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98千字
字数
2016-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经典的国际经济学教科书,深刻洞悉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变化和争议。
内容简介
魏后凯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是我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本书收录了1987—2015年作者独立发表的160篇区域经济论文。全书分为上、下卷,共16篇,内容涉及理论前沿探讨、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产业集群、城镇化、城市发展、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区际经济关系、区域政策、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与中部崛起、国土开发、制度创新,几乎涵盖区域经济的各个领域。本书立足中国实际,把握国际前沿,力求把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有机融合为一体,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建议,对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完善国家区域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上卷)
- 内容简介
- 序言
- 第一篇 理论前沿探讨
- 区域经济的新发展观
- 一 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概念
- 二 适度倾斜与区域补偿相结合
- 三 地区专业化与多样化相结合
- 四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 五 若干政策问题
- 参考文献
- 区域开发理论研究
- 一 区域发展与区域开发
- 二 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
- 三 关于我国的区域开发问题
- 参考文献
- 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 一 关于中央区域政策的目标选择
- 二 关于梯度理论和梯度推移战略
- 三 关于转移劳动力与转移岗位问题
- 参考文献
- 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及其衡量方法
- 一 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 二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 三 资源利用的总体效应评价
- 四 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问题
- 参考文献
- 新中国60年区域发展思潮的变革与展望
- 一 平衡发展思潮的形成及其影响
- 二 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平衡发展思潮
- 三 1991年之后的协调发展思潮
- 四 对未来区域发展思潮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我国宏观区域发展理论评价
- 一 梯度理论
- 二 空间形式与区域开发战略
- 三 产业关联与地区协调发展
- 四 今后宏观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十二年我国区域经济理论争论的发展
- 一 否定“生产关系决定论”,承认生产力布局的一般规律性
- 二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重新构造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的原则体系
- 三 确立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指导方针
- 四 结合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研究,重点探讨了区域产业结构和区际分工理论
- 五 突破传统的平衡与不平衡发展理论框架,提出了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思想
- 参考文献
- 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前沿
- 一 地区差异的构成与分解
- 二 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 三 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 四 多工厂企业区位与空间组织
- 五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 六 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
- 七 跨区域产业重组与改造
- 参考文献
- 西部大开发研究的进展和未来方向
- 一 西部大开发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
- 二 未来西部大开发理论研究的方向
- 西方区域经济学及其发展
- 一 区域概念
- 二 区域经济学的定义
- 三 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四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 参考文献
- 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一 发展阶段理论
- 二 输出基础理论
- 三 增长极理论
- 四 累积因果理论
- 五 中心—外围模式
- 六 新古典区域增长模型
- 七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区域发展战略
-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发展战略
- 一 区域竞争力形成的理论假说
- 二 区域比较优势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 三 企业竞争优势与区域产业竞争力
- 四 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 五 结论及政策含义
- 参考文献
-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变迁——从不平衡发展到相对均衡发展
- 一 中国经济区域的划分及其发展特点
- 二 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 三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变迁
- 四 经济活动的集中化趋势及其影响
- 五 从集中到扩散:中国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 六 结论
- 参考文献
- 加入WTO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 二 各种生产要素将逐步向优势地区集中
- 三 地区间产业分工协作将进一步加强
- 四 城乡和区域收入分配状况将继续恶化
- 五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将逐步“北上西进”
- 六 一些大城市将逐步发展成为管理控制中心
- 金融危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一 金融危机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 二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
- 三 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政策措施
- 参考文献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保障能力研究
- 一 中国水资源和经济分布的不协调性
- 二 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分布的变迁
- 三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
- 四 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资源保障的措施
- 参考文献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总体战略
- 一 当前我国三大地带所处的发展阶段
- 二 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 三 “十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 四 “十五”时期我国三大地带发展战略定位
- 论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 一 从平衡到不平衡发展战略的转变
- 二 区域经济运行与发展目标的偏离
- 三 寻求非均衡协调发展
- 参考文献
-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刍议
- 一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
- 二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 参考文献
- 以战略思维谋划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 一 “群雄并起”的多元化区域经济竞争格局
- 二 “代价巨大”的区域经济高速增长
