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是一部具有自觉学术追求和学术品格的现代文学史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在充分考虑到社会对文学的影响的前提下,关注文学自身的流变,探究中国现代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受、对传统文学的继承,考察现代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以及新旧文学消长造成的动态发展结构,这是文学史观念的创新。

本书在传统的文学史概述之外,特别增加对应的文学作品讲评和20世纪文论经典篇章选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起点及合理分期
  • 二、撰写的方法与使用说明
  • 第一章 前“五四”的现代热身(1894—1916)
  • 第一节 梁启超、黄遵宪与戊戌文学革命
  • 一、梁启超的文学革命及其文学成就
  • 二、黄遵宪的文学革命及其新体诗创作
  • 第二节 翻译对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贡献
  • 一、严复的文化翻译
  • 二、林纾的文学翻译及其对文学走向现代的贡献
  • 第三节 新型小说及谴责小说
  • 一、怎样理解“谴责小说”的概念
  • 二、李伯元与《官场现形记》
  • 三、吴趼人的小说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第四节 《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 一、为什么《老残游记》与《孽海花》不能归入“谴责小说”
  • 二、刘鹗与《老残游记》
  • 三、曾朴与《孽海花》
  • 第五节 维新派的新体诗
  • 一、更搜欧亚造新声:康有为与谭嗣同的诗
  • 二、丘逢甲、夏曾佑与蒋智由的新体诗
  • 第六节 新体诗文对革命派的影响
  • 一、陈天华与邹容:白话诗文与文白杂糅
  • 二、雄风飞扬:秋瑾与马君武的诗歌
  • 第七节 拟古的现代性:从章太炎到苏曼殊
  • 一、章太炎:拟古的现代性之祖师
  • 二、复古:南社诗人与周氏兄弟的背反
  • 三、苏曼殊诗歌与小说:拟古的现代性之文学典范
  • 第二章 走向现代的五四文学(1917—1927)
  • 第一节 《新青年》与北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
  • 第二节 伦理革命、审美革命与五四文学的精神
  • 第三节 胡适、刘半农及早期的白话新诗
  • 一、胡适的《尝试集》与刘半农的《扬鞭集》
  • 二、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的新诗
  • 三、早期新诗不像诗的原因
  • 第四节 王统照、冰心、朱自清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
  • 一、茅盾客观写实的理论倡导与文学研究会创作的矛盾
  • 二、王统照的小说
  • 三、冰心的诗歌与小说
  • 四、朱自清的诗歌与散文
  • 五、庐隐的小说
  • 六、鲁彦、王任叔等人的乡土文学
  • 第五节 叶圣陶、许地山的小说与李金发等人的诗歌
  • 一、叶圣陶的小说特色
  • 二、许地山的小说与散文
  • 三、李金发、梁宗岱与刘延陵等人的诗歌
  • 四、孙俍工等外围作家及文研会不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原因
  • 第六节 郭沫若与创造社流派的其他诗人
  • 一、女神之光烛照诗坛:郭沫若的生平及新诗
  • 二、宗白华、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的诗歌
  • 第七节 郁达夫与创造社流派的其他小说家
  • 一、郁达夫的小说
  • 二、郭沫若、张资平等人的小说
  • 第八节 闻一多及新月派的诗歌与小说
  • 一、新月:白话文学的英美派
  • 二、闻一多的新诗理论与创作
  • 三、徐志摩的浪漫诗歌
  • 四、在闻一多与徐志摩之间:朱湘的诗歌
  • 五、梁实秋与饶孟侃等其他新月派诗人
  • 六、杨振声的《玉君》与其他新月派小说
  • 第九节 其他文学社团的创作
  • 一、湖畔诗社的诗歌
  • 二、浅草-沉钟社与冯至的诗歌
  • 三、陈翔鹤、陈炜谟、林如稷等浅草-沉钟社作家的小说
  • 四、语丝社:周作人的散文与废名、许钦文的小说
  • 五、狂飙、莽原、未名与高长虹、向培良、台静农
  • 第十节 欧阳予倩、田汉与现代戏剧的发生
  • 一、五四戏剧革命:话剧运动与戏曲的现代转型
  • 二、欧阳予倩、洪深、田汉、丁西林等人的剧作
  • 第三章 鲁迅(1881—1936)
  •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思想发展与创作道路
  • 一、传统大家庭的宠儿与家道中衰的困顿
  • 二、南京求学与赴日留学:被冷落的先知
  • 三、从杭州、绍兴、南京到北京:革命与沉沦
  • 四、北京:从坟头上呐喊到荒原中彷徨
  • 五、上海十年:左翼斗士及其复杂性
  • 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创作
  • 一、鲁迅小说的恶魔风骨与文化意蕴
  • 二、鲁迅小说的艺术选择与文体创新
  • 第三节 鲁迅的诗歌与杂文
  • 一、旧诗:根底深厚,影响深远
  • 二、散文诗《野草》:现代汉语表现力的极致
  • 三、杂文:发议论与纯文学杂糅的独创文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文史之伤

    读完了,写评论发现一个字也想不起来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