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英国家庭心理健康机构塔维斯托克诊所出品,9位一线治疗师兼专业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析师,从精神分析的专业视角,带你理解婴儿到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发展。

内容简介

本套书一共9位作者,全部是英国(乃至世界)权威的家庭心理健康机构——塔维斯托克诊所的督导师。作者的专业背景为儿童与青少年精神分析师,他们研究与关注的是儿童与青少年的潜意识内容,这是其他方向的教育者无法触及的领域。

作者们作为一线的治疗师和教学领域的督导师,对儿童——尤其是婴儿——的情绪发展以及内在世界的形成拥有巨细靡遗的观察经验,所提供的案例和视角十分可靠,并具有普遍意义。

书中通过精神分析的视角,理解婴儿到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发展。儿童与青少年很多时候具有破坏性,对自己或对他人,这让养育者十分头痛,这些行为背后存在着十分复杂的潜意识冲突,是一般的常识性无法解释的内容。书中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0—2岁宝宝想表达什么?》以清晰的解说及丰富的实例,带领读者一览宝宝从出生到2岁、从新生儿到学步儿的内心世界。指导父母如何观察牙牙学语的宝宝;宝宝在情绪上的起伏;宝宝游戏、学习与思考能力的发展;宝宝生理成长和口语表达技巧上的提升;如何给予宝宝适当的回应,训练孩子踏出形成健康性格的第一步。

《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对3岁的孩子如何脱离学步期、扩展社交环境及情感世界提供了详尽说明,包括规矩的养成、面对分离时的处理方式、睡眠和如厕训练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在4—5岁,社交互动与情绪发展会遇到许多重要议题,包括认同、同伴间的游戏、如何面对疾病与丧失,以及如何利用游戏与想象力来处理所面临的难题。

《6—9岁孩子为何喜欢装大人?》介绍了童年中期儿童如何逐渐放下对于家庭的依赖,并将生活重心移向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本书事无巨细地描述了孩子是如何面对所遭遇的问题的,例如欺凌、阅读障碍、父母离异以及交友困难等。作者详细解析了儿童的思维及情绪的起伏,可以作为父母了解孩子的最佳参考。

《10—14岁青少年,你在想什么?》描述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到来?在进入中学的新学校时,父母要如何协助他们?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不断测试着大人的底线,身为成人的我们要如何面对孩子在生理上和情绪上的变化?本书提供了非常务实的建议,帮助父母在这个充满变化的转变阶段,和孩子良好互动,充分达到有“沟”更有“通”的双向目的,共同度过这动辄得咎的青春期。