- 三 “五新”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走势与方向
- 实行新型开放战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一 实行以开放促和谐的新型开放战略
- 二 推动形成以开放促协调的发展新格局
- 三 进一步促进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
- 工业化:中西部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 一 工业化是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 二 工业化是中西部实行赶超战略的重要方面
- 三 工业化是中西部发挥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 参考文献
- 新形势下我国中西部工业化战略探讨
- 一 中西部工业化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 二 当前中西部工业化面临的新形势
- 三 中西部工业化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 四 中西部工业化战略调整的思路与措施
- 参考文献
- 第三篇 区域经济增长
-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 一 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 二 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
- 三 实证检验:中国1952—1995年
- 四 β收敛系数的国际比较
- 五 结论
- 参考文献
-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 一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回顾
- 二 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二元结构特征
- 三 研究方法、模型设计和数据
- 四 对1985—1999年的实证分析
- 五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中国GRP与GDP增长率差异分析
- 一 关于GRP与GDP的概念问题
- 二 对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的认识误区
- 三 我国GRP与GDP及其增长率差异
- 四 对GRP与GDP增长率差异的解释
- 五 中央与地方规划目标的冲突
- 六 简要的结论
- 参考文献
- 我国地区工业增长因素分析
- 一 改革以来我国地区工业增长格局
- 二 地区工业增长的因素分析
- 三 各因素对地区工业增长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我国地区工业增长质量评价
- 一 工业发展层次
- 二 投入产出效果
- 三 产品竞争能力
- 略论地区经济的衰退问题
- 一 地区经济衰退的类型与特点
- 二 我国老工业区相对衰退的原因与对策
- 用区域思维扩大内需
- 一 要尽快启动农村地区需求
- 二 在扩内需中促进转型升级
- 三 依靠推进城镇化扩大内需
- 沿海经济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 一 当前沿海经济面临的困境
- 二 沿海经济陷入困境的根源
- 三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建议
- 第四篇 区域结构调整
- 中国区域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差异
- 一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 二 中国区域制造业发展差异及其变迁
- 三 中国区域基础设施的综合评价
- 四 区域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
- 五 区域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 六 结论及若干政策性建议
- 参考文献
- 我国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评价
- 一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 二 理论框架、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 三 我国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评价
- 四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 一 当前我国的地区产业结构矛盾
- 二 我国地区产业结构矛盾形成的原因
- 三 加强政策指导,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 参考文献
- 新世纪我国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 一 我国工业地区结构现状与特点
- 二 工业地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 工业地区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
- 四 工业地区结构调整的目标与方向
- 五 优化工业地区结构的政策措施
- 参考文献
- 中国地区工业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
- 一 “十五”时期中国地区工业发展态势
- 二 当前中国地区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 中国未来地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 参考文献
-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战略
- 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 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 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 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 参考文献
- 必须加快内地的工业发展
- 一 沿海与内地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 二 加快内地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 三 加快内地工业发展的途径选择
- 四 为内地的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 产业政策与地区经济发展
- 一 实施产业政策必须克服地区性障碍
- 二 产业政策目标的地区分解
- 三 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 参考文献
-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 特区产业结构转换及政策比较研究
- 一 特区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模式
- 二 特区产业结构转换的机制
- 三 特区产业结构转换的方向
- 四 特区产业结构转换的政策
- 经济自由区结构演变及其原因
- 一 经济自由区类型
- 二 工业化战略与自由区结构演变
- 三 自由区结构演变的原因
- 四 有关自由区结构演变的政策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五篇 产业布局
- 产业布局主体及其经济行为研究
- 一 全盘苏化及其代价
- 二 产业布局及其主体
- 三 企业主体下的产业布局行为
- 参考文献
- 跨国公司的全球区位战略
- 一 全球区位战略
- 二 创造全球竞争优势
- 三 选择全球战略国家
- 四 全球区位的利益
- 五 全球区位的缺陷
- 我国外商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变迁
- 一 我国外商投资的地区分布及变迁
- 二 我国外商投资区域差异及集中趋势
- 三 外商投资区位的演变趋势及其前景
- 参考文献
- 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变迁及其经济影响
- 一 外商在华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其变迁
- 二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 三 结论及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加入WTO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变化及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前景
- 一 外商在华投资增长及其区位特征
- 二 加入WTO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的变化
- 三 加入WTO后沿海地区外商投资的新趋势
- 四 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欧美日韩在华制造业投资的区位决定
- 一 外商制造业投资的区域分布
- 二 理论假设、模型与数据
- 三 分析结果及主要发现
- 四 若干政策性结论
- 参考文献
- 经济特区的国际投资区位研究
- 一 国际投资生产区位分散化与国际劳动分工
- 二 国际投资区位抉择及其影响因素
- 三 结论及政策含义
- 参考文献
- 我国工业重复建设辨析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参考文献
- 青藏铁路对西藏交通运输结构的影响
- 一 青藏铁路对西藏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影响
