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0千字
字数
2013-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诠释与重建》研究船山《四书》哲学诠释与宋明道学传统。
内容简介
《诠释与重建》以“经典与诠释”为研究进路,致力研究船山对《四书》的哲学诠释及其对宋明道学《四书》解释传统的批判继承,突出其中的道德论、心性论、工夫论、解经学,试图呈现其中的儒学思想和理学思想作为船山哲学之部分的意义,阐明其思想与宋明道学运动的关联。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言
- 一 心路
- 二 取向
- 三 渊源
- 四 定位
- 概说
- 读《大学》
- 第一章 船山的《大学》诠释及思想特色
- 一 道学判释
- 二 智为性体
- 三 明德之心
- 四 持志正心
- 五 以诚灌意
- 六 守理不动
- 七 格致相因
- 八 余论
- 读《中庸》
- 第二章 船山的《中庸》首章诠释及其思想
- 一 “中”之诸义
- 二 道心人心
- 三 中和皆体
- 四 未发为性
- 五 戒惧慎独
- 六 余论:《四书笺解》与《四书训义》
- 读《论语》
- 第三章 船山《论语》诠释中的理气观
- 一 理气无分体,德才有合用
- 二 以理治气,以理养气
- 三 天命之理与气数之命
- 第四章 船山气质论与气质人性论
- 一 质以函气,气以函理
- 二 形质之体与形后之气
- 三 “性善”说与“性近”说
- 第五章 船山思想的理欲观
- 一 情者己也
- 二 己者性也
- 三 存理遏欲
- 四 《孟子说》的天理人欲之辨
- 读《孟子》
- 第六章 船山哲学的气体论与气善论
- 一 气善论
- 二 气体论
- 三 气几论
- 四 气化论
- 五 气理论
- 第七章 船山《孟子》诠释中的心性情论
- 一 心含性而效动
- 二 性为体,心为用
- 三 心未即理
- 四 尊气以尽心
- 五 继之者善,善成之性
- 六 形色即天性
- 七 后天之性
- 八 四端非情,恶根于情
- 第八章 船山《孟子说》的工夫论
- 一 养气
- 二 知言
- 三 持志
- 四 集义
- 五 夜气
- 六 知性尽心
- 七 存心养性
- 八 求放心
- 九 总论为学之道
- 《思问录》
- 第九章 船山《思问录》内篇思想研究
- 一 论理气、动静、神化
- 二 论心、性、情
- 三 论善恶工夫
- 四 论有无、体用
- 五 批判虚论,回归张周
- 《正蒙注》
- 第十章 “存神尽性,全而归之”——船山《正蒙注》的思想宗旨
- 一 贞生死以尽人道
- 二 明人道以为实学
- 三 安身立命的基点
- 四 圣学正统的重建
- 五 小结
- 第十一章 船山《正蒙注》的善恶生死论
- 一 安生安死
- 二 全生全归
- 三 不留不挠
- 四 理学渊源
- 五 余论
- 第十二章 船山《正蒙注》的存神尽性论
- 一 性以健顺为体
- 二 性善人之独
- 三 心函氤氲
- 四 肖太和之本体
- 五 存神尽性
- 六 余论
- 第十三章 船山《正蒙注》的氤氲神化论
- 一 太和本体
- 二 阴阳气化
- 三 神、气、理、诚
- 四 小结
- 附录 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重回“哲学史”诠释的一个例子
- 一 吴澄的理“非别有一物”说
- 二 罗钦顺的“理气一物”说
- 三 王廷相的“性出乎气”说
- 四 刘宗周的“气质之性”说
- 五 王夫之的“气质中之性”说
- 基本文献和主要书目
- 主要名词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