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既可供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工程建设者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电子政务专业和从事智慧城市研究的师生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篇,重点阐述了智慧政府在虚拟政府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共同进化方法论在智慧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为技术篇,描述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智慧政府建设带来的便利和推动作用。第三部分为服务篇,重点做了业务分类和描述,为今后业务发展扩充提供了基础的描述方法框架。第四部分为运营篇,重点强调了智慧政府的第三方运营和服务机制的建立。第五部分为实践篇,列举了北京、苏州、深圳等城市在智慧政府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未来发展规划。第六部分为产业篇,指出了智慧政府的发展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带来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第七部分为附录,节选了近五年电子政府领域开放标准建设成果和相关的国家指导政策。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编委会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篇 智慧政府之理论篇
  • 第1章 关于智慧政府的概念
  • 1.1 智慧政府概念的由来
  • 1.1.1 从存在形态定义智慧城市
  • 1.1.2 智慧及其诞生
  • 1.1.3 智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
  • 1.2 智慧政府出现的条件
  • 1.2.1 关于“进化型组织”
  • 1.2.2 “内在的创造力”是组织进化的要点
  • 1.3 什么是智慧政府
  • 1.3.1 从功能形态定义智慧城市
  • 1.3.2 智慧政府的概念
  • 1.4 虚拟政府与实体政府
  • 1.4.1 虚拟政府起源
  • 1.4.2 虚拟政府的形成
  • 1.4.3 虚拟政府的发展
  • 1.4.4 虚拟政府和实体政府的发展关系
  • 第2章 智慧政府设计方法论分析
  • 2.1 复杂系统的传统设计方法
  • 2.1.1 整体论和还原论
  • 2.1.2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 2.1.3 耗散结构理论
  • 2.1.4 共同进化理论
  • 2.2 智慧政府设计方法论分析
  • 2.2.1 FEA方法论对构建智慧政府的启示
  • 2.2.2 IEM方法论对智慧政府建设的启示
  • 2.2.3 协同进化论对智慧政府的建设方法论的启示
  • 第3章 智慧政府的设计概要
  • 3.1 把绩效作为智慧政府发展的引领性目标
  • 3.2 梳理政府业务参考模型
  • 3.3 建立智慧政府云服务平台
  • 3.4 智慧政府的数据治理
  • 3.4.1 数据治理是一种内部数据政体
  • 3.4.2 数据治理是一组数据管理活动
  • 3.4.3 数据治理成果是制度、标准、规范和数据价值
  • 3.5 建立智慧政府应用程序总库
  • 3.6 建立智慧政府协作平面
  • 3.6.1 智慧政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 3.6.2 智慧政府业务需求的差异化和多样性
  • 3.6.3 设计智慧政府中的可进化的业务子系统
  • 3.6.4 培育智慧政府中业务服务智能体
  • 3.6.5 构建智慧政府的智能协作平台
  • 3.6.6 发展智慧政府中的IOA
  • 3.6.7 在智慧政府中人的要素始终处于一个重要地位
  • 第二篇 智慧政府之技术篇
  • 第4章 智慧政府与云计算
  • 4.1 智慧政府与云计算概述
  • 4.1.1 云计算的基本定义
  • 4.1.2 云计算与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 4.1.3 云计算对智慧政府的影响和作用
  • 4.1.4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政府总体框架
  • 4.2 智慧政府PaaS公共应用支撑平台
  • 4.2.1 基于云计算的PaaS公共应用支撑平台
  • 4.2.2 SOA与云计算
  • 4.2.3 PaaS应用支撑平台设计思路
  • 4.2.4 PaaS公共应用支撑平台与标准规范
  • 4.2.5 PaaS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基础功能
  • 4.2.6 总结
  • 4.3 智慧政府SaaS应用服务中心
  • 4.3.1 SaaS与云计算
  • 4.3.2 SaaS应用服务中心设计思路
  • 4.3.3 SaaS应用服务中心与标准规范
  • 4.3.4 SaaS应用服务中心功能
  • 4.3.5 SaaS应用服务体系建设
  • 4.3.6 SaaS建设模式分析
  • 4.3.7 总结
  • 第5章 智慧政府与大数据