- 二 青藏铁路对西藏旅客运输的影响分析
- 三 青藏铁路对西藏货物运输的影响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六篇 产业集群
- 我国产业集聚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一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概念
- 二 我国产业集聚的基本特点及存在问题
- 三 促进我国产业集聚的主要政策措施
- 参考文献
- 依靠产业集聚合理引导人口集聚
-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趋势与展望
- 一 当前我国已进入群体竞争的新阶段
- 二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
- 三 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举措
- 北京主导优势产业链发展战略
- 一 北京工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 二 当前北京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三 未来北京工业发展的新思路
- 四 打造一体化的主导优势产业链
- 五 打造主导优势产业链的主要措施
- 参考文献
- 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
- 一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类型
- 二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
- 三 产业集群对竞争力的影响
- 四 结论及政策含义
- 参考文献
- 论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 一 引言
- 二 当前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 三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四 基于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
- 五 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
- 参考文献
- 论我国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
- 一 当前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 二 我国产业集群缺乏创新力的根源
- 三 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力
- 四 提高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
- 参考文献
- 走出产业集群的认识误区
- 一 四大认识误区
- 二 如何科学界定产业集群
- 三 产业集群并非可以随意打造
- 沿海产业集群面临衰退风险
- 一 “病象”陡现
- 二 结构性缺陷
- 三 集群升级之路
- 第七篇 城镇化
- 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与前景展望
- 一 中国城镇化的演变历程
- 二 中国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 三 中国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 四 未来中国城镇化趋势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两极化倾向与规模格局重构
- 一 问题提出
- 二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两极化倾向
- 三 对两极化形成机理的多视角透析
- 四 中国城镇化规模格局重构的科学基础
- 五 重构城镇化规模格局的战略选择
- 参考文献
-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关于城镇化的主要观点
- 一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
- 二 正确看待城镇化的作用
- 三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取向
- 四 稳步有序推进市民化进程
-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战略
- 一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 二 中国大陆的城市环境问题
- 三 实行可持续城市化战略
- 四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新时期中国城镇化转型的方向
- 一 当前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减速期
- 二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方向
- 三 将中西部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战场
- 四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
- 我国城镇化战略调整思路
- 一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减速时期
- 二 减速期我国城镇化战略的调整思路
- 区域承载力·城市化·城市发展政策
- 一 城市区域承载力
- 二 城市化过程
- 三 我国城市发展政策
- 参考文献
- 借力土地政策助推就地城镇化
- 东亚国家城市化模式及其得失
- 一 日本:高度集中型城市化
- 二 韩国: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
- 三 蒙古:畸形的过度城市化
- 四 朝鲜:政府控制型城市化
-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下卷)
- 内容简介
- 第八篇 城市发展
- 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增长
- 一 中国城市规模控制政策为什么会失效?
- 二 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增长的关系
- 三 行政中心偏向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
- 四 结论和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中国特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及其治理策略
- 一 当前中国特大城市的过度扩张状况
- 二 特大城市过度扩张的原因和弊端
- 三 实行“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治理策略
- 参考文献
- 关于城市型社会的若干理论思考
- 一 城市型社会的内涵及判别标准
- 二 城市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 三 城市型社会的阶段划分
- 四 社会转型对城市发展的要求
- 五 结语
- 参考文献
- 论中国城市转型战略
- 一 引言
- 二 现行城市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 三 粗放型城市发展模式的弊端
- 四 转型的内涵与推动因素
- 五 关于城市转型的战略思考
- 六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国城市规模效益与区位政策
- 一 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及其争论
- 二 城市经济效益与人口规模
- 三 城市规模与工业区位政策
- 四 若干政策性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
- 一 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机动车增长
- 二 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性质
- 三 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与发展政策
- 参考文献
- 论初级阶段的城市发展方针
- 一 现有城市发展方针形成的历史背景
- 二 现有城市发展方针的偏差与政策的代价
- 三 初级阶段的城市发展方针
- 参考文献
- 论大城市发展政策
- 一 正确认识大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 二 按区域承载力大小控制大城市规模
- 三 制定合理的大城市发展政策
- 参考文献
- 沿海欠发达城市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 一 优化环境,完善配套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 二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打造主导优势产业链
- 三 鼓励全民创新创业 合理引导产业集聚
- 第九篇 农村发展
-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与区域差异
- 一 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地区差异的变迁
- 二 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地区差异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我国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研究
- 一 镇域经济的特点和作用
- 二 我国建制镇的发展历程
