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评述第二语言课堂习得研究的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二语课堂习得研究的探讨范围、历史趋向、主要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介了过去几十年来国际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对二语课堂教与学诸多方面的主要研究及重要发现,书中提供大量经典研究案例及汉语二语课堂研究案例,理论介绍详实,历史脉络清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开篇
  • 第一章 第二语言课堂习得研究概说
  • 第一节 第二语言课堂习得研究的基本定义
  • 一、第二语言
  • 二、课堂
  • 三、习得
  • 四、研究
  • 第二节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历史变迁
  • 一、翻译法
  • 二、听说法
  • 三、交际法
  • 四、任务教学法
  • 五、后方法论
  • 第三节 第二语言课堂习得研究的历史回顾
  • 一、早期二语课堂研究
  • 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二语课堂研究
  •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二语课堂研究
  • 第四节 解读第二语言课堂习得的主要理论框架
  • 一、计算模式学派
  • 二、社会文化理论学派
  • 第五节 用于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一、描述式研究
  • 二、实证法研究
  • 三、常用测量工具
  • 四、混合型研究(Hybrid)
  • 五、统和分析(Meta-Analysis)
  • 六、行动研究
  • 第六节 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简要回顾
  • 结语与思考
  • 深度阅读推荐
  • 第二章 第二语言课堂语篇
  • 第一节 第二语言课堂语篇研究
  • 一、课堂互动:Flanders的“互动分析类别表”
  • 二、交际课堂“语言教学交际行为记录分类”
  • 三、三段式课堂话题链
  • 四、话轮转换和话语修复
  • 五、“鹰架”搭建:社会文化理论下的二语课堂语篇
  • 第二节 第二语言课堂上的教师
  • 一、教师语言
  • 二、教师课堂提问
  • 三、第一语言/目的语言使用
  • 四、教师教学理念与课堂实际行为
  • 第三节 第二语言课堂上的学生
  • 一、课堂学习者习得发展规律
  • 二、课堂母语使用
  • 三、二语课堂的参与量
  • 第四节 来自汉语第二语言课堂的案例
  • 一、案例呈现
  • 二、案例小结
  • 本章结语与思考
  • 深度阅读推荐
  • 第三章 第二语言课堂互动
  • 第一节 互动理论的历史回顾
  • 一、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说
  • 二、Long的互动假说
  • 三、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
  • 四、Schmidt的注意力理论
  • 五、Gass的互动模式
  • 第二节 互动、理解、习得和课堂教学
  • 一、互动输入与理解
  • 二、互动输入与语言形式习得
  • 三、课堂互动与习得
  • 第三节 课堂任务特点与互动意义协商
  • 一、信息互换是否必须
  • 二、信息互换是单向还是双向
  • 三、开放式任务还是封闭式任务
  • 四、任务目标一致与否
  • 五、任务题目
  • 六、学习者特点
  • 七、组内成员语言水平与互动质量
  • 第四节 社会文化理论与课堂互动研究
  • 一、教师单班课上的“鹰架”搭建
  • 二、师生互动搭建“鹰架”
  • 三、生生互动互建“鹰架”
  • 四、从合作关系看生生互动效果
  • 第五节 来自真实课堂的互动研究案例
  • 一、案例呈现
  • 二、案例小结
  • 结语与思考
  • 深度阅读推荐
  • 第四章 课堂任务教学与语言产出
  • 第一节 互动-认知学派对课堂任务和语言产出的解读
  • 一、“课堂任务”定义
  • 二、Pica的课堂任务排序框架
  • 三、Skehan的任务教学框架
  • 四、Robinson的三维任务框架
  • 五、两个与语言产出相关的理论框架
  • 第二节 任务实施条件对语言产出的影响
  • 一、任务前计划
  • 二、任务预演(重复)对语言产出的影响
  • 三、任务中计划
  • 第三节 不同类型课堂任务与语言输出
  • 一、形式聚焦任务
  • 二、多层型任务
  • 第四节 任务教学法的反面声音
  • 结语与思考
  • 深度阅读推荐
  • 第五章 语言形式教学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理论框架和分类
  • 一、研究背景
  • 二、理论框架
  • 三、课堂语言形式教学分类
  • 第二节 语言形式教学的相对有效性研究
  • 一、显性语法规则讲解
  • 二、意识提高教学
  • 三、输入加工与传统教学
  • 四、强化输入教学
  • 五、强制输出与强化输入
  • 六、无特定目标的语言形式教学
  • 第三节 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
  • 一、Norris & Ortega的统和研究
  • 二、显性教学效果的持久性
  • 三、显隐性知识测量工具
  • 四、显隐性教学与语言形式的复杂度
  • 第四节 词汇、语音、语用形式教学
  • 一、课堂词汇教学
  • 二、课堂语音教学
  • 三、课堂语用知识教学
  • 结语与思考
  • 深度阅读推荐
  • 第六章 第二语言课堂上的纠错反馈
  • 第一节 偏误分析
  • 第二节 重要理论流派对纠错反馈的解读
  • 一、行为主义理论
  • 二、中介语理论
  • 三、可理解输入假说
  • 四、互动假说
  • 五、社会文化理论
  • 第三节 围绕纠错反馈的主要研究回顾
  • 一、课堂纠错反馈的必要性
  • 二、课堂纠错反馈过程
  • 三、教师对课堂纠错反馈的态度
  • 四、学生对纠错反馈的态度
  • 五、教师纠错反馈类型
  • 六、学生纠错反应:“领悟回应”和“修正”
  • 七、汉语二语课堂纠错反馈描述性研究
  • 第四节 围绕重述式的讨论
  • 一、关于重述式的双面解读
  • 二、纠错反馈的有效性评估
  • 三、“重述式”纠错的显隐度
  • 四、重述式纠错与学生语言水平及所涉语言形式
  • 五、重述式纠错与教学环境
  • 六、重述式纠错与学生个体差异
  • 七、重述纠错研究小结
  • 结语与思考
  • 深度阅读推荐
  • 第七章 个体差异与第二语言课堂
  • 第一节 学习动机
  •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 二、学习动机与具体教学环境
  • 三、课堂学习动机训练
  • 第二节 语言天赋
  • 一、语言天赋
  • 二、语言天赋与二语课堂教学
  • 第三节 交际意愿
  • 第四节 语言学习焦虑
  • 第五节 学习策略
  •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 二、学习策略训练研究
  • 三、汉语学习策略研究
  • 结语与思考
  • 深度阅读推荐
  • 结篇
  • 一、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理论、范围和方法要点重述
  • 二、汉语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综述
  • 三、余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