  • 5.1 智慧政府与大数据的关系
  • 5.1.1 智慧政府建设是智慧城市的引领示范
  • 5.1.2 智慧政府与大数据关系之辨析
  • 5.1.3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 5.2 政府的大数据如何设计
  • 5.2.1 政府将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
  • 5.2.2 政府大数据设计的总体设计思想
  • 5.2.3 政府大数据的主要技术体系
  • 5.2.4 政府大数据设计的总体逻辑结构
  • 5.2.5 政府大数据设计应用互联与共享交换体系
  • 5.3 大数据服务
  • 5.3.1 智慧是政务信息化的新阶段
  • 5.3.2 多方面入手建设智慧政府
  • 5.3.3 进一步提升智慧政府的大数据服务能力
  • 5.3.4 智慧政府服务案例——政府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
  • 5.4 大数据的标准体系
  • 5.4.1 大数据需要顶层设计
  • 5.4.2 大数据需要标准规范支撑
  • 第6章 智慧政府与物联网
  • 6.1 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和关键要素
  • 6.1.1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 6.1.2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6.1.3 信息基础设施
  • 6.1.4 物联网技术开发及其产业
  • 6.1.5 物联网人才
  • 6.1.6 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环境
  • 6.1.7 信息安全
  • 6.2 物联网体系架构、各类物联网综合应用与运行平台的布局
  • 6.2.1 物联网的基本技术架构
  • 6.2.2 基于关键技术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 6.2.3 物联网综合应用与运行平台的布局
  • 6.3 物联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 6.3.1 实时信息采集技术
  • 6.3.2 物联网传输技术
  • 6.3.3 物联网海量数据融合、存储与挖掘技术
  • 6.3.4 云模式智能化电子政务技术
  • 6.3.5 信息安全技术
  • 6.4 物联网与智慧政务
  • 6.4.1 电子政务、电子社区与物联网发展的关联
  • 6.4.2 从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
  • 6.4.3 物联网的发展将促进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迈向高级发展阶段
  • 第7章 智慧政府与移动互联网
  • 7.1 移动互联网简介
  • 7.2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软件为智慧政府提供平台
  • 7.2.1 传统政务处理面临的问题
  • 7.2.2 社交协作时代来临
  • 7.2.3 企业社会化协作软件
  • 7.2.4 企业2.0对政务2.0的启示
  • 7.2.5 政务智能化服务
  • 7.3 前景展望
  • 第三篇 智慧政府之服务篇
  • 第8章 政务服务
  • 8.1 政务服务分类探究
  • 8.1.1 政务服务分类参考
  • 8.1.2 政务服务分类原则
  • 8.1.3 面向对象分类法
  • 8.1.4 政务服务定义及分类
  • 8.2 政务服务分类表
  • 8.2.1 政务服务分类参考
  • 8.2.2 政务服务编码参考
  • 8.3 政务服务单元描述
  • 8.3.1 收文办理
  • 8.3.2 文件签发
  • 8.3.3 文件交换
  • 8.3.4 信息全文检索
  • 8.3.5 信息关联检索
  • 8.3.6 督查督办
  • 8.3.7 会议管理
  • 8.3.8 车辆管理
  • 8.3.9 办公用品管理
  • 8.3.10 固定资产管理
  • 8.3.11 请假管理
  • 8.3.12 值班管理
  • 8.3.13 考勤统计
  • 8.3.14 即时消息
  • 8.3.15 内部邮件
  • 8.3.16 短信办公
  • 8.3.17 公共服务统计分析
  • 8.3.18 个人日程安排
  • 8.3.19 待办消息服务
  • 8.3.20 双向单点登录服务
  • 第9章 企业服务
  • 9.1 引言
  • 9.1.1 面向企业的服务分类目标
  • 9.1.2 企业服务的核心内容
  • 9.2 企业服务分类
  • 9.2.1 分类原理
  • 9.2.2 分类原则
  • 9.2.3 分类方式
  • 9.2.4 分类特点
  • 9.3 企业服务分类表
  • 9.4 企业服务单元描述
  • 9.4.1 G2B类服务
  • 9.4.2 B2B类服务
  • 第10章 公众服务
  • 10.1 公众服务分类
  • 10.2 公众服务分类表
  • 10.3 公众服务单元描述
  • 10.3.1 身份证办理
  • 10.3.2 结婚证办理
  • 10.3.3 计划生育服务证办理
  • 10.3.4 独生子女证办理
  • 10.3.5 居住证办理
  • 10.3.6 残疾证办理
  • 10.3.7 申请归侨、侨眷身份证明书办理
  • 10.3.8 房产证转移办理
  • 10.3.9 暂住老年人免费乘车证办理