- 三 我国镇域经济发展状况
- 四 我国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五 镇域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政策措施
- 参考文献
- 中国乡村工业化的代价与前景
- 一 中国式的乡村工业化道路
- 二 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 三 中国乡村工业化的代价
- 四 中国乡村工业化的前景
- 参考文献
- 我国的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问题
- 一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
- 二 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失衡
- 三 我国乡村工业化的道路
- 参考文献
- 对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 一 当前农村发展中的不可持续因素
- 二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 参考文献
- 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政策的抉择
- 一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就与问题
- 二 我国扶贫政策的目标与策略
- 参考文献
- 走好“双加速”下的“三化”协调之路
- 参考文献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
- 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一 确保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
- 二 科学把握民族地区同步小康的内涵
- 三 实现民族地区同步小康要突出重点
- 第十篇 区域差异
-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收入差异
- 一 我国区域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 二 区域增长与收入差异变动
- 三 中央经济政策与价值—收入转移
- 参考文献
- 论我国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 一 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 二 地区倾斜政策与区际收入差异变动
- 三 几点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
- 一 指标选择与衡量方法
- 二 中国省际居民收入差异的变迁
- 三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的分解
- 四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分解
- 五 结语
- 参考文献
-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动趋势及其预测
- 一 改革以来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变动格局
- 二 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基本估计
- 三 2010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预测
- 参考文献
- 中国市场转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社会影响与政策调整
- 一 中国市场转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变迁
- 二 中国区域差距扩大的社会影响分析
- 三 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政策调整思路
- 四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球化、国家战略与中国地区差距
- 一 中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 二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地区发展
- 三 国家战略与中国地区差距变迁
- 四 总结
- 参考文献
- 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形成、影响及其协调途径
- 一 改革以来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
- 二 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 三 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社会经济影响
- 四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 参考文献
- 缩小东西差距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 一 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
- 二 从现有发展格局看东西差距扩大的趋势
- 三 缩小东西差距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 东西差距与西部发展战略
- 一 东西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
- 二 实现东西差距逐渐缩小的前提条件
- 三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
- 论东西差距与加快西部开发
- 一 不断扩大的东西差距
- 二 东西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 三 加快西部开发的战略意义
- 四 加快西部开发的若干政策问题
- 参考文献
- 建立教育财政拨款制度支持落后地区教育发展
- 一 迅速扩大的地区教育经费差距
- 二 地区教育经费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 三 缩小地区教育经费差距是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共同责任
- 四 建立规范的教育财政拨款制度是解决地区教育经费不平等问题的关键
- 第十一篇 区际经济关系
- 当前优化区域竞争中的几个理论误区
- 一 区域竞争与地方政府竞争
- 二 区域竞争与重复建设
- 三 区域竞争与产业结构趋同
- 四 区域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
- 五 规制是优化区域竞争的核心
- 参考文献
- 论区域经济利益及其协调机制
- 一 区域经济利益及其特征
- 二 我国区域经济利益的扭曲问题
- 三 区域利益扭曲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 四 正确处理区域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 五 建立和健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 东中西部关系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 一 区际贸易格局与区域经济运行机制
- 二 东、中、西部关系的模式转换与区域经济发展
- 三 建立新型的东、中、西部关系和区域经济格局
- 参考文献
- 我国区际工业分工转型的方向与经济关系的协调
- 一 我国区际工业分工格局的形成和特征
- 二 现行区际工业分工格局的缺陷
- 三 我国区际工业分工转型的方向
- 四 分工转型过程中区际经济关系的协调
- 参考文献
- 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
- 一 日益加剧的大都市区冲突问题
- 二 正确对待大都市区的产业冲突现象
- 三 新型产业分工与大都市区分工模式
- 四 基于产业链分工的大都市区冲突管理
- 参考文献
- 构建面向城市群的新型产业分工格局
- 一 要处理好中心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
- 二 推动形成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格局
- 三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差异化
- 四 实行产业疏散与产业集聚有机结合
- 五 依靠产业园区共建发展“飞地”经济
- 六 建立差别化的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 参考文献
- 关于将北京建成为国际管理控制中心的建议
- 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
- 一 产业转移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 二 产业转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三 产业转移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
- 四 结论及政策含义
- 参考文献
- 沿海企业西进:全球瞩目中国出口加工贸易趋势
- 产能转移:当前沿海企业西进正面临好时机
- 东西比较:正确认识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效益
- 互动合作:沿海企业西进有利于实现东西共赢
- 软环境:沿海企业西进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 积极推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 一 促进沿海企业西移是一项国家战略
- 二 建立完善国家投资引导政策体系
