型下的一种新模式
  • 1.5 小结
  • 第2章 传统企业转型的十大痛点
  • 2.1 痛点一:品牌文化导致转型不成功
  • 2.2 痛点二:夸大或排斥互联网思维
  • 2.3 痛点三:产品创新思维停留于“工业4.0”前夕
  • 2.4 痛点四:服务体系没有及时更新
  • 2.5 痛点五:企业转型定位时找不到角度
  • 2.6 痛点六:用原有商业模式做企业电商平台
  • 2.7 痛点七:理不清电商生态链的资源
  • 2.8 痛点八:产品形象与电商平台形象没有统一
  • 2.9 痛点九:仍用传统方式做宣传推广
  • 2.10 痛点十:为了营销而营销的阵旧方式
  • 2.11 小结
  • 第3章 小米品牌文化多元化
  • 3.1 小清新风:解决企业产品创新与稳定的矛盾
  • 3.1.1 小清新实例
  • 3.1.2 时尚与企业的关系
  • 3.2 用户体验:解决企业专注与多元化的矛盾
  • 3.2.1 用户体验产品的概念
  • 3.2.2 从小米的产品大全发现用户体验
  • 3.2.3 用户体验、发烧友与粉丝文化
  • 3.3 设计是利器:解决鼓励创新与严格纪律的矛盾
  • 3.3.1 服务设计
  • 3.3.2 无设计
  • 3.3.3 参与式设计
  • 3.3.4 用户体验设计
  • 3.3.5 互动设计
  • 3.4 自主文化:不仅管理人还管理产品定制之道
  • 3.4.1 雷军的管理之道
  • 3.4.2 刘德的管理之道
  • 3.4.3 黎万强的管理之道
  • 3.4.4 自主、人性与产品定制
  • 3.5 制造业革命信仰:解决理想主义与务实主义的距离矛盾
  • 3.5.1 小米信仰 中国制造业更美好
  • 3.5.2 信仰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钥匙
  • 3.6 互联网亚文化:解决专业与非专业的矛盾
  • 3.6.1 孩子气是互联网亚文化一大调味剂
  • 3.6.2 孩子气有助于互联网创意文化
  • 3.7 互联网创意文化:增加品牌多元化
  • 3.7.1 小米的创意文化实例
  • 3.7.2 移动互联网生活方式
  • 3.8 小结
  • 第4章 小米互联网思维的创新之处
  • 4.1 小米互联网思维如何打造智能工厂为一大前例
  • 4.2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一:口碑互动思维
  • 4.3 互联思维的特点二:产品媒介思维
  • 4.4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三:产品平台思维
  • 4.5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四:产品简化思维
  • 4.6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五:产品极致思维
  • 4.7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六:产品迭代思维
  • 4.8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七:产品跨界思维
  • 4.9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八:产品社交思维
  • 4.10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九:用户参与思维
  • 4.11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用户社交思维
  • 4.12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一:用户媒介思维
  • 4.13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二:用户体验思维
  • 4.14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三:共享思维
  • 4.15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四:免费思维
  • 4.16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五:娱乐思维
  • 4.17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六:流量思维
  • 4.18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七:社会化思维
  • 4.19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八:转化思维
  • 4.20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九:打破定势思维
  • 4.21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二十:数据思维
  • 4.22 小结
  • 第5章 小米产品微创新
  • 5.1 风格定制与小米产品微创新的重要性
  • 5.1.1 产品风格带来商机
  • 5.1.2 小米手机自定义风格
  • 5.1.3 小米手机自定义风格的优势
  • 5.2 用户体验是商机,更是产品微创新的来源