  • 10.3.10 医院信息查询
  • 10.3.11 车辆违章查询
  • 10.3.12 驾驶员积分查询
  • 10.3.13 学校信息查询
  • 10.3.14 继续教育认定
  • 10.3.15 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及单位变更
  • 10.3.16 职业介绍机构查询
  • 10.3.17 失业人员就业登记
  • 10.3.18 社保缴纳情况查询
  • 10.3.19 水电气缴费
  • 10.3.20 空气质量播报
  • 10.3.21 公积金查询
  • 10.3.22 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申请
  • 10.3.23 个人所得税计算服务
  • 10.3.24 购物消费生活服务场所查询
  • 10.3.25 酒店查询预订
  • 第11章 大数据服务
  • 11.1 大数据服务分类
  • 11.1.1 工具类大数据服务
  • 11.1.2 面向应用的大数据服务
  • 11.2 大数据服务单元描述
  • 11.2.1 工具类大数据服务
  • 11.2.2 面向应用的大数据服务
  • 第12章 智能协作平面服务
  • 12.1 智慧政府应用智能协作平面的目标
  • 12.2 智能协作平面表现形式
  • 12.3 智能协作平面主体框架
  • 12.3.1 基于云平台搭建
  • 12.3.2 开放集成的服务
  • 12.3.3 面向Agent设计
  • 12.3.4 软件移动互联网化
  • 12.3.5 流行的前端设计
  • 12.4 智能协作平面服务单元描述
  • 12.4.1 移动办公服务
  • 12.4.2 微门户服务
  • 12.4.3 社交协作服务
  • 12.4.4 知识库服务
  • 12.5 智能协作平面的特点及进化
  • 12.6 协作平面打造智慧政府案例——深圳市罗湖区分享协作平台
  • 第四篇 智慧政府之运营篇
  • 第13章 智慧政府的运营体制
  • 13.1 智慧政府运营模式
  • 13.2 借鉴国内外政府运营经验分析
  • 13.2.1 美国联邦政府Apps.gov网站
  • 13.2.2 中国政府应用程序仓库平台建设
  • 13.3 形成多方参与的产业链运营格局
  • 13.3.1 政府机构职能的进化与转变
  • 13.3.2 标准规范的开放与贯彻
  • 13.3.3 各类政府应用的市场化定位与检验
  • 13.3.4 全民参与、全面智慧
  • 13.4 形成政府单位可运营的程序仓库
  • 13.5 智慧政府运营体制的价值与作用
  • 13.5.1 将政府形态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
  • 13.5.2 提供安全可信的政府一站式应用服务共享
  • 13.5.3 通过应用创新带动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
  • 13.5.4 让民众生活更便捷、更幸福
  • 第14章 智慧政府的运营服务
  • 14.1 智慧政府服务框架
  • 14.2 引入互联网运营模式
  • 14.2.1 形成传统运营与互联网运营的组合模式
  • 14.2.2 解决双边市场定价和集中化两个问题
  • 14.2.3 拓展智慧政府的互联网运营策略
  • 14.3 智慧政府运营内容
  • 14.3.1 智慧政府运营服务保障体系
  • 14.3.2 智慧政府运维服务管理框架
  • 14.3.3 智慧政府信息化监控管理体系
  • 14.4 智慧政府运营重点
  • 14.4.1 建立独立的智慧政府协调机构
  • 14.4.2 建立智慧政府标准化体系
  • 14.4.3 健全智慧政府安全保障机制
  • 14.4.4 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
  • 14.4.5 建立公众导向的服务评价机制
  • 第15章 智慧政府的风险控制
  • 15.1 智慧政府项目常见特点
  • 15.2 智慧政府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 15.2.1 智慧政府项目阶段划分
  • 15.2.2 智慧政府项目风险管理内容
  • 15.2.3 智慧政府项目管理风险分析方法
  • 15.3 智慧政府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实践
  • 15.4 构建风险因素指标体系
  • 15.5 风险管理在智慧政务项目中的思考与探索
  • 第五篇 智慧政府之实践篇
  • 第16章 深圳市罗湖区协同办公平台
  • 16.1 发展历程
  • 16.2 应用现状
  • 16.3 建设情况
  • 16.4 系统特点
  • 16.5 未来发展思路
  • 第17章 北京市海淀区办公云平台
  • 17.1 北京市海淀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历程
  • 17.2 全区办公云平台应用情况
  • 17.3 全区办公云平台公共服务建设情况
  • 17.3.1 办公云平台5大服务中心
  • 17.3.2 办公云平台公共服务总库
  • 17.3.3 办公云平台基础支撑环境
  • 17.3.4 54部门虚拟化部署OA群
  • 17.3.5 智慧海淀办公云平台标准规范
  • 17.4 海淀办公云平台未来发展思路
  • 17.4.1 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区协同办公统筹规划建设模式
  • 17.4.2 由技术创新带动服务水平的提升
