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0千字
字数
2019-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是《百科知识》杂志2019年第16期。
内容简介
本期封面文章《良渚古城遗址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为何高校课堂被“冷落”
-
良渚古城遗址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
-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个归来的约定
-
帕金森病被证实起源于肠道
-
咖啡有助燃烧脂肪
-
菠菜真能让人变成“大力水手”
-
我国第一颗海上发射的火箭
-
当铁成为“燃料”
-
加氟空调与水冷空调到底有何不同
-
科学流言榜
-
与“吃瓜”有关的六个冷知识
-
浩瀚的太空有颗百科全书星
-
千年古莲子为何能够“复活”
-
你知道吗
-
烤串不健康,真的不能吃了吗
-
古筝:别有深情一万重
-
可怖狼桃与洋柿子
-
布尼奥尔番茄战“血海”中的狂欢
-
2030年全球人口将达85亿
-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世界第一
-
沙漠里的古老“冰箱”
-
从尼布楚到涅尔琴斯克
展开全部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了帕金森病起源于肠道并经迷走神经传输到大脑的证据,这为帕金森病研究提供了一种更为准确的新模型。帕金森病的最大特征在于大脑细胞中错误折叠的 α- 突触核蛋白的累积。此前研究发现,患有帕金森病的人其控制肠道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也积聚了错误折叠的 α- 突触核蛋白。为了研究这种蛋白是否可以沿着被称为迷走神经的神经束传播,研究人员将实验室合成的该蛋白注入数十只健康小鼠的肠道,并在注射后 1 个月、3 个月、7 个月和 10 个月对小鼠脑组织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错误折叠的 α- 突触核蛋白开始出现在迷走神经与肠道相连的地方,并继续扩散到大脑各个部位。研究人员随后切除了一组小鼠的迷走神经,并将错误折叠的 α- 突触核蛋白注入其内脏。经过 7 个月的观察发现,迷走神经断裂的小鼠并没有表现出完整迷走神经小鼠身上的细胞死亡现象。这表明,切断神经似乎可以阻止错误折叠的 α- 突触核蛋白的传播。
两片陶片开启世纪大发现
良渚文化的发现以及良渚文明的确认,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关于它的故事,还要从 20 世纪 30 年代说起。1936 年,年仅 24 岁的施昕更任职于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今浙江博物院前身),他被馆方派去参与杭州古荡的田野考古发掘,记录地层情况。在接触出土的石器后,施昕更敏感地意识到,家乡良渚镇屡有出土的石器,应与古荡出土的石器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基于探究遗址的 “狂炽兴趣”,第二天,他便匆忙赶赴良渚镇开展田野考古调查,“终日踯躅于田野阡陌之间,不以为苦”。当年 11 月 3 日,施昕更在一个干涸的水塘边采集到两片黑色有光陶片,从而发现了良渚棋盘坟遗址。至次年 3 月 20 日,施昕更先后 3 次代表西湖博物馆发掘了棋盘坟、横圩里等 6 处遗址,搜集到大量古物,并出版了《良渚 —— 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这份报告不仅第一次准确无误地向学术界展示了以黑陶为特征的良渚遗址的文化面貌,而且第一次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记录了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情况,成为日后良渚文化和良渚玉器大放异彩的先声。1959 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 “良渚文化” 的名称。1973 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使人们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礼器,将一直被视为 “周汉古玉” 的玉器放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标,自此,揭开了长期笼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纱。之后,考古人员在良渚、瓶窑一带相继发现反山显贵者墓地,瑶山、汇观山祭坛与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筑基址,塘山 “土垣” 等大型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大批良渚时期的村落遗址和墓地,它们共同构成了分布密、类型多、规格高的遗址群落。学者们称之为 “良渚遗址”,它是整个良渚文化的中心。2007 年,良渚古城重见天日。这一发现标志着在几十年的考古历程中,继发现良渚遗址、命名良渚文化后的又一重要阶段 —— 确立了良渚文明。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真正将野生番茄引种并培育为食物的是美洲古老的阿兹特克人。阿兹特克人为印第安人的一支,约在 1.5 万至 1 万年前,从亚洲经过冰封的白令海峡到达加拿大,再南下寻找气候较为暖和的地方定居。后来他们在墨西哥一带开疆拓土,建立与印加、玛雅齐名的美洲第三大古文明。在农业方面,阿兹特克人耕作方式十分原始,《玛雅、印加和阿兹特克文明》一书中认为:“阿兹特克人的耕作方法与玛雅人、印加人的相似,都为刀耕火种,他们从来没发明过犁。耕种时一个人用棍子在地上打个洞,另一个人把种子放进洞里,然后用土覆盖种子。” 尽管生产方式落后,但他们却培育了多种蔬果和经济作物,如 “牛油果,多种豆子,南瓜,番薯和番茄等,不同的庄稼长在不同的低地中。主要的低地作物包括棉花、木瓜、橡胶、可可豆等”。阿兹特克人不止种植番茄,他们还大量使用这种果蔬。《美洲印第安人对世界贡献的百科全书》的 “炖菜” 条目援引据西班牙牧师弗雷・伯纳多・德・萨哈贡的描述说,在阿兹特克市场上出售的炖菜由蔬菜和肉做成,其中深受当地人喜欢的一种炖菜是用辣椒、番茄和蔬菜、南瓜子做成的。萨哈贡详细记述了一个以黄辣椒、番茄和鱼肉为主料,青蛙、蝌蚪、蝗虫和虾等为辅料做的炖菜,他还饶有兴趣地提到,阿兹特克厨师的炖菜无所不包,小白鱼、未熟的李子、黄辣椒和番茄熬成的炖菜也颇受欢迎。除了炖菜,阿兹特克人还创造性发明了 “番茄酱”。《新墨西哥的西班牙文化和艺术》一书特别提到:16 世纪,精于农艺的阿兹特克人已经把番茄培育成多种不同的类型,番茄不同的生长阶段都可以进入阿兹特克人的菜谱。例如,未成熟的绿色番茄薄片就出现在许多阿兹特克人的菜肴中,而成熟的番茄和辣椒混合在一起,再配上豆类,就能做成一种酱 —— 这也是今天沙拉酱的来源。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