目录

  • 0—2岁宝宝想表达什么?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成长与陪伴
  • 推荐序二 改变从理解开始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天使般的小宝贝 0—12个月的宝宝
  • 引言
  • 第一章 怀孕、生产和产后头几天
  • 老公,验孕棒出现了两条线!
  • 产房如战场,你准备好了吗?
  • 宝贝,你终于出来了
  • 生产顺利和往后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否有关?
  • 从吃、喝、拉、撒、睡来认识宝宝的人格特质
  • 新手父母要面对的挑战
  • 第二章 宝宝出生后的前6周
  • 坐月子期间的身心照护
  • 新生儿该过随性的生活还是规律的生活?
  • 焦虑不安是一种情绪传染病
  • 你的情绪中有我,我的情绪中有你
  • 新生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吗?
  • 心情低落就代表得了产后抑郁症吗?!
  • 6周之后,宝宝和父母都可以松一口气了
  • 第三章 宝宝3—6个月大
  • 3个月是宝宝成长的重要阶段
  • “施”与“受”的喂奶关系
  • 宝宝可以吃辅食了吗?
  • 宝宝“玩”出感觉来
  • 你家宝贝会乖乖睡觉,还是要哄老半天?
  • 宝贝,拜托不要哭了
  • 6个月大的宝宝开始会思考
  • 第四章 宝宝6—12个月大
  • 宝宝的新发现
  • 嫉妒的毒苹果出现了
  • 爱极了的游戏:珠宝盒
  • 想尽办法引起大人的注意
  • 宝宝的胜利和失落
  • 面对宝宝的跌跌撞撞,父母该怎么做?
  • 为什么我的宝宝做不到?
  • 第五章 当妈妈重回职场时
  • 重返职场,心情矛盾且充满罪恶感
  • 开口说再见,很难!
  • 当宝宝拒绝你的时候
  • 把宝宝交给谁来带?
  • 停止喂母乳了!
  • 准备好进入学步期
  • 第二部分 充满好奇的小东西 1岁宝宝
  • 引言
  • 第一章 1岁宝宝会什么
  • 学讲话
  • 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 第二章 1岁宝宝探索什么
  • 发展好奇心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 单亲家庭的难处
  • 双亲家庭的优势
  • 吃饭时间到啦!
  • 第三章 1岁宝宝在想什么
  • 想知道“我是谁?”
  • 排行各有各的优点
  • 新弟弟或新妹妹会不会抢走妈妈?
  • 宝宝有主见了
  • 家有喷火龙
  • 第四章 1岁宝宝需要什么
  • 需要妈妈陪在身边
  • 亲密关系的爱与苦
  • 规律的生活是宝宝的好朋友
  • 第五章 1岁宝宝的社交生活
  • 外面的世界真奇妙
  • 到不同的团体认识新朋友
  •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未来
  • 第三部分 想独立的小家伙 2岁宝宝
  • 引言
  • 第一章 做自己的小主人
  • 开始思考为什么
  • “我做得到”
  • “不要”
  • 到处惹麻烦
  • 父母扮演安定的力量
  • 第二章 学习照顾自己
  • 自己吃东西
  • 独自睡觉
  • 自己上厕所
  • 有时像大孩子,有时又像小婴儿
  • 第三章 建立自己的人际王国
  • 父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如何同时爱妈妈和爸爸呢?
  • “妈妈,你什么时候生小宝宝?”
  • 兄弟姐妹以及朋友之间的互动与欺凌
  • 家庭以外的社交圈
  • 第四章 陪伴孩子成长
  • 通过“玩”学习思考和探索感觉
  • 鼓励阅读
  • 选择的玩具越简单越好
  • 帮助孩子面对恐惧及噩梦
  • 用简单的话语和孩子沟通
  • 利用电视来照顾孩子,好吗?
  • 做个称职的大人
  • 第五章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 父母一辈子的功课
  • 脱序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担忧
  • 孩子的行为和环境改变有关系
  • 爸爸妈妈,我有烦恼
  • 大人是孩子的支柱
  • 2岁幼儿发展差异很大,别担心
  • 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成长与陪伴
  • 推荐序二 改变从理解开始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叛逆的小小孩 3岁幼儿
  • 引言
  • 第一章 了解你的孩子
  • 内在气质+生活经验=对外在世界的看法
  • 游戏可以带来什么好处呢?
  • 为什么孩子会走进幻想世界里?
  • 要将孩子从幻想中拉出吗?
  • 进入语言高阶班:能表达感受与对话
  • 第二章 家庭亲密网
  •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
  • 对母亲有情色的感受
  • 相信吗?嫉妒会导致睡眠障碍
  • 父母需要偶尔离开孩子,享受二人世界
  • 我要像爸爸妈妈一样
  • 孩子被不同的管教方式给搞乱了
  • 单亲的爸爸或妈妈,孩子还是你的
  • 第三章 家中新成员
  • 怀孕这件大事
  • 兄弟姐妹间的互动关系:友谊与嫉妒
  • 朋友之间的对话讨论
  • 第四章 处理愤怒
  • 通过玩游戏来攻击和发泄愤怒
  • 暴怒的孩子
  • 每一个人都会生气
  • 说“不”需要理由吗?
  • 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棒子:贿赂和威胁
  • 你同意打孩子吗?
  • 第五章 找出问题,解决它!
  • 如厕训练·故意乱尿·尿床
  • 需要一个安静放松的反省时刻
  • 幼儿为什么会睡不好或睡不着呢?
  • 食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 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
  • 当难过的事情来临时
  • 第六章 好棒,上幼儿园了
  • 说再见,很重要
  • 游戏帮孩子转移分离的痛苦
  • 接受集体生活的挑战
  • 把老师当作妈妈
  • 即将进入爱冒险的4岁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感受力强的小大人 4—5岁幼儿
  • 引言
  • 第一章 在家中的生活时光
  • 为什么学校、家中两个样?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微妙关系
  • 兄弟姐妹间的对抗赛
  • 想象游戏带来心灵的抚慰
  • 尊重孩子做自己
  • 我需要爸爸妈妈了解我的情绪
  • 第二章 上学去
  • 正式教育开跑了
  • 如何让孩子早点适应学校生活
  • 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 在学校和在家中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 从合作游戏中观察孩子的个性
  • 竞争,不好吗?
  • 第三章 社交生活新挑战
  • 懂得分辨真实与想象
  • 好奇心作祟
  • 我是女孩,你是男孩
  • 恃强凌弱的开始