  • 17.4.3 加强协同办公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广
  • 17.5 海淀办公云平台未来发展目标
  • 17.5.1 实现服务化建设目标
  • 17.5.2 实现开放性建设目标
  • 17.5.3 实现即时性建设目标
  • 第18章 深圳市福田区行政审批系统
  • 18.1 建设历史
  • 18.2 建设现状
  • 18.3 建设思路
  • 18.4 系统特点
  • 18.5 未来展望
  • 第19章 太仓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 19.1 平台建设历程
  • 19.2 平台建设现状
  • 19.3 平台建设思路
  • 19.4 平台持续运营思路
  • 19.4.1 平台建设与运营面临的问题
  • 19.4.2 如何做好本地区的企业服务
  • 19.5 未来展望
  • 19.5.1 把控主线、开拓创新
  • 19.5.2 转型升级、双管齐下
  • 第20章 北京市西城区数据服务平台
  • 20.1 系统建设历程
  • 20.2 数据建设情况
  • 20.2.1 综合监测数据
  • 20.2.2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
  • 20.3 系统建设成果
  • 20.4 未来展望
  • 20.4.1 全面整合全区各类数据
  • 20.4.2 建立领导服务支持平台
  • 20.4.3 建立移动分析展示系统
  • 20.4.4 建立与新西城发展相适应的监测平台
  • 20.4.5 建立数据推演模型分析平台
  • 20.4.6 统计数据与规划委GIS数据深度整合
  • 20.4.7 建立统计数据考评机制,提高数据的质量及利用率
  • 20.4.8 云计算虚拟化采集平台
  • 20.4.9 物联网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 20.4.10 建立多终端信息的交互协作平台
  • 20.4.11 构建BPM驱动SOA架构下的统计信息化新格局
  • 第六篇 智慧政府之产业篇
  • 第21章 我国智慧政府系统建设模式的发展
  • 21.1 主流的智慧政府系统建设模式
  • 21.2 符合我国特色的智慧政府系统建设模式
  • 21.3 地方政府的智慧政府系统建设模式
  • 21.4 基于产业联盟的智慧政府建设模式
  • 第22章 产业联盟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 22.1 引入标准规范及商业规则
  • 22.1.1 引入统一开放技术标准
  • 22.1.2 引入透明商业规则,提供软件产品交易服务
  • 22.2 联盟机制与智慧政府建设及产业
  • 22.2.1 联盟机制解决分散建设带来的问题
  • 22.2.2 联盟机制促进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 22.2.3 联盟机制实现产业及产业链的落地
  • 第23章 产业联盟模式在智慧政府建设中的实践
  • 23.1 区域智慧政府引入软件应用商店
  • 23.2 区域智慧政府建设实例
  • 第七篇 附录
  • 附录A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
  • 附录B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
  • 附录C 关于重视和加快在我国软件产业领域发展开放标准的建议
  • 附录D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重视和加快在我国软件产业领域发展开放标准情况的报告
  • 附录E 信息技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应用的总体技术要求
  • 附录F 深圳市电子政务应用服务规范
  • 附录G 中关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简介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数据治理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政府数据开放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势在必行。本书通过对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构建障碍分析、动因分析和可行性分析,从而探讨构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的内涵,包括构建的目标、原则和构建方式,即以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为支持,辅之以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的运营模式进行了网络和线下的探索,并从数据整合技术、利益协调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和信息整合手段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从而提出优化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的发展建议。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