  • 5.3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 5.4 小米论坛相当于苹果用户体验店
  • 5.5 用户体验流程
  • 5.6 小米如何重视用户体验流程的细节
  • 5.7 用户参与下的隐性知识是小米产品灵感的来源
  • 5.7.1 产品创新的DNA原理
  • 5.7.2 理解用户体验下的隐性知识
  • 5.8 理解用户体验下的隐性知识则是产品的创新来源
  • 5.8.1 小米社区的微创新增强参与感
  • 5.8.2 小米手机官网的微创新:企业网站电子商务化
  • 5.9 粉丝文化、情景设计与微创新
  • 5.10 小米产品微创新下的生态圈
  • 5.10.1 软性产品与硬性产品的概念
  • 5.10.2 3C产品、智能产品、移动产品等硬性产品的概念
  • 5.10.3 小米有哪些软性产品
  • 5.10.4 小米有哪些硬性产品
  • 5.11 性价比也带来微创新
  • 5.11.1 瞄准95%的用户需求
  • 5.11.2 发明新的流水线
  • 5.11.3 生产普通消费者也能买得起的产品
  • 5.11.4 优势是没有先例
  • 5.12 小米供应链也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微创新
  • 5.13 小结
  • 第6章 小米三位一体及时更新传统服务
  • 6.1 服务也需要设计
  • 6.2 人机交互产品与服务设计
  • 6.3 服务设计的研究内容
  • 6.4 服务设计的流程
  • 6.5 从参与感设计服务:小米服务体系微创新
  • 6.6 小米服务体系的特性:快速响应
  • 6.7 小结
  • 第7章 小米定位的角度是为了连接一切
  • 7.1 小米以崭新形象出现在互联网企业中
  • 7.2 小米引领企业电子商务化
  • 7.3 小米重新定义互联网企业
  • 7.4 细节反映互联网手机这一品牌定位
  • 7.5 互联网手机的角度是为了连接一切
  • 7.6 小结
  • 第8章 小米主要用信息内容运营做企业电商平台
  • 8.1 平台思维正在带来全球企业的一场战略革命
  • 8.2 阿里、腾讯等平台型企业早已成功赫然
  • 8.3 阿里平台布局移动电商生态圈:小米平台来了
  • 8.4 小米如何搭建智能手机平台生态圈
  • 8.4.1 智能手机下的媒介行业变革与小米自媒体
  • 8.4.2 智能手机下的电子商务行业变革与小米电子商务
  • 8.4.3 智能手机下的金融行业变革与小米支付
  • 8.4.4 智能手机下的软件行业变革与小米软件
  • 8.4.5 智能手机下的生活变革与小米生活方式
  • 8.5 小米如何加入中国移动电商平台阵局
  • 8.5.1 第三方支付与中国移动电商阵局
  • 8.5.2 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发展
  • 8.5.3 腾讯支付的发展
  • 8.5.4 小米支付
  • 8.5.5 小米C2B电商平台
  • 8.6 小米如何进行信息内容运营
  • 8.6.1 小米信息内容运营与信息革命的关系
  • 8.6.2 小米信息内容运营与企业价值链的关系
  • 8.6.3 小米从Web2.0做电商平台的信息内容运营
  • 8.6.4 小米从Web2.0做智能产品信息内容运营
  • 8.7 小米电商平台的意义
  • 8.7.1 小米电商平台与小米产品价值链
  • 8.7.2 小米电商平台与品牌多元化的关系
  • 8.7.3 小米电商平台激发网络效应
  • 8.8 小结
  • 第9章 从定制做移动电商生态链的资源
  • 9.1 小米的平台之道与苹果的平台之道的对比
  • 9.2 小米品牌核心价值与苹果品牌核心价值的对比
  • 9.2.1 苹果的品牌核心价值:极致的用户体验产品生态圈
  • 9.2.2 小米品牌核心价值: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圈
  • 9.3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小米生活方式
  • 9.4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APP增值服务
  • 9.5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网站创新
  • 9.6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粉丝文化
  • 9.7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智慧地球
  • 9.8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体验经济时代
  • 9.9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制造业转型
  • 9.10 红杉资本看中小米的赛道
  • 9.11 小结
  • 第10章 从用户体验整合产品与电商品牌形象
  • 10.1 小米电商品牌策划
  • 10.2 小米品牌形象基础部分
  • 10.2.1 小米品牌精神层面MI
  • 10.2.2 小米品牌行为规范BI
  • 10.2.3 小米标志设计的奥妙之处
  • 10.2.4 小米米兔与视觉营销
  • 10.2.5 小米品牌命名与广告语的特点
  • 10.3 小米从用户体验进行软硬件与网站形象力整合
  • 10.3.1 从小米标志看小米产品视觉关系