- 三 大力推进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 四 提高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 第十二篇 区域政策
-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政策的演变
- 二 对中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
- 三 未来中国区域政策调整和完善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区域政策的效应评价与调整方向
- 一 我国区域政策的效应评价
- 二 我国区域政策调整的方向
- 三 实行优区位倾斜政策
- 加入WTO对“特殊经济区”政策的影响
- 一 设立“特殊经济区”并不违背WTO规则
- 二 加入WTO对“特殊经济区”政策的影响
- 三 对调整我国“特殊经济区”政策的建议
-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两个政策问题
- 一 要正确对待当前我国的地区差距
- 二 建立规范化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三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央区域政策
- “十一五”时期中国区域政策的调整方向
- 一 对“十五”中央区域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
- 二 “十一五”时期中央区域政策的科学基础
- 三 统筹安排全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
- 四 实行有差别的区域调控与国家援助政策
- 参考文献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走向
- 一 2009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态势
- 二 当前区域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三 “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政策的走向
- 多渠道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
- 一 加强对革命老区的调查研究
- 二 制定实施统一的国家老区政策
- 三 实行差别化的国家扶持政策
- 四 建立国家政策保障的长效机制
- 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展望
- 一 加大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
- 二 突出民生和发展能力建设
- 三 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扶持
- 四 推动形成新型开放格局
- 五 完善国家支持政策体系
- 美国联邦区域政策及其效果评价
- 一 美国联邦区域政策的演变
- 二 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地区再开发计划
- 三 经济开发署的有益探索
- 四 阿巴拉契亚地区开发计划及其效果
- 五 结论
- 第十三篇 西部大开发
- 加快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
- 一 要把富民强区作为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标
- 二 从主要依靠国家推动转变为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 三 从资源导向型战略逐步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战略
- 四 从注重地区比较优势转变为培育企业竞争优势
- 五 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 六 从投资项目布局逐步转向实行投资诱导政策
- 西部大开发要坚持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 一 加快工业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
- 二 以创新为突破口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
- 三 西部工业化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 未来十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新战略
- 一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成效显著
- 二 当前西部大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三 未来十年西部大开发的着力点
- 四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战略
- 五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
- 参考文献
- 中国西部地区开发的目标、模式及政策
- 一 目标:是投资效益,还是地区繁荣
- 二 模式:增长极点开发
- 三 政策:投资与高基点发展
- 参考文献
- 对西部实行资源转换战略的理论思考
- 西部开发战略: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
- 一 西部地区土地和矿产资源状况
- 二 实行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的开发战略
- 三 对加快西部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建议
- 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北地区战略研究
- 一 西北地区的发展条件和特点
- 二 西北地区发展滞后及其形成原因
- 三 实现大跨越和全面振兴的总体思路
- 四 加快西北开发的战略重点和措施
- 如何看待西部开发与东部发展的关系
- 一 必须兼顾西部开发与东部发展
- 二 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突出重点
- “十一五”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取向
- 一 我国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
- 二 当前西部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 “十一五”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取向
-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国家财金政策
- 一 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
- 二 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金融政策
- 国家对西部财政投资的若干政策问题
- 一 进一步提高国家在西部财政投资的比重
- 二 建立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三 加大国家财政贴息和信贷支持的力度
- 四 对西部地区企业实行适度的投资补贴
- 五 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券的试点
- 六 进一步完善国家对西部退耕还林的补偿机制
- 七 建立健全的国家财政投资评价和监督体系
-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投融资政策选择
- 一 当前西部大开发中的资金问题
- 二 完善西部投融资政策的基本思路
- 三 激活区内民间资本,鼓励全民创业
- 四 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和转移支付力度
- 五 调整和完善国家金融政策
- 六 继续推进外商投资和沿海企业西进
- 七 培育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篇 东北振兴与中部崛起
- 要有计划地稳步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 一 科学确定标准,明确支持重点,实行分类指导
- 二 认真搞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
- 三 进一步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
- 国家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的界定标准及基本思路
- 一 中部老工业基地的概念及界定标准
- 二 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的范围和类型
- 三 国家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标准
- 四 国家支持中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本思路
- 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 一 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 二 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 三 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 参考文献
- 破解东北现象 盘活三省经济
- 一 困境
- 二 反思
- 三 战略思路
- 东北经济“双塌陷”透析
- 一 增长与水平“双塌陷”
- 二 未老先衰与“逆工业化”
- 三 如何破解“衰退综合征”