  • 喜欢有人做伴还是独来独往
  • 第四章 书籍绘本与亲子共读
  • 利用绘本表达常见的恐惧
  • 值得念给孩子听的绘本书
  • 爸爸妈妈读故事书给我听
  • 第五章 孩子的焦虑与担忧
  • 如何看待“失去”这件事?
  • 学习障碍是怎么来的?
  • 生病造成的恐惧和忧虑
  • 我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是有问题吗?
  • 第六章 教养孩子要像放风筝一样
  • 给孩子明确的界限
  • 适时放手,让孩子独立
  • 爱他就去了解他
  • 参考文献
  • 6—9岁孩子为何喜欢装大人?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成长与陪伴
  • 推荐序二 改变从理解开始
  • 前言
  • 第一部分 似懂非懂的小大人 6—7岁的儿童
  • 引言
  • 第一章 我要赶快长大
  • 发现语言的奥妙
  • 开始懂得抽象思考
  • 建立身心的平衡感
  • 了解是与非
  • 能够分辨现实与想象
  • 第二章 家,关系练习场
  • 告别当小宝宝的时期
  • 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欺凌
  • 女孩喜欢聊天逛街,男孩爱运动独处
  • 开始有时间和死亡的概念
  • 了解到父母不是超人
  • 第三章 学校生活大考验
  • 第一天上小学
  • 对老师既崇拜又敬畏
  • 老师老师,请叫我回答问题
  • 把功课变得有趣
  • 如何帮助孩子们专注?
  • 第四章 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
  • 以社交为主题的团体讨论时间
  • 操场上的社交
  • 男孩跟男孩一起,女孩跟女孩一起
  • 玩什么呢?
  • 要和哪种人做朋友呢?
  • 第五章 怎么教孩子识字阅读?
  • 阅读和自我认同及学习其他能力有什么关系?
  • 阅读学习策略
  • 利用影片协助阅读
  • 为什么孩子会有阅读困难?
  • 第六章 孩子在担心什么?
  • 罪恶感
  • “爸爸和妈妈还好吗?”
  • “我会像谁一样?”
  • 对情欲的好奇
  • 厕所幽默与焦虑
  • 床底下的怪物
  • “不公平!”
  • 家长的担忧
  • 总结
  • 庆祝成长取得的成绩及迈向下一个阶段
  • 第二部分 蓄势待发的酷家伙 8—9岁的儿童
  • 引言
  • 第一章 家庭的转变
  • 孩子为什么不再黏我了?
  • 如何与8—9岁的孩子互动?
  • 兄弟姐妹的相处模式
  • 祖孙三代三样情
  • 与其他亲戚的关系
  • 家庭破裂对孩子的影响
  • 如何适应生活上的改变?
  • 不同的家庭组合
  • 寄养家庭中的儿童照护
  • 想快快长大的孩子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
  • 第二章 游戏是连接儿童内在和外在世界的桥梁
  • 我不想被排挤
  • “你最喜欢上哪一堂课?”“下课”
  • 你在家玩什么游戏?
  • “自己玩”隐喻的意义
  • 需要限制孩子玩某些游戏吗?
  • 安静的孩子喜欢的游戏
  • 第三章 8—9岁的儿童喜欢看什么样的书?
  • 孩子自己写的故事
  • 孩子懂得幽默吗?
  • 第四章 小大人们的烦恼
  • 我们家发生什么事了?
  • 对生命与死亡的担忧
  • 孩子第一次单独在外过夜
  • 准备好了吗?
  • 第五章 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 教室里的奖励方式
  • 在家里的奖励与惩罚
  • 第六章 学校生活点滴
  • 孩子对赞美的反应
  • 如何与特殊学生相处?
  • 培养孩子的才艺,不好吗?
  • 男孩女孩真的水火不容吗?
  • 族群认同与文化冲击
  • 校园欺凌
  • 说脏话和言语性骚扰
  • 第七章 流行文化、商品的特定消费族群
  • 追求品牌及流行事物
  • 数字科技带来的改变
  • 正视儿童的肥胖问题
  • 总结
  • 装大人的时期要结束了
  • 参考文献
  • 10—14岁青少年,你在想什么?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成长与陪伴
  • 推荐序二 改变从理解开始
  • 前言
  • 第一部分 迫不及待要长大的大小孩 10—11岁儿童
  • 引言
  • 第一章 孩子要到家以外的世界展翅高飞了
  • 父母矛盾的心情
  • 心目中的好妈妈
  • 心目中的好爸爸
  • 祖父母,我爱你们,但我也想和朋友在一起
  • 隔代教养一定不好吗?
  • 善用亲朋好友
  • 第二章 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丧亲、分离与搬迁
  • 大人和孩子要如何适应家中的变化
  • 第一时间的反应
  • 告知孩子关于未来的安排
  • 保持熟悉和给予安全感
  • 勇气带给我们力量
  • 第三章 友谊的非凡意义
  • 朋友与敌人
  • 最要好的朋友
  • 男生交朋友的方式
  • 女生交朋友的方式
  • 交不到朋友时,该怎么办?
  • 小心成为欺凌者
  • 落难的灰姑娘
  • 谁是欺凌者
  • 怎么面对欺凌
  • 勇敢坚定地面对问题
  • 第四章 身体的魔法
  • 巨人与小矮人
  • 丑小鸭变天鹅
  • 魔镜,我是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吗?
  • 第五章 学校生活大不同
  • 从小学校到大学校
  • 你学会阅读、写作和算数了吗?
  • 搞怪孩子的秘密
  • 无法上学时,该怎么办?
  • 家庭变故对孩子的影响
  • 你喜欢学校吗?
  • 第六章 需要协助的时刻
  • 帮助孩子成长
  • 家有特殊儿童
  • 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
  • 爱我,就请帮帮我
  • 父母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 第二部分 摆荡在冲突与迷惘中的大孩子 12—14岁青少年
  • 引言
  • 第一章 孩子怎么变了
  • 青春期身体的变化
  • 少男少女的焦虑
  • 家长的处理方式
  • 第二章 身体的秘密
  • 抚摸自己的身体
  • 难以启齿的性幻想
  • 男男恋或女女爱
  • 是真爱还是性爱
  • 第三章 学校生活的艰难
  • 小学和中学的分水岭
  • 实际年龄所代表的意义
  • 交友上的困难
  • 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 学业所扮演的角色
  • 第四章 团体小圈子
  • 你想加入什么样的团体?
  • 小团体,大乐趣
  • 为什么会加入帮派?
  • 倾听孤单的孩子的心声
  • 第五章 很高兴认识自己
  • “我是谁?”
  • 勇敢做自己
  • 寻觅及考验真实的自我
  • 挑战自己和父母的极限
  • 家长的支持与放手
  • 第六章 青春期风暴
  • 发现了吧,我偷了东西
  • 酒与毒品的诱惑
  • 用大吃或拒吃来发泄情绪
  • 乱七八糟的性关系
  • 第七章 我的家庭真可爱?!
  • 脱离父母的羽翼
  • 爸妈交了新的男/女朋友
  • 兄弟姐妹争吵是家常便饭
  • 组织父母阵线联盟
  • 结论
  • 蜕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娃的朋友们一定要看这套书,而且要全家一起看

