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一代文学批评,以笔下之微光,洞烛变迁之文字,映照中国转型与前进。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后文学”到“新人文”为线索,在描述晚近三十余年新兴的文学/文化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相关理论命题,它们包括赛博格的现实与书写、碎片化时代总体性思考的可能性、后革命时代历史感的确立、“传统”的发明与使用、“真实性”话语的诗学与政治学、文化多样性的资源及其危机、世俗化时代的信仰及其表述等,并对“抒情传统”“华语语系文学”和“文化多元主义”等话语进行了论辩。

全书通过棱镜式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与维度切入到我们时代为根本的文学/文化现象与问题,较之于为了取得形式上的整饬而强行在某个理论架构中进行钮合,作者刘大先更希望它是“散点透视”的、生长性的,保持着敞开的态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策划人语
  • 绪论
  • 第一章 赛博格的怕与爱
  • 第二章 总体性、例外状态与情动现实
  • 第三章 后青春的形象与贫困
  • 第四章 传统位移、趣味主义与文化救赎
  • 第五章 当代经验、民族志转向与非虚构写作
  • 第六章 城市的胜利与城市书写的再造
  • 第七章 边地作为方法与问题
  • 第八章 世俗化时代的信仰与生存
  • 附录
  • 缘情、激情与共情
  • “华语语系文学”的理论生产及其诞妄
  • 积极的多样性
  • 本书涉及的作品与研究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丛书名中的 “微光” 二字,取自鲁迅给白莽诗集《孩儿塔》作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 借用 “微光” 大概表示两个意思:微光联系着新生的事物和谦逊的态度,本书是一套为青年学者开放的集丛;态度谦逊但也不自视为低,微光是黎明前刺破黑夜的第一束光,我们也寄望这套书能给近年来略显沉闷的学界带来希望。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