- 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战略思考
- 一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 二 加大国家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外商投资和国内民间资本到东北投资,参与东北地区经济建设
- 三 构筑四大通道、一个产业带,把大连做大做强,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带动东北经济振兴的龙头
- 东北振兴政策的效果评价及调整思路
- 一 对东北振兴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
- 二 现行国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 未来国家政策支持的基本原则
- 四 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
- 五 国家政策调整和完善的方向
- 六 建立推动东北振兴的长效机制
- 参考文献
- 促进中部崛起的科学基础与国家援助政策
- 一 对“中部塌陷”现象的基本判断
- 二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科学基础
- 三 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 四 促进中部崛起的国家援助政策
- 参考文献
- 对实行“弯道超车”的战略思考
- 一 “弯道超车”是一种赶超战略
- 二 目前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
- 三 湖南已具备“弯道超车”的条件
- 四 实行“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
- 第十五篇 国土开发
- 新时期我国国土开发的新方略
- 一 实行多中心网络开发
- 二 引导人口和产业协同集聚
- 三 合理规范空间开发秩序
- 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
- 一 究竟什么是主体功能区?
- 二 正确认识主体功能区的作用
- 三 主体功能区并不能“包治百病”
- 四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 限禁开发区域的补偿政策亟待完善
- 一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将会加剧空间不均衡
- 二 需要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给予补偿
- 三 健全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补偿机制
- 论国土规划的目标与政策
- 一 国土规划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 二 国土规划的目标
- 三 国土规划政策及其作用
- 四 对我国国土规划政策的建议
- 荷兰国土规划与规划政策
- 一 荷兰国土规划的历史发展
- 二 荷兰国土规划的协调机制
- 三 荷兰的国土规划政策
- 参考文献
- 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战略研究
- 一 加快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意义
- 二 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潜力与战略定位
- 三 加快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选择
- 重塑京津冀发展空间格局
- 推进珠三角转型升级和一体化
- 一 加快珠三角转型升级的步伐
- 二 在转型升级中推进珠三角一体化
- 建设长江经济带及重庆应对策略
- 一 建设长江经济带与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
- 二 建设长江经济带与城市群布局
- 三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庆应对策略
- 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
- 一 强化和发挥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
- 二 做好特色多元沿江这篇大文章
- 三 积极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 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三点思考
- 一 努力探索高效生态经济模式
- 二 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 三 建设全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 第十六篇 制度创新
-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 一 必须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
- 二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共有的分配原则
- 三 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合理确定生产要素收入
- 四 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 参考文献
- 政府有效干预论
- 一 行政性分权的弊端
- 二 政府有效干预及其宏观抉择
- 我国政府间经济权力分配模式的选择
- 一 对我国历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评价
- 二 中央适度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的必要性
- 三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的划分
- 四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分配格局
- 参考文献
- 规划编制中的“央地矛盾”
- 一 各级规划的不协调表现
- 二 上下衔接须突破体制壁垒
- 我国中央与地方工业分级管理研究
- 一 1978年以来中央与地方工业管理体制的演变
- 二 当前我国工业分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 不合理重复建设的防范与跨地区产业重组
- 四 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工业分级管理体制
- 参考文献
- 入世后政府职能转变与西部大开发中的法制建设
- 一 WTO的主要原则及其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 二 加入WTO后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 三 进一步加强西部大开发中的法律建设
- 参考文献
- 综合配套改革五题
- 一 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为保障改革的有效推进,应该建立国家层面的组织保障
- 二 综合配套改革不单纯是先行先试的问题,它的核心应该是“综合配套”,这种综合配套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 三 综合配套改革应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提供一个好的制度安排
- 四 通过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来妥善处理好行政区和经济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 五 加强国家层面的立法力度,解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法律地位问题
-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 一 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 二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 三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 四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
- 关于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的建议
- 一 合理确定国家出让矿业权收益的分配比例
- 二 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
- 三 加强对矿业权市场的监管和宏观调控
- 四 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矿山矿业权的有偿使用
- 跨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
- 一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宏观背景
- 二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三 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展望
- 四 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参考文献
- 美国联邦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 一 美国的区域问题与联邦政府政策
- 二 美国联邦对州和地方的财政补助
- 三 美国联邦区域政策及其效果评价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