    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四岁,一个两岁。每次带她们出门,无论是搭飞机长途旅行,还是去一些公共场合,总有人会忍不住问:你家这两个真是天使宝宝啊,怎么这么好带啊!你是怎么管的啊?


    说来很惭愧,因为她们从出生到今天,正好和我的创业阶段完全一致,所以,我几乎没有太多时间去照顾她们、培养她们。
    我唯一做对的事情,可能就是带动全家、特别是跟她们朝夕相处的家庭成员一起学习,她们出生前学习科学养育,她们出生后学习儿童心理。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照顾孩子都是家庭活动的重心,但是往往因为家庭成员的准备度、观念不一样,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过于复杂的小环境,甚至有的时候孩子还会从大人的行为差异中 “套利”。
    我们家的经验是:如果发现了特别值得学习的书籍或者课程,那就一定要全员同频,外婆、阿姨、爸爸妈妈都要学习,而且还要统一思想,用同一套标准来与孩子们相处。《了解你的孩子》这套书,就是我们全家的必读书,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两个孩子,怎么找到好的方式分别理解她们的情绪状态、智力发展阶段,并且针对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成长所必须的 “养分”,我们从这套书中获益良多。
    所以,我不仅推荐我周围的有娃的朋友们一定要看这套书,而且还建议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来打开:不能一个人看,要全家一起看,或者一个人看完,讲给其他家庭成员听。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跟娃 “斗智斗勇斗体力” 的万能法宝。

      24
      1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是就算是白开水吧,算是解渴

      养育宝贝 可以参考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

        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万千心理

        “万千心理”自1998年创建起,与美国心理学会(APA)、美国咨询协会(ACA)、英国塔维斯托克诊所(Tavistock Clinic)等全球重要的专业心理机构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合作,并与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出版集团,如圣智学习集团(Cengage Learning)、培生教育有限公司(Pearson Education)、世哲出版公司(SAGE)、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 Hill)、约翰威利父子有限公司(John Wiley & Sons Inc.)等著名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版权贸易与合作关系。 20年来,“万千心理”成功策划并引进了数百种专业心理类图书。包括“心理学学科教材”“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特殊儿童心理丛书”“万千亲子系列”等主题方向的专业与科普书籍。在全国最优秀的心理学人的支持下,图书翻译与出版质量不断提升,得到了心理学领域学习者和教学者的高度认同,成为公认的优质心理类专业书出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