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专题:科技与金融融合逻辑与建议。

内容简介

本期重点文章《提升我国大豆供给能力路径刍议》《基于专利分析的海洋碳封存技术》《德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化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复兴路上的科学家精神 俞鸿儒:一封决心书
  • 基于科技创新链视角的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研究
  • 构建制度环境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学研究
  • 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赋能企业高质量创新
  •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知识产权策略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视野中重大科技项目选题机制研究
  • 重大突发事件对粮食安全风险的影响
  • 适应新发展阶段的中国消费品标准化战略转型研究
  • 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发展的趋势、国内外实践与建议
  • 全球主要经济体企业科技创新版图分析及启示——中国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 提升我国大豆供给能力路径刍议
  • 通用模型的伦理与治理:挑战及对策
  • 如何引进、用好和留住人才?——国家科研机构人才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基于教育实践的多案例循证研究
  • 德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化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 智库科学与工程:新型高端智库建设从专业化、科学化走向学科化—潘教峰研究员访谈
  • 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思考
  • 基于专利分析的海洋碳封存技术
  • 附录1 海洋碳封存相关技术专利检索策略
  • 政策速览
  • 2022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行活动正式开启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顾党百年辉煌历史,高瞻远瞩、举旗定向,让我心潮澎拜、倍感鼓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前的中国,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现在的中国已实现小康;百年前的中国经济衰败,如今的中国可以在疫情期间实现经济正增长,如今的中国令人瞩目。这百年间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奋斗。如今,正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新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要更加努力奋斗,发扬革命先辈的 “红色 " 精神,扬起时代风帆,去乘风破浪,描绘新中国的新蓝图!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利用重大科学计划和战略创新平台的竞争优势,吸引、聘用和激励一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是各国国家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文章以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国家科研机构为案例,重点分析了其在人才集聚、人才环流、人才激励中的作用机制。文章指出,我国国家科研机构应加大国际化人才吸引与集聚能力,优化稳定与流动适度结合的人才结构,改进科研人员薪酬结构与水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构建制度环境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学研究

        构建制度环境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学研究摘要 包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对科学研究活动的资助有助于缔造新产品和催生新业态,进而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较高的经济回报。但科学研究活动具有高风险、不确定性等特征,与追求利润导向的社会资金天然存在鸿沟,难以获其青睐。针对这个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我国社会资金投入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社会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对政府引导基金和领军企业愿意重金投入科学研究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研究科学活动逻辑与资本投资逻辑共生协同的可能性,提出应加强公共政策的体系化设计,消弭和平滑投资风险、助推投资偏好沿创新链前移,建构驱动社会资金向科学研究集聚的支撑性制度环境。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智库类期刊,其定位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该刊重点刊登两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以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的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