  • 10.3.2 小米品牌整合形象力:原生态为基本风格
  • 10.3.3 小米从用户体验统一品牌形象
  • 10.4 小米手机产品形象设计
  • 10.4.1 小米手机的无设计理念
  • 10.4.2 从小米定义手机产品形象设计系统
  • 10.4.3 小米手机广告:成功应用网络广告与自媒体
  • 10.5 小米官方网站与子网站设计风格
  • 10.6 小米商城APP与小米移动电商的树立
  • 10.7 小米手机官网新版与小米移动品牌策略
  • 10.8 小米发布会与小米品牌设计理念
  • 10.9 小米用户体验店与小米品牌整合的意义
  • 10.10 小米平面广告突出个性定制
  • 10.11 小结
  • 第11章 产品口碑宣传为王
  • 11.1 小米品牌形象代言人:CEO雷军
  • 11.2 产品内容运营:让用户运营内容
  • 11.3 新媒介特点:分众、精准、个性、交互、口碑、长尾
  • 11.4 小米网站与产品内容整合:互联网手机本身就是互联网媒介
  • 11.5 小米口碑中网络编辑的素养与价值
  • 11.6 媒介口碑之一:小米社区运营
  • 11.7 媒介口碑之二:小米主题活动与粉丝文化
  • 11.8 媒介口碑之三:小米自媒体的强大
  • 11.9 媒介口碑之四:小米米兔卡通的力量
  • 11.10 媒介口碑之五:小米微信
  • 11.11 媒介口碑之六:小米贴吧
  • 11.12 从小米看电子商务与新媒体:融合后的媒体特点
  • 11.13 小米媒体口碑的专业性:读者体验与场景营销
  • 11.14 小米口碑销售颠覆传统厂商销售模式
  • 11.15 小结
  • 第12章 社会化的体验营销来临
  • 12.1 社会化体验营销: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营销流程
  • 12.2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苹果体验营销的对比
  • 12.3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轻资产营销
  • 12.4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互动营销
  • 12.5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精准营销
  • 12.6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微信营销
  • 12.7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移动互联网整合营销
  • 12.8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个性定制
  • 12.8.1 个性化定制智能产品与服务
  • 12.8.2 为客户量身定制互联网金融项目
  • 12.9 小米社会化营销与中国互联网经济趋势
  • 12.9.1 中国互联网品牌趋势
  • 12.9.2 小米团队源自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精英
  • 12.10 小米模式复制到全球的要点
  • 12.11 小结
  • 第13章 探寻小米生活方式下的明天
  • 13.1 苹果改变世界的根本是平台战略
  • 13.1.1 苹果移动操作系统的平台特点为封闭
  • 13.1.2 苹果平台战略与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
  • 13.1.3 苹果平台战略第四步:码农改变世界
  • 13.1.4 小米、谷歌与苹果平台成各行业移动终端应用
  • 13.2 小米移动操作系统的平台特点不只是开放
  • 13.2.1 小米强调MIUI操作系统个性定制功能
  • 13.2.2 小米生态圈深深扎根于生活方式,强调参与
  • 13.2.3 小米移动互联网平台,强调开放
  • 13.2.4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将成就移动互联O2O模式
  • 13.3 小米互联网手机想成为连接一切的入口
  • 13.3.1 微信、QQ、腾讯微博可能将是腾讯的移动入口
  • 13.3.2 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也想成为移动入口
  • 13.3.3 智能手机将是小米的移动互联网入口
  • 13.4 小米随传统行业互联网+跨界发展而发展
  • 13.4.1 小米对房地产等行业互联网变革的深远意义
  • 13.4.2 小米C2B对跨界、多元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 13.5 小米加入移动互联O2O
  • 13.5.1 小米移动互联O2O模式探寻
  • 13.5.2 小米从MIUI操作系统着手移动互联O2O平台
  • 13.5.3 小米从平台抢购功能着手移动互联支付与O2O闭环
  • 13.5.4 小米从自媒体着手移动互联O2O碎片化管理
  • 13.5.5 小米从生活场景着手移动互联O2O终端体验
  • 13.5.6 小米从人着手移动互联O2O销售渠道
  • 13.5.7 小米从定制着手移动互联O2O下的传统行业变革之道
  • 13.6 小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