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7千字
字数
2021-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无法安心学业的高中生,日本现代贫困的缩影。
内容简介
在日本,每7个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于“贫困状态”,每2个大学本科生中就有1人申请奖学金。高中生穷忙族在外打工挣钱、在家忙于家务,哪怕成绩优异,靠借贷型奖学金完成学业,也可能因债务压力而陷入更深的贫困。然而,即便拿出确凿的数据,认为“贫困并不存在”的人依然随处可见。
“哪里穷了!这不是还用得起智能手机吗?”
“衣服不也是干干净净的吗?”
“明明还有过得更艰难的人,真矫情。”
为让“看不见的贫困”可视化,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展开了日本全国范围内的采访和跟踪调查,用数据和实地采访还原出真相,将现代贫困的根深蒂固性一览无遗地暴露在大众面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序章 不工作就上不了学
-
第一章 为了家计而工作的高中生们
-
第二章 背负着奖学金“借款”升学的高中生们
-
第三章 靠打工来维持家计的高中生们
-
第四章 追踪“儿童贫困”最前线
-
第五章 让“看不见的贫困”可视化
-
结语
-
执笔者简历
-
NHK特别节目《看不见的“贫困”——被夺去未来的孩子们》工作人员表
展开全部
贫困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所有贫困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家庭很难看到他们的缺乏。现如今,“有些人仅从外表来看,很难发觉他们已然一贫如洗。”“哪里穷了!这不是还用得起智能手机吗?”“衣服不也是干干净净的吗?”“明明还有过得更艰难的人,真矫情。”“无论哪种情况,只有在对她们的生活现状刨根问底后,我们才会明白她们有多么窘困。或许正因如此,遭受周围的误解而苦不堪言的人也比比皆是。” 尽管书中记录的是日本高中生贫困家庭的现况,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那些贫困家庭的窘迫,和对他们不断尽最大可能舍弃掉与生存无关的物品的真实描述,不断提醒我回忆起小时候经历过的那段家庭贫困时期。“父母离异、借款、低收入的工作、精神疾患、家暴、虐待、儿童放养、周遭的孤立 —— 每一个都是大问题,而几乎所有困难家庭都面临着多个问题。”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家里经济状况非常紧张,但看着书中的这段话,我竟然没有找到与那时候的我家类似的问题,我家那时候的经济窘迫存在于这些问题之外。当然,贫困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贫困家庭中的孩子们的生存状况却都是相似的。“儿童贫困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对儿童的心理和精神层面造成影响。经济拮据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大多会在各种场景下被动忍耐。”“一次一次、持续不断地被如此告知,孩子会变得对周围情况极其敏感,进而放弃各种各样的东西。” 的确,面对贫困,孩子们是无法深刻地了解到原因的,他们只知道家里没有钱,要么只要必需品,要么就放弃需求,没有其他选择。书中对高中生贫困家庭的境况描述令我记起了我自己的初中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某一年我必须在参加健美操比赛和初中毕业旅游之间做出选择,都是学校的集体活动,都需要交差不多的费用,前者是比赛服装的费用,后者是旅游必须的费用。最后老师建议我还是选择去参加比赛,毕竟我已经代表班级训练了一个学期了,总不能放弃准备了那么久的比赛。所以,最终,那一年的初三毕业旅游集体照中没有我。“孩子应该顺其自然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都被搁置在那里,没有机会去体验。”“这种‘机会和经验的欠缺’不断叠加,导致孩子无法培养沟通交流和自我发展等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必备能力,可能会对其整个人生产生影响。”“对如今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智能手机逐渐成了必需品。维系朋友之间的关系,进行信息交换等,没有智能手机,可能会被排除在朋友圈外,或是跟不上话题,这会深深影响到孩子们的人际关系。” 对当今年轻人来说,智能手机是一种必需品,并非奢侈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可或缺,不能以是否有智能手机来判断一个家庭的贫困程度。“儿童之所以会贫困,都是因为儿童及其父母都不努力。”“家计艰难,是因为家长没本事,只能从事工资低的工作。”“沦为母子单亲家庭,是因为忍耐力不强,离了婚。” 很多人口中的这种 “自我责任论” 也是让许多贫困家庭 “自我隐身”、选择沉默、拒绝援助的原因之一。“的确,不可否认,有些家庭陷入贫困,当事人也有责任。可是,一有风吹草动,这样的自我责任论就被拿出来翻来覆去地说,因此被逼得走投无路的人也大有人在。”“很多家庭都伴随着这样的风险,咬紧牙关生活着。事实上,正因为他们会坚持到最后一秒,相对贫困家庭的问题才不容易被觉察到;正因为不容易被觉察到,他们才会被社会忽视吧。” 书中提到了三类缺乏:① “物质资源的欠缺”,即生活必需 “物品” 的欠缺② “社交资本的欠缺”,即与人的联系的欠缺③ “人性资本的欠缺”,即教育和经验的欠缺物质缺乏很好理解。社交缺乏会导致孩子无法与朋友们平等相处,毕竟 “总是收朋友的礼物,我完全没办法回礼。” 这种很现实的事情是非常真实的存在的,经历过的人都懂这种感受。我也是在初中时代不曾与班里的其他同学一起庆祝过谁的生日的那个孩子。当然既没有人请我,我也不会邀请谁和我一起过生日。穷困的孩子会在这些社交活动中自动隐形。书中写道:“人性资本的欠缺” 指的是教育、生活习惯等对孩子的人格养成和未来至关重要的机会的欠缺。这是又高了一个层次的需求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缺乏了哪几层呢?他们能达到哪一层呢?书中的调查资料提到,在实地调查中,监护人回答在 1 年之中 “未能给孩子购买新衣服和鞋子” 的比例,中位数以上的家庭中只有 2.3%,而等同于相对贫困的穷困度 Ⅰ 的家庭中达到了 27.6%。我相信如今凡是脱离贫困的家庭中的孩子们,大多数应该穿得起完全属于自己的衣服和鞋子了。我是一直到上了高中才慢慢有了自己的衣服,在那之前,我都是穿着哥哥们穿不了的旧衣服长大的,有时候也会混穿妈妈的衣服。书中提到,“经济拮据的家庭不光是孩子被孤立,父母也多会逐渐陷入被孤立的境地。” 我回忆小时候感觉还好吧,不存在 “被孤立”,但是也的确存在 “被无视”。要解决孩子们的 “看不见的贫困”,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才刚刚站到了思考这个问题的起点上。这是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怎样为贫困的家庭和孩子们做些什么,是我们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质疑和忽视” 都是将贫困家庭向更加难以支撑下去的警戒线再推一把的冷酷选择。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居然第 6-7 名儿童中就有 1 个处于贫困状态(当然,还能基本能实现温饱,需要监护人和自己基本无休的打工来维持生计、赚取零花钱和教育、社交支出等),有近二成的大学生完全需要自己挣出学费生活费,且平均需要十年以上还清助学贷款!
本书基于 2017 年 2 月 12 日播出的 NHK 特别节目《看不见的 “贫困”—— 被夺去未来的孩子们》成书。触目惊心的儿童贫困,值得更多人关注。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