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4千字
字数
2022-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多层级治理的角度观察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包括澜湄流域水资源问题及成因,国家、区域以及全球层面澜湄水资源治理的内容与效应等。
内容简介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一方面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效应,通过促进社会参与加强治理效果,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政府间国际组织与国家和次区域的结合不够,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有序性有待提升。
中国在未来仍需要与地区国家、区域和全球治理机制进行合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开展澜湄水资源多层级治理,对水资源治理的国内与跨境因素同等重视,促进澜湄合作机制与既有地区机制共同发展,强化技术性合作,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并重视公共外交的作用,以促进流域国家间互信水平的提升,从而增强治理效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辑委员会
- 总序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框架
- 四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澜湄流域水资源问题的特点与表现
- 第一节 澜湄流域水资源问题的特点
- 一 澜湄流域特殊的环境情况
- 二 澜湄流域水资源多层级治理的国家间因素
- 第二节 不合理的水权分配
- 一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因素
- 二 水电设施造成的分水问题
- 第三节 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水平下降
- 一 生活与工业用水污染
- 二 修建水利设施造成的生态损害
- 第四节 与民生发展相关的其他水资源安全问题
- 一 航运安全问题
- 二 疫病传播
- 小结
- 第二章 澜湄流域水资源问题的成因
-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
- 一 不断提升的水资源风险程度
- 二 逐渐增大的合作治理难度
- 第二节 不稳定的澜湄水资源关系
- 一 缺乏有序协调的流域开发利用
- 二 缺乏互信的流域水资源关系
- 第三节 域外行为体的介入
- 一 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资源合作
- 二 日本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资源合作
- 三 其他域外行为体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资源合作
- 小结
- 第三章 国家层面的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
- 第一节 中国对澜沧江水资源治理的基本政策
- 一 中国历史上的澜沧江水资源治理政策
- 二 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八大前的澜沧江水资源治理政策
- 三 新时代中国的澜沧江水资源治理政策
- 第二节 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水资源治理政策
- 一 对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认同
- 二 国内政策的弱沟通性
- 第三节 国家层面进行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的效果
- 一 流域国家经济发展的提升
- 二 水资源治理的国家间协调
- 三 尚未充分解决的水资源纷争
- 小结
- 第四章 澜湄次区域层面的水资源治理
- 第一节 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机制设立的必要性
- 一 对次区域水资源合作的促进
- 二 协调水资源冲突的需要
- 三 培育水资源合作文化的要求
- 第二节 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机制
- 一 湄公河委员会
- 二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机制中的水资源治理
- 三 澜湄合作机制的水资源治理
- 四 东盟的水资源治理
- 第三节 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机制的效应
- 一 协调合作的平台
- 二 可持续性治理的保证
- 三 治理机制设置不完善
- 小结
- 第五章 全球治理视域下的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
- 第一节 政府间国际组织与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
- 一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遵循
- 二 全流域整体治理
- 三 联合国对澜湄水资源治理的参与
- 四 澜湄水资源与能源、粮食的联系
- 第二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
- 一 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推崇
- 二 合作参与意识的倡导
- 三 对跨境水资源治理的分析研究
- 四 学术活动对水资源治理意识的提升
- 五 水资源治理的社会动员
- 第三节 全球治理视域下澜湄流域水资源治理的效应
- 一 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效应
- 二 社会参与对治理效果的提升
- 三 政府间国际组织与流域治理的低结合度
- 四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弱有序性
-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