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9千字
字数
2021-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汇集了作者30余年自我理论研究之精华,提出了真正实现个体自身价值的核心因素,并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即自我理论)来建构世界和解释经验,从而在相同的情境中展现出不同的思考、感受和行动。
有两种持不同自我理论的人:实体论者和增长论者。实体论者的自我理论中仅包含内在的、固定的、静止的自我和世界,增长论者的自我理论则指向一个动态的自我和世界。受实体论与表现目标支配的人,需要一次又一次逃避风险,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而受增长论与学习目标驱动的人则会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努力的结果如何,始终持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
作者主张,教育者要努力使学生获得一种信念系统:努力是被期待与享受的事情,而挫败是有教育意义和挑战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开启社会心理学的“文化自觉” “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第二辑)总序
- 译者序
- 作者序
- 前言
- 第一章 什么促进适应性动机?四种信念与四个事实
- 理解智力和成就的两种框架
- 智力固定理论
- 智力可塑理论
- 一个关于自尊的不同观点
- 第二章 一蹶不振还是越挫越勇:无助反应与掌握定向反应
- 无助模式与掌握定向模式
- 无助模式
- 掌握定向模式
- 日常学习中的无助和掌握定向反应
- 关于两种模式的几点思考
- 第三章 成就目标:为了看起来聪明还是为了学习
- 目标引发无助还是掌握定向反应
- 目标与课堂学习
- 第四章 智力固定还是可变?智力理论影响成就目标
- 智力理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目标吗?
- 操纵大学生的智力理论
- 内隐理论与表现目标的意义
- 第五章 智力理论预测(并造就)成就差异
- 在充满挑战的过渡期取得成就
- 关于智力理论与初中学业成绩关系的更多发现
- 大学期间的智力理论
- 通过教授增长论缩小成就差距:减少刻板印象威胁
- 智力理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第六章 智力理论造就努力高低
- 努力的意义
- 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聪明?
- 第七章 内隐理论及目标预测自尊和抑郁
- 目标如何影响抑郁
- 自尊与自我价值浅谈
- 第八章 信心与成功为什么不够?
- 信心为何不起作用
- 成功能塑造掌握定向反应吗?
- 案例:聪慧的女孩们
- 成功训练的作用
- 第九章 智商重要吗?
- 智商分数代表什么?
- 潜能可以测量吗?
- 智力到底是什么?
- 谁更聪明:勤奋的还是不勤奋的?
- 第十章 内隐理论影响社会性应对
- 社会情境中的无助和掌握定向模式
- 社会性目标
- 人格理论
- 内隐理论预测亲密关系中的目标
- 内隐理论对现实关系的影响
- 第十一章 评判与标签化他人:内隐理论的另一个作用
- 评判自己还是评判他人
- 通过他人的成败来评判其智力
- 通过他人行为判断其人格特征
- 关于快速判断的更多研究
- 内隐理论会导致评判和标签化他人的差异吗?
- “评判特质很容易”的信念
- 第十二章 人有改变的潜能吗?
- 关于“特质天生”的信念
- 儿童对于遗传和环境的看法
- 关于改变的潜能
- 一个做错了事的人会怎样?
- 第十三章 持有与形成刻板印象
- 实体论会引发刻板印象吗?
- 刻板印象错了吗?
- 第十四章 一切的开端:幼儿关于好坏的理论
- 有关幼儿无助反应的证据
- 无助与惩罚预期
- 对批评的无助反应
- 惩罚预期
- 关于“坏”的自我评价
- 幼儿关于“坏”的理论
- 关于“坏”的思考
- 第十五章 表扬与批评:脆弱性的起源
- 批评与无助及掌握定向反应
- 表扬与无助及掌握定向反应
- 条件性自我价值
- 第十六章 称赞智力:过多的表扬适得其反
- 智力表扬与努力表扬的启示:赞赏努力就够了吗?
- 鼓励成就的启示
- 对于低成就者
- 对于高成就者
- 对于成绩好的女生
- 智力表扬总是负面的吗?
- 第十七章 对自尊的误解
- 关于自尊的另一种观点
- 两种自尊观的启示
- 讲出实话
- 对待同伴的态度
- 总结
- 第十八章 人格、动机、发展与自我:理论反思
- 关于人格与动机的理论
- 特质理论
- 动机理论
- 人格的生物学理论
- 弗洛伊德的理论
- 成长导向的人格理论
- 关于自我的理论
- 社会认知理论:“意义系统”视角
- 归因理论、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
- 人格的目标理论
- 对发展的启示
- 对心理健康的启示
- 心理健康的认知理论
- 心理健康的应对理论
- 发展和心理健康
- 第十九章 对争议的最后讨论
- 过度努力不可取吗?
- 坚持总是好的吗?
- 自信在增长论框架中是不必要的吗?
- 既然实体论是非适应性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这么想?
- 我们的社会不需要表现目标吗?
- 学习目标意味着更低的标准吗?
- 凡事都要充实愉快吗?
- 条件性自我价值错在哪里?
- 很多行为难道不是基因导致的吗?
- 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能会不会太天真?
- 我们的一生:表现目标还是学习目标?
- 参考文献
- 附录:内隐理论、信心与目标的测量
- 内隐理论的测量
- 自我理论与他人理论
- 特定领域的内隐理论与一般领域的内隐理论
- 实体论与增长论的题目
- 信效度参考
- 儿童智力理论量表——自我版
- 成人智力理论量表——自我版
- 人格内隐理论量表——他人版
- 成人一般内隐理论量表——他人版
- 关于他人的道德内隐理论量表(成人用)
- 关于世界的内隐理论(成人用)
- 信心的测量
- 对自身智力的信心测量
- 对自身人格的信心测量
- 对他人道德的信心测量
- 目标的测量
- 任务选择式的目标测量
- 题目选择式的目标测量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